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南方都市报探讨广东独立

(2009-12-06 00:50:37)
标签:

杂谈

百度还真有个“粤国吧”,不过没有什么人气。

王小东

 

南方都市報探討“廣東獨立”

Diaries   2008-10-02 20:28

 

南方都市報探討“廣東獨立”文章說:“讓我們想像一下,假如廣東是一個國家……

 

      2008年9月11日,《南方都市報》發表以《假如廣東是一個獨立經濟體》為題的整版報導,首開大陸探討“中國經濟聯邦制”先河。
    
    文章說:“讓我們想像一下,假如廣東是一個國家,或者說,假設上海、四川等所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是單獨的經濟體,……我們將試從局外人角度,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觀察中國。”
    
    儘管文章強調,“將各省份視作獨立的經濟體,這純粹是出於趣味性——當然不是鼓吹中國分裂成31個獨立國家”,但仍然讓一些讀者想到,一百年前中國出現過的“聯省自治”討論又有了續集,中國人有必要重新思考新的國家體制。在這一大視野下重新考量台灣港澳西藏新疆的獨統問題,可能對中國未來的長治久安產生深遠影響。
    
    廣東叫喊“新一輪解放思想”近一年,多為空話,只有這一新聞有點名符其實。一千多年前粵王趙佗曾獨立於漢朝中央,不知此文是否有官方背景。

 

假如廣東是一個獨立經濟體…… 
以購買力平價計,位列世界第14名 

日期:[2008年9月11日]版次:[GC03]版名:[天天財富特別報導]稿源:[南方都市報] 

立此存照 

「編者按」 

渣打有渣打的視角,在其9月8日發布的報告中,“純粹出於趣味性”地將廣東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放置在亞洲乃至全球的位置上進行考察,在平日不多見的坐標系中,呈現出別樣的景緻。 

讓我們想像一下,假如廣東是一個國家,或者說,假設上海、四川等所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是單獨的經濟體,我們可否通過一些比較,看看它們在亞洲,乃至全球經濟中處於怎樣的位置?本報告中,我們將嘗試從局外人角度,以一種新的方式來觀察中國,她的財富,以及仍未完全擺脫的貧困。 

我們將分三步做:第一,將各省份視作獨立的經濟體,這純粹是出於趣味性———當然不是鼓吹中國分裂成31個獨立國家。你將看到,從中國之中,差不多可以看到整個世界的影子。我們將以購買力平價(PPP)和市場匯率(MER)為基礎,比較各省經濟狀況,並與世界其它國家一起排名。我們發現,在全球最大的50個經濟體中,中國有6個省赫然在列(以購買力平價和市場匯率計),“廣東共和國”將成為世界第14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 

第二,我們將比較中國各省和其它國家的人均收入(以購買力平價計),這一指標有助於我們了解各地人民的生活質素。結果發現,上海人的平均收入與匈牙利人和波蘭人差不多(一些認為上海已經非常富裕的讀者,可能對這一結果失望),而貴州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和尼日利亞人相當。 

第三,我們要強調一個事實,過去幾年中,中國各地經濟總量都在持續增長,且增速驚人。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失衡問題不再基於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差異,而是體現在城鄉之間的失衡。 

6沿海省經濟總規模超加拿大 

根據我們的測算,假如廣東是一個國家,按市場匯率計算,其GDP達404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3大經濟體,相當於挪威,更令人吃驚的是,與沙特阿拉伯相近(廣東有發達的製造業,而不只靠能源開採,因此實力事實上比沙特阿拉伯要強很多)。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07年廣東國民收入達8890億美元,世界排名躍升至第14位,一省的經濟規模甚至比土耳其或印度尼西亞都要大。 

如果從地理位置上做一個劃分,把6個沿海省份———廣東、山東、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加總到一起,則沿海地區經濟總量按市場匯率計算價值16000億美元,超過西班牙或加拿大的經濟規模。實際上,中國的沿海地區加總起來將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沿海地區2007年生產商品和服務價值35340億美元,比印度單一國家還高出18%,將位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中國的GDP達79270億美元(以購買力平價計),位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來看中國各省的購買力平價GDP,我們列出了各省的世界排名(見C2版)。廣東排第14位,山東排第19位(沒錯,我們也很驚訝),接下來江蘇和浙江分列第25位和第29位。排在最後的西藏,購買力平價GDP排名世界第175位。 

同時,我們也可以在亞洲經濟體內重新做一個排名(見C2版)。讓中國各省與日本以外的亞洲經濟體進行對比。韓國的購買力平價GDP仍在亞洲國家中遙遙領先,廣東排名第二,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分列第四、第五位,隨後是山東和江蘇,之後是中國其它省份。按照這個方法比較,菲律賓在亞洲的排名降至第16位,而越南則跌出亞洲前20之列。亞洲前20名中,中國大陸省份佔了12位(如果算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的話,則共佔14位)。 

我們再將中國恢復為一個整體,不難理解為何中國日益成為亞洲的中心。以市場匯率計算,中國GDP“僅”佔亞洲地區GDP總額的28%.但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中國明顯處於主導地位,佔比達45%,而日本只佔31%,其它亞洲國家則佔24%. 

