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aomi:庚子遗事之美人恩

(2006-07-13 20:15:22)
庚子遗事之美人恩

庚子年间,国事溃烂。乱世倒也成全一个小女子的传奇--妓女赛金花以身救国,传为美谈。前些天教会里弟兄姊妹吵架,弟兄说姊妹们现在都主意大得很,在家不肯顺服家里的弟兄(丈夫),在外不肯顺服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反唇相讥,说中国男人实在太差劲,庚子年几十万男儿不抵一个赛金花能保全国土,让中国女人如何能顺服中国男人?弟兄于是嘲笑道,姊妹们实在是糊涂得可以,八国联军的战略目标,能随便因为赛金花姑奶奶的感情倾向而更改吗?野史戏说害人非浅哪。于是又有弟兄作了考据,赛金花不要说不认识瓦德西,辛丑条约的签订也完全非她能过问之事;庚子年她的主要作为,是瞄准了八国联军的性需要,及时组织青楼女子集体向联军卖春;她个人从中赚了一笔,间接保守了一些良家妇女的贞操或者可以说是她的功劳,不过那不是赛金花的本意,也是可以想见的。

赛金花神话的不可靠,我是早读过的;其实不读书大致也可以猜到,男人兵败如山倒时,女人能作的事也实在是有限到几近于零了。国土保全要靠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实力,国色天香有何用。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读书人总喜欢幻想“美人救英雄”,连“最难消受美人恩”的古训都忘了。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该种幻想的心理源流,忽然想起十年前坊间偶见一英人笔记,或可解释之。作者是联军军官,曾著书记录庚子年北京见闻;我们中国人读各种史料,往往是中国人记录的经历见闻;能看到另一边的亲身经历,倒也实在难得。其间两段文字,分别是关于庚子年北京男人和女人的所作所为,读来甚有趣。

关于男人---

作者随联军攻陷北京,此后数天,北京城局势平静下来。联军命令城内商人照常营业,以示一切正常。作者在城中心逛街,偶入一鞋店。进去以后发现店里所有的鞋子都只有左脚而无右脚,始而诧异,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店主有心于“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故意跟联军唱反调呢。想到这一层,作者大怒,遂让夥计叫出店主,然后自己抄起一只左脚鞋,狠狠扇了店主十几个耳光,打得店主连连求饶说再不敢阳奉阴违才罢。

偶的感想:原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非但并不为圣雄甘地所专美,甚至早在庚子年间,就已经由咱中国人首创于北京了。可惜时不我予,当场十几个耳光就打过来,以至未能发扬光大。否则那炸药和平奖,或者早该有中国人一份,也未可知。

关于女人---

作者继续逛街,带着翻译入一贵族宅院。本来雨打梨花深闭门庭院深深,但当时北京城里的房门,自然并没有一扇可以对他关上---作者由好奇而登堂入室。进去以后,里面主人赶紧出来迎客,是位30多岁少妇。交谈中知道这是清室成员的内宅,男主人随老太后西逃了,留下福晋看家。年轻的福晋刚开始和洋人说话,自然害怕又害羞,只知哀求不要加害,作者好言相待,对方也就渐渐不那么紧张了。作者眼中这位贵族少妇温婉典雅,很有成熟女性的风韵---接下来的事情顺水推舟,当夜作者留宿这家,相与燕好。作者又在这家见到两位十多岁的清纯少女,问过女主人,知道是她丈夫未出阁的两个妹妹。两位少女一开始羞羞怕怕,后来自然也是渐渐接受了作者,大家轮流来陪他。作者春风几度后很满意,问她们有什么要求。少妇说京城清室遭抢劫者甚众,能否请作者派洋兵把守,作者立刻答应,派几个英国士兵为她们看家,帮助她们保住了家庭的财产。最后作者要离开北京,临走和她们道别,姑嫂3个也表示了感谢之意。

于是偶又有感慨了:女色虽不能卫国,护家倒还有些许用处。不知庚子年间,有几门贵族之家得以因着女人的缘故幸免于难。 男人们无还手之力,甚至非暴力不合作而不可得,但见女色还能保户家庭财产不被劫掠,也无怪男人们要胡思乱想,编出赛金花以身救国的传奇了。

BTW:历史的流程,从来都比教科书上的复杂。庚子旧事,赛金花传奇自然是一种化沉重为轻佻的扯淡,我们这代人儿时所看到的革命电影,多少也把事情戏剧化了。要按照我以前的想像,男人不合作一定会当场处决,女人若被侵略者染指一定是被粗暴凌虐哭天抢地-----而生活是灰色的,很多事,是介于处决和随它去之间,甚至介于愿意和不愿意之间。往事虽令人痛苦,然生活的河水在屈辱之下仍静静流淌,说来云淡风轻却难承受,看似绝路又还延延无尽,直教人欲轻不能轻,欲重又不能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