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 |
“明德里”,陪伴了我十几年的弄堂。
我们家以前是弄堂口沿街的一排房子,后来造延安路高架,最外面一排房子都给拆除了,这座牌坊,也被往里面挪了一下。
不过现在的石库门,一般都住了5~6户人家,以前的这扇后门,现在反而变成了前门。正面小院子的门,一般都不怎么用了。
白色瓷砖砌起来的地方,是垃圾箱和公共厕所,另外早上“倒马桶”也是在这边。以前的老房屋没有厕所,每天一大早,各家各户都拎着马桶出来,“倒马桶”也成了老上海的一个特色……
也有专门给人家倒马桶的职业,每天早上在弄堂口喊一声“马桶拎出来”,各家各户就把自己的马桶拎出来放在门口,有一个妇女推个小推车过来一家一家收。倒完洗干净,再一家一家送回来,每家每个月好像付个几块钱吧。
当然,现在这样的情景已渐渐成为了历史。
弄堂里面貌依旧。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下大雨,整个弄堂都发大水,水都深到膝盖了。父亲用自行车推我去上学,自行车的半个轮子都淹没在水里。对于孩童的我来说,那时既新鲜又好玩的经历,却完全没有想到当时父亲的辛苦。
以前离弄堂口不远的地方,就是“明德里”居委会。儿时唯一参加过的社区活动,就是暑假居委会带领我们一帮孩子去游泳。当时还不会游泳,套着个救生圈就跟着居委会里一帮阿婆们去了,现在想想真是没什么意思……
前一篇:沪上旧忆——学生年代
后一篇:哈尔滨印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