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学生张栋承认杀人疑因求婚被拒绝

(2006-09-18 21:26:07)
分类: 转载文章
新闻追击:留学生张栋承认杀人疑因求婚被拒绝[ 06/23 12:38 来源:多维
作者:黄东 ]
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留学生张栋涉嫌杀害女友顾岩案取得新进展。验尸官确认死者是被勒死的,身份有待最后确定;但认识顾岩的人大多相信死者是顾岩。与此有关,法律文件显示,张栋承认杀害女友;媒体披露,其杀人动机可能是两次求婚被拒绝。

张栋本月初报告顾岩失踪,上周因谎报失踪被捕后,却带著警方在印第安纳州找到了顾岩的尸体。张栋遂被作为唯一的杀人嫌疑控以一级谋杀罪。法院的文件显示,张栋已承认杀了人。警方初步判定,顾岩在芝加哥的寓所被张栋杀害,之后被埋到印第安纳州一处玉米地里。印第安纳州杰克逊县验尸官22日确定,受害人是被勒死的。当局仍在等待牙齿记录,以便最后确认死者身份。
但顾岩的朋友和熟人都相信死者就是顾岩。顾岩在东肯塔基大学读书时,曾得到当地一对美国夫妇的热心帮助,顾岩称呼他们为父母。这对夫妇22日对肯塔基大学所在城市的列克星敦先驱领导报说,“我们真地感到她走了,但我们仍记得她。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不应该被杀。”他们表示,以前曾和顾岩的男友张栋见过三次面,感觉他很安静,很谦逊。他们曾计划今年秋天到波士顿参加一次会议,张栋届时将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张栋一直从事颇有前途的乳癌研究。

顾岩生前刚刚两次拒绝了男友张栋的求婚,但他们说,不知道张栋是否因此杀人。张栋和顾岩的朋友都不理解为何发生命案。威斯康辛大学在读博士黄宇(音)在国内都本科时和张栋在一间宿舍住了4年,他称张栋杀人被捕的消息“令人震惊,无法相信”。他说,“他对女士非常温柔--甚至有点过头。他以温柔著称。”他透露,张栋显然在顾岩身上花了很多钱,带她到夏威夷和华盛顿旅游,借钱给她,帮她搬家。他说,顾岩花了很多钱,“她在芝加哥时,所有的前都是我的朋友(张栋)掏的。但他没有太多怨言,总是说,钱花了还可挣,女友才是最重要的。”这证实了肯塔基大学一名同学的说法。这名与张栋同年到肯大药学院就读的同学22日对多维社表示,顾岩是美女,张栋据说在她身上花了很多钱,现在却发现他移情别恋,张栋因此有种被利用的感觉。

顾岩家境看来不好。顾岩的“美国父母”透露,顾岩的父母住在辽宁抚顺,已离异,和她关系更亲近的祖母目前病情严重。张栋现被关押在肯塔基州菲耶特县监狱。22日有报导说他自杀未遂,被送往肯塔基医院急救,但医院表示没有叫“张栋”的病人。将张栋移送到芝加哥受审的听证会下周二举行,法院给他设定的保释金为100万美元。

涉嫌杀害一名中国女生的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留学生张东(Dong Zhang),6月21日在拘留所上吊自杀,现已被送往医院,情况暂时不明。据当地报纸22日披露,21日下午1点30分左右,也就是被控一级谋杀罪后数小时,张东在菲耶特县监狱用一根电话线上吊,企图自杀。监狱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把他送往肯塔基大学医院抢救。当天没有关于其情况的消息传出。

张东24岁,是肯塔基大学药理学院研究生。肯塔基大学位于菲耶特县列克星敦市,其药理学院在美国颇有名气。初步消息说,张东日前谎称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列克星敦失踪,但警方上周六在邻近的印第安纳州某地发现了她的尸体。张东随后被控一级谋杀罪,正等候被引渡到伊利诺伊州受审。遇害女生据信是东肯塔基大学的交换学生顾艳(Yan Gu)。东肯塔基大学距离肯塔基大学很近。

