关于网球、网线的那些事
(2009-10-04 12:34:26)
标签:
网球网线体育 |
分类: 网球 |
关于网球、网线的那些事
——转载自哈哈网球吧老许文章
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网球运动爱好者和网球用品产业的从业人员,多年来总会有朋友们问起我关于网球线和网球的问题。例如,如何选择啊,区别在哪啊,哪些合适啊,为什么适合啊等等,大致相同的内容。每次当自己兴高采烈地向朋友们指手划脚之余,都会冒出来这样的一个念头,将这些内容整理一下,贴在网上,让广大的球友们多个参考资料。谨希望当球友们在苦苦寻觅适合自己的网球配件时,能更顺利的找到而不必浪费过多时间、精力,当然还有钱。其实,在网球配件的世界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昂贵与否或科技含量的高低都不是重点。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慵懒的春节长假里,终于将这个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乐,但愿看了这些文字的你也能和我一起分享这些快乐。
首先就从网球线开始吧。在网球线的发展进程中,总是伴随着网球技术和打法的变化,就如同网球拍制作材料的变化也是随着航空航天材料的变化而来。太远的我就不提了,主要是我也不太了解,就从90年代中后期说起吧。那时的我风华正茂,哦,跑题了,应该是那时的桑普拉斯风华正茂,在男子网坛上扮演着独孤求败的角色。那时的打法充满了对球速、落点的追求,发球上网的选手比比皆是,只有少量西班牙或南美的选手坚持靠体能与大上旋在红土场上拼搏。而到了硬地或草场地,他们过于夸张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成为大家的攻击目标,就像是壮实的公牛,空有一身的力量但是很少能将对手撞翻,最后大多是被放翻在地。正是由于当时技术和打法的潮流所致,在职业选手中天然羊肠线几乎是标准配置。确实,天然肠线的特点太符合当时的需求了,超级的弹性,超级的手感,当然还有超级的短命。桑神更是将其推向了极致,17号的VSTEAM
GUT线在85拍面的PROSTAFF 6.0
球拍上穿到了75磅,这简直是穿线师的梦魇了,别说比赛,就是在穿线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拉断,断开的线抽到穿线师的皮肤上就像是鞭子一样,最少是个大红印。于是在比赛转播过程中,你能不断地看到桑神接二连三地打断线,不停地在线上加阻线粒,不停地更换吸汗带等等,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画面了。而他最佳的对手阿加西则非常新潮地采用了凯夫拉竖线搭配天然肠线横线,穿线磅数也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有些红土选手也开始使用聚酯线了,但是几乎没人关注过。
随着封闭式正手、上网型打法的逐渐没落,以阿加西为首的一大票底线快攻型选手开始成为主流。他们抢点击球,球速快,落点深,正反手能力非常平衡,可攻可守。于是从那时起,凯夫拉线、人工合成仿肠线的运用开始流行起来,子母线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然而当时大多数国内的业余网球爱好者对于网线的选择还停留在散装尼龙线,或散装仿PRINCE
GUT
16线的阶段,穿线方式也是以双结起始,先穿后拉为主,但是在打法上已经有些球友开始尝试所谓半开放式的正手等比较先进的技术了。
网球技术发展至今,自由转换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击球方式,更多地运用身体核心力量,肩以下收拍,甚至纳达尔的同侧收拍,以及选手们对于节奏、旋转、移动速度的追求成为主流。更多的闪身正手、致命正手、破坏性旋转等更具时代特点的技术被选手们信手拈来。费德勒、纳达尔、罗迪克、德约科维奇、大小威、扬科维奇、莎拉波娃等众多各具特色的超级网球选手们在球线的选择上却惊人地相似,几乎是清一色的17号以上的聚酯竖线搭配天然肠线或性能非常接近天然肠线的高端合成线。究其原因,现在的主流技术与打法对竖线的破坏力是巨大的,每一分的争夺也是空前激烈的,谁都不愿意因为断线而使自己陷入被动;而采用具有较多弹性的横线也恰恰能够起到增加控制与手感的作用,并减少对竖线过度剧烈的磨损。
这里就有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时下在业余网坛流行的打法与目前国际网坛是相似的,就是在底线拉打结合,用深度与角度控制对手,运用旋转来控制自身失误率。因此也导致横竖线相互摩擦,损耗加大,大部分情况是竖线被横线磨断,原因是竖线移动距离大于横线。有些球友采用横竖全聚酯,看起来很硬很耐用,实际情况却是硬磨硬,断线的速度远快于横线采用合成软线的组合,是软磨硬,最终断的有可能是横线。硬竖线、软横线的搭配不仅能通过组合产生更多的弹性与控制,还能在无形中增加线的使用寿命。还有一种方式是横竖线都是软线,这是一种解决不良振动,增加细致手感和击球速度的最佳方式,但是比较适合于不爱断线,打法轻灵的人士。有时将线打断也是一种享受来的。
网球线的最佳表现期通常是在穿后所使用的20个小时之内,当然我指的是每周最少4小时以上打球的朋友,穿线后3个月基本就是线的保质期的底限了。如果你三个月无法打断这条线的话,我以为这条线不适合你或你的打法,线应该是被打断的,而不是被剪断的。如果你能够在保质期内将线打断,也证明这条线已将它最精华的部分全部交给了你。当然如果你在2-3个小时就将线打断,也证明那不是最佳性价比的选择。给球拍换线就像是洗衣服一样,无论多小心,都会造成伤害,过于频繁不值得。另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一定要说一下,就是意外断线。相信有些朋友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着刚换好线的球拍,来到场地上,在接完一个发球的时候,或是给了对手一个重击的时候,线在球拍边角位置断了,有人会奇怪怎么会断在这里呢?或是谴责无良商家的低劣网线,或是指责没有职业素养的穿线师傅将线伤害了,总之球友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哦。等等,其实不一定啊!最大的可能是你在击球时由于眼睛盯球不完整,导致球击打在球拍框与线的交接处,由于拍框的硬度远高于网线,又没有空间释放能量,线是被拍框生生硌断了。如果不信,你都有可能在断线处的拍框或条钉附近看到新鲜的球毛,哈,那就是证据了。界定是否质量问题主要是看,是否在球拍的甜区附近和是否在换线后半小时之内。如果符合,基本能判定是线的质量问题或是穿线的质量问题了。但是一定不要在与商家交涉前就将其它线剪断,现场是需要保护好的呦,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