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越剧2__《碧玉簪》

标签:
杂谈越剧碧玉簪陈少春五女拜寿流行 |
现代越剧的流行模式
不知为什么,提起<碧玉簪>想起一句当年非常流行的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想只要是听得懂江浙话的人,没人不喜欢这部经典的剧目.我外公的大哥曾说过,"越剧总是哭天哭地,哭爹哭娘,也只有<碧玉簪>可以一看".就连我不懂上海话的先生,也能在第一次从录音带里听出"手心手背都是肉"这句"名言".爱情,悬疑,婆媳关系,夫妻纠纷,帅帅的男主角(陈少春),温婉的女主角(金采风),另加有一点点搞笑的老太太(周宝奎),高潮叠起的剧情,完满的大团圆结局,就是放在今天来演也同样会大受欢迎.谁说我们现在守在电视前等待的不是这样美好的故事呢?
不只是剧情本身的流行化,作为主角的陈少春本身的表演也有"流行化"的因素存在.陈少春在越剧史上应该说起着呈前启后的作用.后来的很多小生演员,像方雪雯夏赛丽,声在音里,表演中都有很强烈的"陈少春色彩".她的个性色彩,尤其是声音的的个性色彩并不浓烈,越剧的唱腔技巧在陈少春的时代已经成熟,需要她做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风格:她先后整理演出了<三看御妹>,<送花楼台>等一系列折子戏.她不是尹桂芳,不是范瑞娟,也不是徐玉兰,她要做的是自己.或许到今天,尚无"陈派"一说,但是陈少春在人物塑造,唱腔表演处理的改革创新是不能被忽略的.
1984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五女拜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我的很多同学就是因为这出戏成为捍卫越剧的标兵.说起越剧的流行性,不得不提这部也许是越剧最后一部经典之作的越剧电影.
好看的故事情节,"真善美"终于战胜了"假恶丑";一个大家子,一群叽叽喳喳的年轻女儿,一个比一漂亮,一个比一个倜傥的女婿,真是好看啊好看.
<五女拜寿>还有一个因素,很是吸引人.这就是明星效应.看看,就不说方雪雯何英何赛飞茅威涛四个主角了,像江瑶,陶慧敏,陈辉玲在里面也就混个露脸,给个近镜头,更精彩的是后来一度大红的夏赛丽在里面就演一个门僮.
<碧玉簪>和<五女拜寿>两部戏是成功的流行越剧,很值得包括越剧在内的各地剧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