时事焦点 : 中国留学生为何频繁在美杀人? 发布者 guzheng 在 04-06-24 08:28

A
A
Quality Brand! AAAA近日,美国肯塔基大学中国留学生张栋涉嫌杀害女友,被警方逮捕,并被控一级谋杀罪。仅仅一个多月前,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耶分校中国留学生罗海明刚刚因杀害一名中国女生,被控二级谋杀罪。短短两个月内,两名中国留学生先后涉嫌在美杀人,这对一个只要数万人的小群体而言,发案率不可谓不高;而受害者又同是正处妙龄,且和凶手很熟的花季少女,案情不能不令人发指。

更早些时候,佛罗里达州还发生过一起中国留学生卷入的荒唐凶杀案:这名中国留学生到一名妓女家寻花问柳,双方因故发生冲突,该妓女和男友失手将中国学生打死,之后又把中国学生的尸体放在他自己的汽车后备箱里。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天之骄子”中的“骄子”,中国留学生在被誉为“人间天堂”
的美国,为何频繁杀人、被杀?--橘在淮南为橘,在淮北为枳。难道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水土不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难道是中国学生到美国后很快就被美国的高犯罪现象污染了?--抑或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

同学诧异

张栋和罗海明杀人案中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或许莫过于两人看上去都很文静、内秀,同学和老师都不相信他们会杀人。张栋被捕后,曾和他在同居一室的肯大同学金海浩(音)对肯大所在城市的电视台表示,“他只有24岁。我正在努力想他为何杀人。”他说,“我仍不能相信这是事实。我希望人民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张栋的朋友邵志宇(音)说,“我赶到非常震惊。我从未想过这种事情会发生--他会做出什么伤害别人的事情。”

无独有偶,罗海明在美国杀人的消息传回上海老家后,曾在上海位育中学和罗海明同过桌的一名姓陈的女士说,“别人告诉我罗海明是杀人嫌疑时,我不相信。后来我在网上看了他的照片,才相信。”她回忆说,“在我的印像里,罗海明聪明、有趣、脾气好。他怎么会杀人呢?”初二时教过罗海明的吴老师对罗海明杀人感到震惊。她说,“罗海明在班上总是一个安静的好学生,这(他杀人)让我非常震惊。那个时候他很内向,不爱参加活动,没有很多朋友,但他成绩好,父母受过良好教育。这样的学生不应该犯令人恐怖的罪行。”

而那名嫖妓被杀的中国留学生,据说在学校也颇有人缘,热心助人,在中国人社区口碑不错。

为何杀人?

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不必对中国人在美犯罪大惊小怪,但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一再杀人或被杀的消息,正同美国媒体一贯热衷报导的中国阴暗面一起,不断强化著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成见。

同样是24岁的大好年华,未接受高等教育的NBA球星姚明正以日趋完美的球艺、罕见
的谦逊和低调,赢得亿万美国球迷的心,改善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负面看法;张栋、罗海明们却在异国手刃同胞,给中国人、中国留学生抹黑。这值得深思。
专家表示,张栋、罗海明杀人可能有独特的原因,但分析中国留学生在美犯罪的深层共性,至少应考虑两个因素。

第一,文化差异。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人成年后从一国到另一国,往往会遭遇“文化震荡”。所谓“文化震荡”,通常指外国文化和母国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给新来造成的巨大不适应感。美国文化同中国文化的差别显而易见。随著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在国内可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美国文化,但这同到美国后完全融入美国社会是两码事。中国学生一般会考试,会读书,但适应性相对较差,尤其是那些在中小城市长大者,或大学毕业后直接来美国的人。他们未接受社会的洗礼,更容易在美国迷失。中国留学生在美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在国内,从读书、就寝,到吃饭、恋爱,几乎所有事情都有人管;而在美国,正好相反,除非你违法,几乎所有事情都没人管。这个巨大反差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更大的自由应该伴随更大的责任。但野马一旦脱疆,却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第二,心灵孤独。由于文化的差异,加上语言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的沟通障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普遍感到孤单。虽然美国很多大学都有中国学生会,学生会逢年过节也会举行大型活动,但静下来后,留学生内心深处往往会感到一种因缺乏知心朋友的无助和孤单。张栋、罗海明杀人显然与此有关。为从根本上化解心灵上的孤独,留学生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来“交友”,但男生明显处于劣势。一方面,在美国的中国男生总数多于女生,要内部解决问题,女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中国男生很少有能“泡”到洋妞的,而一些中国女生却因种种
原因积极同外国人交友,这进一步加剧了留学生男女配对比例的不平衡。国内某大公司一位年轻副总裁曾私下告诉记者一条所谓的“18个月定律”,似乎可
从侧面佐证中国女子在美国多么“走俏”。该副总说,根据他的观察,他身边及认识的众多夫妻、情人中,一旦女方在美国单独生活时间超过18个月,没有不分手的。他颇为不解地举例说,他的一位朋友,身价过亿,把老婆送到美国没一年,老婆就死活要离婚,甚至表示可以放弃财产。记者能够感受他说这话的酸楚--他的前女友到美国读书后,在18个月内也和他分了手。专家最后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犯罪,或许显示这个通常被光环笼罩的群体急需细心抚慰和贴心关注。

