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头的艺术

(2009-09-28 14:41:46)
标签:

低头

艺术

杂谈

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觉得写的很好,全文转帖如下:

 

      莫与人争高低,而这种争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与人争,一种是与己争。而与人争的内容就包括了天下万物了,名之争,利之争,权之争甚至公交车上一个座位之争。其实,与人争又能争到什么呢?清康雍乾时期的三朝元老张廷玉老家亲属因为盖房子抢地皮的事情,与隔壁叶家发生了冲突。张老夫人就便写信要自己的儿子出面干预,张廷玉从京城往老家安徽桐城寄了一封信,信中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后,主动退让了三尺,叶家一看,人家风度如此之高,也羞愧不已,同样退让了三尺,做为桐城一景的六尺巷至今仍在向人们告诫着:让是一种美德。
     不与人争,把方便,好处,利益留给别人,这不是消极无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让人处且让人,何乐而不为?如果说不与人争是一种处世艺术的话,那么,与己争就是一门学问了。我甚至认为与己争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与己争,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心灵拔河。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我们总是像手电筒一样很难看清楚自己,生活有时候比一盆水还要单纯。与己争,也是另一种意义的低下头去,人只有低下头去,才可以内省,看清楚自己的内心。不管面对别人还是自己,都要低下头去。
     有一个故事还是说美国的总统富兰克林的,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突然,他砰地一下,撞到了门框上,眼前金星乱冒,仿佛蜜蜂炸群,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了,不无关爱地说,年轻人,很疼是吧,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记住了,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记住时时把头低下。低下头去,那是对天、对地、对人的一种礼让,其实也更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出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苏格拉底提到的低下头来,无疑是说,不管做人,还是处事,都要学会礼让谦逊。不管你是多么大的人物,都有不足。在生活中保持低调,这样,不仅自己更清醒,也会赢得别人甚至命运的尊重。这样才会永远让自己保持不败之地。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不懂得低头的人,或者说非要高人一头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其实,低人一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自信,它是一种伟大的能力,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懦,它是清醒中的坚定。
     人往高出走,而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而低处纳百川。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往高处走的心态,又要有水往低处流的胸怀。或许把头低下,我们的心,才会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