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代表“金玉良言”何其多也!

(2009-03-06 09:23:16)
标签:

股市

就业

房价

社会

代表

杂谈

两会

分类: 当代杂谈

我本尚道,对政治、国计民生原是没什么兴趣,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但是如今个别政府中的败类和社会上的人渣,其行为实在令人忍无可忍。从不足为外人道犹抱琵琶半遮面到现在的堂而皇之,咱虽然人微言轻,但也不能容忍无耻可以到如此之地步,大道何在?虽然别人看不见,那我也说!引陆放翁一句诗:即今讥评何足道,五百年后言自公!

这两日各大媒体新闻频道好不热闹,诸代表齐集京城,在国计民生大旗下,众生相一览无余。

媒体对代表嫖娼”“看病不难也不贵”“公务员当按月发1000元车补等报道可谓不遗余力,与之交相辉映的是网民不遗余力的抨击、质疑、牢骚,真算是地道的相映成趣了。

仅说公务员当按月发1000元车补这条,该代表言公务员应该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成为促进内需的主要对象,说有的国际大企业的员工享有车补待遇,所以公务员就应该有,这样还可以帮助取消机关部分公车。言之凿凿,貌似有理,其实就是胡说八道。谁规定公务员就应该处处都跟大企业看齐了?按照该代表的言论,其言下之意就是公务员应该每人都该享有配公车待遇的!这又是谁规定的?

其实,代表诸公何必如此拐弯抹角,费尽周折?尔等行径又何须遮遮掩掩?殊不知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张嘴即是美其名曰,正应了《铁齿痛牙纪晓岚》的歌词:说的都是理,唱的都是曲,难道不知道伪君子比真小人更令人不齿吗!!

不知诸公何德何能可堪代表之职?又如何选举而出?我依稀记得上次行使公民投票权还要追溯到几年前上学之时,当时老师组织所有学生去楼下投票,并给出三个人选择,大家利用短暂的时间交头接耳一下,此三公何许人也?闻所未闻,如何选得?最后比较通用的投票方法有两种:其一,凭感觉,看谁名字合眼缘;其二,抓阄儿,交由天定。印象里好像至今就只投过这么一次票。

岁月蹉跎啊,如今终日浸泡在同事们股事、楼市的言论中,愈发觉得人生苦短,世态炎凉。芸芸众生,彼争我夺,怕是有不少人,已经迷失弥久矣。

吾常慕老庄之无为仙逸,苏文忠公之有为旷达,神驰久矣。又近来常吟北宋·宋祁《玉楼春》词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其人曾官至尚书(因此词而得红杏尚书之雅号),也算是功名有成,其晚年自悟而有此词,若非情真意切,何以千年流传,为众家所激赏?不知如今某些官员代表读后作何感想?倘与蔡京、严嵩、和珅自比若何?

余有谏言如下:
1
、政府官员/公务员人手一张特权卡足矣,名曰:<强取豪夺卡><腐败卡><虐民许可证>
2
、恢复周朝封建礼制,至司局级以上者列为诸侯,公务员列为士大夫,皆享有不同面积食邑爵位,且世袭。天下子民时至今日非房奴即卡奴,何不直接予以正名!无需细分,通称奴隶。

可合诸公心意否?

余读《老子》,知万物运作皆周而复始,此乃至道,常道。所谓物极必反,今之社会惟尚财货,道德沦丧,以厚颜无耻为荣,至此是否已到高级社会制度之极端?该返回本初了吧?诸位看官以为如何?

PS:摘《老子》几言以明道: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句话是按道家观点分析人民对政府或统治者的几种态度,即

最好的政府,无为(即不妄为,而不是常人误解的什么都不作)而不横强的干涉人民生活,人民只知其存在而已,这是最和谐的社会。

次之的政府,虽然有为,但能做到处处为人民,虽然对人民生活进行干涉,但念其效果积极,大家仍然亲附这样的政府,并称赞它。

再次的政府,不仅有为,而且多妄为,主观干涉人民的生活,令人厌烦抵触,但念其尚能有度,故畏之避之而已。

最次的政府,纯属胡作非为,横强的干涉人民生活,处处盘剥以足其私欲,大家对其已不仅是畏惧躲避了,而是辱之以泄愤,至此官民彼此完全不合作,双方势同水火。盖为官者失信于民,世道则趋于混乱,《老子》云: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遥想春秋战国,律法不过一纸空文耳。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