涉嫌杀害女同学陈婷(译音/Ting Chen)后逃窜数日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耶分校中国留学生罗海明(译音/Haiming Luo),5月16日下午在纽约上州被警方抓获,正在等候被遣送回路易斯安那受审。罗海明现年25岁,就读于路大生物系;陈婷24岁,生前就读于路大传播系。两人均来自上海。罗海明已被控二级谋杀罪。罪名成立的话,最高可被判终身监禁。

宿舍传出异味

陈婷的尸体是上周五(14日)在罗海明的宿舍里被发现的,身中数刀。警方在屋内找到了杀人的凶器,并据此发布了通缉罗海明的命令。据拉菲耶当地媒体披露,14日上午11点左右,住在同一公寓楼的学生闻到3层一间房子里(后来确认是罗海明的宿舍)传出异味,遂向校警报告。校警进屋后,发现了一具女尸,立即请求拉菲耶市警方进行调查。

警方当天以需要先通知家人为由,没有公布死者身份,但朋友和熟人说,死者是在路大传播系就读的24岁中国留学生陈婷。他们说,陈婷和罗海明是朋友,两人住对面。被害前,陈婷已多日未露面。有消息称,陈婷5月6日起便失踪了。路大传播系助理教授戴维(William Davie)说,陈婷从星期一(10)开始就没有到系里的邮箱取信,“这对她来说非常反常”。路大研究生布罗莎(Amy Broussard)在当地电视台上表示,陈婷是她的朋友,来自上海,“人特别好,但英语并非她的母语,平时说话不多”。布罗莎说,陈婷遇害让她非常震惊,“我甚至无法理解这已经发生”。

逃窜六州落网

由于陈婷死于罗海明的卧室,凶器也在现场被发现,而罗海明下落不明,拉菲耶警方14日以二级谋杀罪指控发布了逮捕罗海明的命令,并通报各地警方,请求协助追捕罗海明。拉菲耶警方称,嫌疑人罗海明就读于路大生物系,身高5英尺4英寸,体重130磅,驾驶一辆金色4门丰田Corolla汽车,车牌号码为MGJ432。16日下午4点多钟,一名警察在纽约上州发现了罗海明的车辆,将其逮捕。罗海明据信未做反抗。

拉菲耶市警方稍后发布的新闻稿透露,罗海明几天内穿越美国六个州,沿途使用了电子借计卡,警方根据交易记录追查到他的行踪。新闻稿未透露罗海明被捕的具体地点及被何地警方逮捕,称有关细节要等到案情调查结束后发布。罗海明正接受被捕地警方的审讯。拉菲耶市警方发言人估计罗海明很快会被遣返回路易斯安那州受审,“如果他不抵制遣返的话,本周就可返回。如果抵制的话,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发言人说,如果罪名成立的话,罗海明最高可被判终身监禁,但地方检察官认为其作案手段非常残忍,可能会请求重判。罗海明目前被控二级谋杀罪,“很可能”被改控一级谋杀罪。


