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愿者:为什么愿意无偿工作?

(2008-12-05 11:42:12)
标签:

杂谈

志愿者:为什么愿意无偿工作?

《参考消息》2008年9月17日

《俄罗斯记者》周刊文章 题:为什么有人无偿工作?

作者:格里戈里·塔拉谢维奇 然娜·莫斯克温娜

  成千上万的人无偿地教育孩子、清理河流湖泊、编撰网络百科等。他们做这些事分文不取,甚至还有不少人经常为了获得无偿工作的机会倒贴钱。多亏了他们,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更加充满温情、关爱和智慧。

 

  付出劳动应当得到报酬。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美国大量工作由人无偿完成。所有志愿者的工作每年能制造出数十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在俄罗斯相形见绌,约为数百万美元,但这也颇为可观了:成千上万的人无偿地教育孩子、清理河流湖泊、编撰网络百科等。他们做这些事分文不取,甚至还有不少人经常为了获得无偿工作的机会倒贴钱。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这不是一句抽象的“我想行善”就能概括的。人们有时也在做善事的同时解决自己的问题,多亏了他们的“私心”,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更加充满温情、关爱和智慧。

 

我喜欢这样做

  在森林边上有一片帐篷营地,旁边还有一座由木板拼成的厨房。

  “好……把燕麦片撒进去,搅拌一下。”一个名叫奥莉加的姑娘果断地指挥着别人做饭,颇有主厨的架势。实际上,她是儿童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当老师。听她发号施令的是两位师范大学的女学生和几个小学生。

  奥莉加又下令了:“木柴没有了,快去找些来,不然再过两个小时水也烧不开。”话音刚落,副博士、莫斯科大学物理讲师亚历山大就抱着一堆木柴走过来。他后面还有一个小学生抓着笔记本紧追不舍:“您再给我讲讲这道题吧!” ……

  “研究者”夏令营的新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夏令营所在地是特维尔州的罗日杰斯特沃村,为期一个月。小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物理、医学、社会学等各种知识。课程表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执教的是高等院校的老师、医生和记者,还有一些大学生担任助教。老师们不仅负责传授知识,还要照顾学生的日常起居。在野外的一片林地上做到这些可并非易事。

  所有老师都要付费才能参加夏令营,这在外人看来非常奇怪:“还要自掏腰包才能得到这份每天工作15小时的苦差?”身边的人也不理解:“难道不能在夏天好好休息吗?”老师们只好耸耸肩:“我喜欢这样做。”

 

他们是什么人?

  在有些人的想象中,志愿者是天真的大学生,他们享受单身的自由,没有墨守成规的工作牵绊,满怀着改变世界的激情。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志愿者中,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也为数不少。

  志愿者既没有统一的年龄、容貌或性别标签,也无法被一并归入某一收入水平的阶层,因为他们中既有勉强度日的穷人,也有身家丰厚的富人。那么,志愿者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社会学家也不能明确描述他们的特征。俄罗斯社会科学智力资源与合作中心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较之在整个社会中的抽样情况,妇女、专家、受过高等教育和比较富裕的人在志愿者中所占比例稍高一些,但差别并不大,志愿者群体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特征。

  看来,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千差万别,那么他们做志愿者的目的呢?

 

为了漂亮的简历

  西方公司在招人时很看重简历上的“志愿者工作经历”。这一规则在俄罗斯也开始风行。雇主依据这项信息可以获知,站在面前的这个人生活态度积极,而且很有能力,能在完成自身任务之余照顾他人。这才是理想的雇员。

  上面曾提到的调查报告说:“在慈善机构中工作是一些年轻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他们借此编织新的社会关系网,获得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培养责任心。至少对部分志愿者来说,拓展人际关系不是从事志愿工作的副产品,而是主要动机之一。如今某些年轻人将志愿工作当作快速晋升的阶梯。”社会学家援引了巴尔瑙尔市一位志愿者的话:“我当志愿者不是出于什么伟大的利他主义。我在大学一年级时就明白了,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需要积累大量知识和人脉。参加慈善机构不失为积累人脉的一条捷径……”

  不过,这很少是成为志愿者的唯一动机,要知道在帮助无家可归者或照顾孤儿时,你不可能全然无动于衷。

一种休闲方式

  看电视、喝啤酒、走亲访友……大多数人的业余消遣项目屈指可数,乏善可陈。很多志愿者认为做义工是一种更有趣而且更有意义的休闲方式。

  俄罗斯著名政治学家阿列克谢·马卡尔金深有同感地说:“我整天伏案工作,撰写有关当代政治的论文。没有什么能让我离开电脑一会儿的爱好。从事志愿工作比给某些无聊杂志写文章有意义多了。”这位专家空闲时经常无偿地为俄罗斯的维基百科写词条。

  变换工作内容可以视为一种休息,但不能误以为,当志愿者是那些不能想出什么娱乐点子、闲极无聊的人的救命稻草。例如,律师尤利娅﹒费多罗娃有两种很有品位的业余爱好——摄影和绘画。她是在儿子的启发下开始做义工的。她儿子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有人为孤儿准备新年礼物,突然问道:“为什么我们没有礼物可送?”费多罗娃的志愿者生活从此开始了,她前往孤儿院,为孩子们准备礼物、安排节日活动。

感到充实自在

  在当今时代,数百万人一直都在做自己不能理解的工作。它的确给人带来了新水,还为公司老板创造了利润……但它似乎未能给世界带来一丝改变,人们总是缺乏成就感。而志愿工作的劳动及其成果几乎如影随形。在孤儿院举办一次节日晚会——你当场就能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向无家可归者捐赠衣物——你知道他们今天会有一个更温暖的夜晚。

  维基百科的作者们也是一样。一个笔名为维克皮特斯的人说:“我是程序员,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我编写的程序大概只能使用一两年,此后就被更新换代了。但维基百科却能流传很久,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很有满足感。”

  志愿工作和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类。第一种:非常中意自己的职业,志愿工作只是主业的延伸。例如,一位小学物理老师平日兢兢业业地上课,在假期里还为优秀学生举办学习夏令营。第二种则恰恰相反:志愿工作是摆脱束缚的方式。尚塔利﹒伊利什白天在旅游公司工作,晚上则是演员,义务参加剧院的演出,摆脱纷繁的导游事务,开发演艺天赋。卡捷琳娜在紧急情况部任职,业余时间到绿色和平组织办事处帮忙印制小册子、包裹邮件。卡捷琳娜说:“我厌倦了机关里等级森严、满是条条框框的环境,那里令人觉得拘束、压抑。志愿工作让我感到充实、自在。”

  还有一位公司经理白天要应付诸多电话和应酬,夜晚就去街上收容流浪猫。他不愿早早回家面对感情早就出现问题的妻子,在外面做义工能让他躲避冲突。

  心理学家认为,借助志愿工作回避本职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问题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志愿工作可以产生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正面效应。因为从事志愿工作能培养积极交流、为他人着想、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而这就为脱离自身窘境提供了可能,人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马琳娜﹒帕斯图霍娃参加了一个关爱癌症儿童的慈善项目,她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去医院看望他们,陪着做游戏,哄他们开心。每次他们都舍不得让我们走。但其实我觉得,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这些孩子比很多健康的成年人都热爱生活。他们让我明白,生命有多么宝贵,那些原本困扰我的生活琐事多么不值一提。”

  确实,付出一份善心,得到的是自信、平静和快乐。接受我们帮助的人常常会给予我们更多的东西,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人CS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