貴州人均收入不足上海1/10 

本部分我們將著重分析人均收入———將中國各省的人均收入與其它國家做比較。 

根據國際比較項目(ICP)的最新估算以及2007年各省經濟數據,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出各省的人均GDP.為便於比較,假設全國物價水平相當。這種粗略的匡算遠不能反映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真實情況,況且各省的人均收入數據中,本身就已經掩蓋了省內生活水平的差異。然而,這簡化的運算仍然揭示出全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以我們的測算結果,從經濟上說,上海人生活品質位居全國最前列(當然如果把深圳從廣東拿出來單列的話,深圳人比上海人更富一些)。 2007年,以購買力平價計,上海人均GDP官方數據為18722美元,北京和天津分列第二、三名。不難理解,單個城市比省份更容易錄得更高的人均收入。在省份中,浙江於2007年以10677美元的人均GDP領先,排在其後三位的省份分別是江蘇,廣東和山東。 9個省的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10000美元之間,7個省在4000美元-5000美元之間,只有甘肅和貴州省的人均收入不足3000美元。 

那麼這一收入水平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比如天津的平均收入水平跟阿根廷人或土耳其人差不多(當然這是非常粗略的估算),新疆人和山西人的購買力與危地馬拉人和約旦人相當,最窮的要屬貴州人了———人均GDP只有1976美元,生活水平相當於尼日利亞人、塔吉克斯坦人和柬埔寨人。中國各地區收入差距非常大,上海的人均購買力是貴州同胞的9.5倍。當然,人均數據本身也掩蓋了同一省份、直轄市內部收入失衡狀況。 

CPI和PPI“剪刀差”擴大 

8月CPI與PPI倒掛5.2個百分點。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指出,PPI反映生產環節、CPI反映銷售環節。在生產成本不斷上升、銷售價格有所回落的情況下,意味著企業利潤空間被回落的消費價格所吞噬。保增長就要給企業更好的環境,呼籲為中小企業減稅減負。 

“剪刀差”或8月達峰值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4.9%,PPI同比上漲10.1%,反超CPI5.2個百分點。自今年5月出現“剪刀差”之後,連續3個月PPI同比漲幅高於CPI.山西證券指出,二者倒掛達5.2個百分點,生產企業利潤空間繼續被壓縮,成本上漲向消費者轉嫁能力仍較差。企業投資積極性降低,項目開工率及工業生產增速回落,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但隨著國際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回落,生產企業成本壓力將會降低,預計9月PPI漲幅將回落至9.0%左右。美林證券駐香港經濟學家陸挺同樣認為,預計CPI可能在9、10月略有反彈,而PPI可能回落。 “剪刀差”可能就在8月達到峰值,年後逐漸縮窄。 

“剪刀差”使製造業承受了主要壓力,陳東琪指出,可在財政政策上為中小企業減稅減負,促進企業經營投資,助其完成產業轉型和升級。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同樣表示,下半年貨幣政策調控將“有保有壓”,以積極財稅政策配合中小企業轉型。 

預計CPI增長持續回落 

8月CPI同比上漲4.9%,CPI漲幅13個月內首次破5.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分析認為,三方面因素促使CPI增長持續回落:一是食品價格漲幅持續回落,商務部統計顯示,全國大中城市生產資料市場價格已連續7週下跌;二是中年初中央以鞏固農業、加大供給能力來穩定物價的措施收到成效;三是全球經濟放緩,近期國際糧食和石油價格回落,輸入性通脹壓力在減小。 

多數經濟學家和機構則預測下半年CPI還會繼續回落。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王小廣指出,預測下半年CPI增幅將降至5%左右。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出現週期性放慢,中國物價‘拐點’在呈現,通脹壓力會繼續減輕,經濟增長放慢將解決當前物價增長過快問題。” 

山西證券研究所指出,根據其測算的CPI各項權重,食品所佔權重最大,達33.6%,8月食品價格上漲10.3%,低於7月14.4%的漲幅。由於本次通脹週期源於糧食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因此未來CPI是否會繼續回落主要還看糧食價格,考慮今年夏糧豐收和政府加大糧農補貼等因素,預計糧價將處於平穩狀態。但政府為增加糧農積極性和國際對中國糧食補貼繼續施加壓力,國內外糧價倒掛等因素,將是糧價反彈的主要風險。 

1-8月累計貿易順差同比下降6.2% 

本報訊據新華網消息,海關總署昨日發布的數字顯示,1至8月我國累計貿易順差1519.9億美元,同比下降6.2%,淨減少100.8億美元。當月進出口總值2410.5億美元,同比增長22%,其中出口增長21.1%.1至8月出口額為9376.9億美元,同比增長22.4%;外貿進出口總值1723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7%. 

■鏈接 

城鄉失衡勝過地域差距 

最後要提到一個我們經常被國外讀者問到的問題,中國怎樣解決東部沿海地區與內陸省份經濟發展的失衡。數據告訴我們,至少到目前為止,這種對地區間經濟發展失衡的過度憂慮是不必要的。從各省2005年-2007年名義經濟增長率中不難看出,所有省份均錄得經濟增長,似乎經濟增長率與2005年各省人均收入水平沒有顯著相關性。 

必須要承認,當採用省份收入數據,而不是家庭收入數據,進行任何橫向比較,不論怎樣都是有問題的。一些最貧窮的省份經濟增長非常快:2005年-2007年,貴州GDP增長62%,甘肅GDP增長了65%,當然,這些地區經濟增長起點很低。可以看出,與東部沿海和西部的差距比較起來,城鄉之間的失衡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更為棘手和嚴重的失衡,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及其弊端的解決是中國長期面臨的艱鉅挑戰。 

本報記者 龍金光 實習生 潘紹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