一场悲剧
罗海明杀害陈婷的消息传出后,整个路大都感到震惊。路大校长说,他担任校长几十年来,只记得路大校园几年前发生的过另外一起凶杀案件。当地媒体称,1999年,一名送比萨饼的人在距离陈婷遇害公寓不远的另外一栋公寓
被刺死。这个案件迄今尚有疑问。罗海明的教授们拒绝罗海明杀人发表评论。同罗海明不太熟的中国学生彭亮(译音)只是简单地说,“这真是一场悲剧。”
和罗海明同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的赵英春也说,“这绝对是个悲剧”,他看上去很正常,没有哪儿不对劲的。赵英春回忆说,罗海明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上,但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罗海明的个人网站已被从路大生物系删除。删除前,网站上贴有一张他的照片,但未对本人做详细介绍,大部分内容是解释其从事的复杂研究。他的研究方向是重力对细菌的影响。(黄东报导)

中新网3月16日电美国当地时间3月14日,延续近两年的“中国女留学生陈婷遇害案”终于画上了句号。新闻晨报消息,当天,法院判处上海留学生、原美国拉法叶路易斯安那大学学生罗海明40年监禁。

死者家人至今不认为凶手是坏人

2004年5月6日,陈婷即被发现失踪,但直到一个多星期后,罗海明所住宿舍的同学抱怨有难闻的气味从他房间传出,陈婷才被发现已遇害。事后,美国警方鉴定后确认,凶手捅了陈婷整整128刀。5月14日,24岁陈婷的尸体在罗海明的房间被发现。5月16日,罗海明在纽约被捕。此前,25岁的罗海明在蒙大拿州取钱时暴露了行踪。警方跟踪罗海明横穿了6个州,最后他们一直追到了纽约。陈婷与罗海明均从上海的大学毕业后前往路易斯安那大学留学。其中,陈婷毕业于上海,是湖北人,而罗海明毕业于上海某理工大学,上海人。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遇害留学生陈婷的父亲。陈婷的父母在昨天知道了这一消息。“我们直到现在都不认为罗海明是坏人。我们相信他只是一时冲动,所以没有必要为难他。”陈婷的父亲说。记者了解到,罗海明的辩护律师杰罗德称,高中体育课上的一次意外,让罗脑部受伤,影响了他处理冲突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犯罪。一开始,罗海明被指控二级谋杀,并有可能被终生监禁。但是,在审判前一个月,罗海明请求案件以一般谋杀罪处理。地区助理律师米切尔称,在征得陈家同意后,这一请求获许。

“这是我到现在为止处理的所有案件中,砍的刀数最多的一起。”负责调查此案的拉法叶警官托马斯说,光在手臂上,陈婷就被砍了20刀,“可以看出她曾经搏斗过。”

行凶动机法官和警方至今没公布

对于罗海明的杀人动机,至今法官和警方都没有公布。在判决听证会上,罗海明提交的陈述,法官也没有公开。地区助理律师米切尔称,两人因为发生口角,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争吵,米切尔也表示“不清楚”。但根据警方之前申请逮捕令时的陈述,罗海明想要发展与陈婷更私人的关系,但遭到了拒绝。陈婷的父亲告诉记者,在案发前,他们从来没听女儿提起罗海明这个人。后来从陈婷的一个好朋友处得知,罗海明对陈婷有好感,但是陈婷向罗海明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并且将要回上海结婚。

和罗海明在一个实验室的学生赵迎春说,平时罗海明看起来很正常,“是个很活跃的人,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埋头工作。”而在朋友们的眼中,陈婷则是个甜美、优秀的女生。在路易斯安那大学提供的成绩单上可见,陈婷所修的课程成绩门门都为A。

“我们心痛的是,罗海明的父母至今未和我们有过任何联系,也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一声‘对不起’。这让我们很心寒。”陈婷的父亲告诉记者,“我们只想要他们说一声‘对不起’就满足了。”(徐惠芬)

杀人疑犯原是“名门之后”
------------------------------------------  

 “他以前胆子很小”
  当罗海明的高三班主任严一心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在美国涉嫌杀人后,这位女教师似乎失去了知觉,茫然站著,许久从她的嘴里挤出一句话:“怎么可能呢?他以前胆子特别小。”

  严一心清楚记得,那时的罗海明长得很瘦小,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挺勤奋,“但绝对算不上出类拔萃的学生”。中学时期的他惟一引人注目的是,鼻子下面那两小撮胡子。

  罗的高一高二班主任罗大喜对他的记忆也是“胆子小,从不敢大声说话,没有什么爱好”。他走路不是很协调,高中军训时,他经常因为走路姿势受到教官的批评,这时,他会紧张得浑身颤抖,语无伦次,并将头埋得很低。

