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ER的经历
最近我刚刚到一家“第二产业”的公司工作,虽然在这家公司做媒宣,但我们这些新人还是要到一线熟悉一下产品和流程。
我本科是学纺织工程的,毕业后改行做了新闻。
从前,
大学兄弟到了一家内衣厂商工作,做产品材料的分析,属于技术人员。作为刚刚入职的新员工,他先到内衣店上了三个月班,然后又花了一段到流水线熟悉流程,哎,难为他了,一个大老爷们去卖内衣,也难为那些买内衣的姑娘了~~~~~~
我还好,只有入职第一周的培训。
一周培训的前四天还好,基本上是在理论学习和参观流水线,可是到了第五天,却没有了这样的幸福。
我们是要必须学会公司终端产品的组装,并且是人工的组装。哎,制造业就是锻炼人啊。拧螺丝,找水平,搬组建,粘布料……一天下来,我26岁零5天的小腰酸得要命,好在日后像这样的组装并不会太多。
从此,对工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有了进一步的崇拜。万幸的是,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从事这样的体力工作。跟我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看了看我的手说,我的手很像女人的手,一看就知道从小到大几乎不干活的那种。我在心里暗暗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不干体力活,我小的时候还帮家里搬蜂窝煤呢,从一楼搬到五楼。呵呵,其实就那么两三次,每次搬那么两三块。
不写新闻稿了,也少了很多写东西的冲动,今天有了兴致,再多说两句吧。
我现在特怀念读书的时候,也特遗憾我为什么没有好好学习,短短的几天让我有了如果能回炉再造,我一定要“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的想法。
我在参观生产车间时,老师讲了很多技术上的东西,作为现场唯一一个学习工科的人来说,我对生产工艺的理解似乎要强一些,但这也是充分挖掘了我在读大学时的记忆,如果我当时能好好学习,理解这些东西或许会更快一些。在培训那几天,我特怀念“精工实习”的日子,很多机械原理都是从那个时候学回的。作为实际操作,我觉得记忆还是比理论上要深刻的多。
老总讲到了生产环节中一个使用布料的地方,他随口问了一句“咱们这里有没有学纺织的”。“我是。”我心里有些惭愧,我学的纺织专业课基本都是靠自学和作弊才通过的,上大学时基本上没听。还好,老总讲的关于纺织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深入,不至于让我漏馅。
老总又讲了外销,基本上是一半外语一半汉语讲的,我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英语啊。
老总说到了中国很多制造业是“OEM”,我晕,什么叫“OEM”,我差点发信息问干外贸的同学,后来勉强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突然想到了大学时一位姓杨的老师给我们讲的国际贸易,什么到岸价,离岸价的,我统统还给了他。
总结一下,大学的基础教育还是有用的,并且是很有用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后悔啊!
ps
精工实习的笑话
精工实习是在大二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我们是要做一个锒头,我很快完成了任务。若干时间后,我打算把它送给我四川的女网友,于是跑到了学校附近的邮局打包邮寄。在填写邮寄物品时我突然提笔忘字,怎么也想不起“锤子”的“锤”如何写了,无奈之下只得写了“锒头”。事后我把这件事跟我的女网友说了,她大笑不已,甚至笑到了肚子疼,我大为不解。她说,如果你写了,我就被会被笑话死,四川话里,锤子的意思是dd~~~~~
我狂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