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aomi:国王与我

(2006-06-19 09:26:22)
国王与我

国王与我(KING AND I)是我最早接触的美国电影之一。中学时为学英语,每每把原声录音带翻来复去听,以至安娜和国王的对话耳熟能详。那时这样的故事也对我的口味。安娜作为英国的知识女性,来到宫禁森严的泰国宫廷,不但于东西方文化冲突间将科学,理性,人权观念传播给蒙昧中的泰国王室,而且以自尊成熟压倒众多后宫佳丽,以至一向视妇女为“米饭,这碗那碗没有不同”的国王,也禁不住对她倾心相爱。后来听说泰国一直禁演该片还有几分奇怪。一次碰到一个泰国人,问及此事,他说泰国认为该电影丑化国王,诽谤王室,有损国家形像。我暗想这也太小题大作则个。

再次看国王与我是在美国,弹指一挥间不止十年已流走。再看感觉就有点滑稽,特别是国王的形像太不可信。电影中的国王不仅对西方一无所知;在心性上也完全是个孩子。再有成熟理性落落大方的安娜一陪衬,国王简直象个小丑。按电影的描述,他对当时西方的科学,宗教,人文,政治既崇拜得五体投地又一无所知,这倒还罢了;他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思想极为幼稚,为人处事不要说韬略,几乎就是只要instant gratification完全顾前不顾后,未免太夸张。一国之君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从小宫廷斗争耳渲目染,哪有机会几十年童心不泯。且当时西风东渐,泰国亦有殖民地化之隐忧,边境也不太平;身处如此风雨飘摇之际,游走于列强之间,岂是容易事?我想起那位泰国朋友的评论,“如果国王真如此幼稚,泰国早就不存在了。”

后来周润发和福思特拍的安娜与国王新上映,AMC就势重播国王与我,两相对照,安娜还是那个安娜,成熟得体自尊善良,国王不复昨天国王。周润发版的国王,工于心计,既意图实行西化改革,又注意渐进稳妥。列强染指泰国,国王则有意以平衡外交动中求静。国王的语言风格含蓄,凡事点到为止,庄重之中略带调侃。总之,这位国王比上一位要SOPHISTICATED多了。国王和安娜的互动关系,也和旧版国王与我很不同。如果说旧版中安娜完全是一个向国王输出人权,尊严,现代化等等知识和观念的普罗米修斯人物,新版中的安娜与国王,平等交流的程度更多一些。在国王要处死爱上他人的嫔妃一节,旧版中的安娜几乎为此和国王决裂,她的义愤填膺震翻了国王的内心平衡。很难想象安娜作为一个雇员,可以如此顶撞国王。安娜与国王中的处理就合理得多:安娜向国王表示了她的不满,虽然情绪激动但没有失态。国王仍然处死了嫔妃和她的情人。事后经过很多周折,国王说,我原谅了他们,我也相信他们已经安息。

同样一个国王和英国女教师的故事,可以演绎得十分不同。主流院线的电影,总是迎合大众口味的。不同之间,隐隐显现了时光流逝中受众观念的变化。国王与我,其实是那个时代西方眼中的东方,一个非常模式化的故事。东方就是愚昧专制暴虐不开化的同义词,甚至连君主也是极端无知。来自西方的家庭女教师,作为文明人权的使者,在国王的灵魂深处引发一场革命。安娜与国王,同样还是西方眼中的东西方交流故事,但女教师作为象征,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大众的常识有长足的提高,可喜可贺。
透过电影,到底国王与我的真实故事是怎样?

说来有些大煞风景,电影和电影所本的安娜回忆录中两个关键情节,都不甚可靠。国王对安娜的恋情,看来多半是安娜为自我推销所作的杜撰。安娜入宫时,国王已年逾古稀。嫔妃爱上卫士而被处死一节,从理论上说可能,但当时国王最年轻的嫔妃也已过不惑,而卫士都是20左右的青年。20岁卫士冒死爱上年龄起码是自己两倍的嫔妃,听起来多少有点不可思议。国王通过安娜了解西方也有些夸大其词。在雇佣安娜的同时甚至更早,泰国王室已经雇佣了其他几位来自西方的家庭教师,王室也对西方有一定的了解。与其说是安娜把西方的理念输入泰国王室,不如说是王室在对西方有所了解后才固定了自西方雇佣家庭教师的做法。

安娜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她和泰国王室到底是怎样关系?细究起来,真实的故事似乎灰暗得多。安娜的父亲是英国士兵,安娜本人出生于殖民地。本来家世微寒又兼父亲早死,安娜的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相当颠沛流离,甚至不很名誉。成年后她嫁给殖民地的英国职员,丈夫的去世再度使她和孩子沦于贫困。安娜是个很能奋斗的职业女性,可是她为掩饰自己低微的出身多次撒谎,口碑在殖民地的英国人中并不很好。为泰国王室工作得到的丰厚报酬帮助她真正摆脱了经济上的困窘,她以这段经历为卖点的自传更使她岌身于社会名流之列。与其说安娜为泰国王室送去了西方文明,不如说是为泰国王室工作的机会把安娜从社会边缘救了回来。如此一个东西方交流的故事,恐怕在人们意料之外。安娜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也许首先在感情上就无法接受。就是80年代的我,恐怕也难以理解这样一个不落套的故事。

百多年来,西方相对于东方,一直是文明,人权,自由的象征;反之,东方则是野蛮,残酷,专制的代名词。国王与我就是典型的如此框架下演绎的东西方故事。从宏观说,这样的落差当然是事实,可是从微观的角度,并不是每一个西方人都沐浴在文明的阳光下,都处于可以输出文明的位置。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不同的阶层,每个个体的经历也不完全相同。可以想象,安娜并没有向后宫妇女们讲述自己苦苦挣扎的奋斗历史。这段历史就是对同胞她都竭力隐瞒,也许是因为那些往事太不令她愉快吧。

其实并不令人愉快的故事,也许反更有价值。没有男人可以依赖的职业妇女,只好靠自己受过的一点教育四处漂泊挣扎谋生;这样的故事,后宫妇女大概不怎么爱听。但是不爱听又如何?西风东渐,即使在亚洲,现在后宫已近乎绝迹,而为生存而打拼的职业妇女却越来越多。自由,文明,女权,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如果安娜的故事早作如此解,不知点醒多少梦中人,又何其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