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羊类乌托邦的故事——请真心为中国人创作动漫
(2009-04-14 22:14:29)
标签:
乌托邦喜洋洋山寨羊儿狼和羊中国杂谈 |
分类: 《少年中国说》 |
成年编剧为什么要讲一个狼和羊的故事?在这个永远继续的欢乐故事里,狼为什么总吃不到羊,羊为什么无数次主动放过置狼于死地的机会?为什么要使用那些让小朋友们犯迷糊的时政性流行语?为什么制造出一个蜗牛世界,其中有王国,有蛮族,有战争,有联合,有坦克,有飞机?......
一切设计和创意都出自编剧已有的价值观念,和他们对于目前世界的判断(什么样的故事更贴近吻合大家所共知的世界和时代,什么样的故事就能被接受、被喜爱,自然能卖钱),这一点不可否认。
可惜,青青草原上不止这一只可爱的、无能的、不吃东西还能照样活的狼,真正的狼总是成群结伴、穷凶极恶,羊能活下来,也是因为有了人类的保护。羊弱于狼、狼吃羊——这是永远不变的生存哲理,除非羊努力进化,达到可以宽容狼的程度——这是属于羊类的乌托邦。
本来,一部充满童趣的动漫电影,不应该被我这样现实化、复杂化(“文化研究”做的部分工作就是这个,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编剧们应该想到,尽管小孩天真无邪,但并不等于智力空白,《喜洋洋》会让他们知道——和平就是这样来的,安全也是这样来的。所谓“潜移默化”,就是如此,我也是这样被潜移默化过来的。
现在的中国电影,包括动漫,都在想方设法与国际接轨,但他们对于国际电影潮流,未必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日本的动漫大师就立足于为日本人创作,从创作开始到结束,一直把心思放在日本人身上,不去思考怎样打入国际市场之类复杂的问题,以一颗纯洁的心为同胞服务,这样的心态恰恰成就了日本的动漫事业,中国的动漫人最应该学习这一点,这一点才是灵魂、才是根本。
一个羊类乌托邦的故事,绝不是立足于中国人而创造的作品,它立足于向世界人民显示中国宽容敌人的决心,这样就可能打入国际市场,产业就可能做得更大。
做文化产业,最忌讳把心思完全放在“做产业”而不是“做文化”上,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永远只是“复制品”,而不是真正的创造——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就是没完没了的复制、复制,从内容到形式全都是复制,复制别人的,没有自己的。这样不断做复制工作的人,顶多算个商人,根本不能称其为“文化人”、“艺术家”。
在我看来,《喜洋洋》还算不上中国动漫领域的突破,如果继续不摆正心态、位置,不纯洁心灵,恐怕将永远停留在这个水平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