  郑彤是他在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后来两个人一起考进了某大学。他回忆,大学四年,罗海明同样过得很平静,没有恋爱过,也没有热衷团体活动。只是到大学最后阶段,他才开始忙碌,不停向美国的各个大学邮寄自己的推荐材料。起初,他一次次发向彼岸的材料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在他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路易斯安娜大学给他抛来了橄榄枝。出国前,郑彤去他家送给他一条皮带,并问他申请的详细过程,但罗的回答轻? 璧矗昂芗虻ィ?BR>材料寄过去了,他们就给了我回复。”

  “众所周知,申请留学的过程是异常复杂的,他却那么说,顿时感觉他有点炫耀自己。”郑彤回忆道。

  罗海明出发前两人的这一次碰头,也是两个好友最后一次见面,但郑彤没有在罗的脸上看到特别的兴奋。

  用打工挣的钱买了一辆车

  罗海明的家庭有著特殊的背景。他的爷爷是著名科学家,从事生物方面的研究,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小学的时侯,罗海明的班上还特意请他爷爷来作过报告。

  罗海明的爷爷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已经过世的爷爷曾打算将罗也培养为一个有名望的生物科学家。从小对他严加管教,期望他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做学问的样子。小时候,罗海明走路时一条腿喜欢往外撇,爷爷觉得不雅便强制他改掉,只要他走错一步,爷爷就会大喊,“怎么走的!给我好好走!”后来,就读某理工大学以及选择生物专业也是他爷爷一手计划的。原本,他要
考南京大学,但因为爷爷的反对,也就放弃了。

  罗海明到了美国之后,与以前同学之间的联系少了很多。同郑彤也仅通过两次电话,偶尔在MSN上相遇,但交流不是很投机。“感觉他越来越陌生,不像以前那个憨厚的罗海明了。”郑彤说,他说话时总要表现自己很有能耐,把自己说得很活跃,在美国生活得很惬意,但却没有什么具体内容。他们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交谈中,郑彤问他,有没有女朋友,罗回答还没有。

  罗海明还经常将自己在MSN上的网名进行更改,前一段时间叫“水晶之夜”,在他被捕前又改作“周游列国”。“一般来说,MSN的网名跟自己一个时期的经历有关,他变来变去,总让人觉得他很孤独。”郑彤这么认? ?BR>“他不合群,有时表现得很炫耀,有时候却很孤僻。我们的联系也很少。”同
罗海明一起去美国的高中女同学田天(化名)告诉记者。据她讲,罗海明读的是硕博连读的生物专业,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修完。在美国,罗海明喜欢上了摄影,拍了很多照片上传在他们以前的班级校友录上,还喜欢上了打网球。

  在学校内,罗海明没有像一般留学生那样申请做助教,课堂外,他只是帮教授维护实验设备,但也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年初,他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了一辆车,正是后来他逃亡时驾驶的那辆。

  出事前曾经想回家

  “不管结果最终怎么样,这起案件都值得我们深深反思,罗海明的心理显然已经扭曲。”田天说,其实,很多在美国的留学生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寂寞,没有机会回家,得不到交流。”

  在美国两年,罗海明没有回过上海。“前段时间,他给我打电话说想回国,但签证太难办就无奈放弃了。”田天说。因为在回国签证的问题上,留学生们面临著“背景调查”这一棘手的程序。田天告诉记者,每一次回国她都要重新办理一次进入美国的签证,也就面临一次新的“背景调查”,因为签证只有半年的有效期,“背景调查”的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因此,很多留学生担心回国后因签证拖延返校的时间而导致课程耽误,索性就不回去了。另外,很多教授也不大愿意自己的学生假期回国,他们需要这些学生帮他们做研究项目。当然,高额的回国费用也使得许多留学生放弃中途回家的计划。

  田天告诉记者,“造成留学生苦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朋友太少。”这个年龄的留学生需要朋友,需要恋爱,但在美国,因为压力大,他们很难从
容应对这个问题。他们不得不将时间花在教室和实验室。与此同时,即便想恋爱,找到合适对象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里中国人很少。”

  “这些压力和困惑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在这种心态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智的举动。”田天解释,这是因为很多留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宠,没有经历过挫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