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辞职快乐

(2007-03-20 15:09:47)
辞职快乐
 
辞职快乐~~~~快乐无限,激情万岁,找工作上智联招聘,跳并快乐着。。。呵呵~~~~~~~~~~
 
这是我今天的签名,qq和msn都是这个。
 
我昨天的签名是:站好最后一班岗。
 
再往前说,签名还包括“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等文字。
 
娱乐圈里我很喜欢两个男人,黄健翔和郭德刚。我很喜欢黄的解说,更喜欢他的做人风格;郭的相声一般,但他做人做事的风格我也喜欢。总体来说,两个人都是敢于向中国最大的话语机构发出炮弹的人。
 
两人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
 
2007年3月20日。
 
阴。
 
今天,在我眼里,至少发生了三件事。
 
《北京娱乐信报》——我工作过的地方——激情改版。头版,我从没见的版式,或许是我无知的表现。
 
我的稿子,《大货撞面包车三人被卡车内》在今天信报的第10版二条的位置刊发,这是我在信报的最后一篇稿子。
 
我在信报工作了整整两年半后辞职,我是在2004年9月21日开始在这里工作的。
 
首先要感谢昨天晚上夜线的同事们。昨天不是我值班,他们在并不知情的前提下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可以让我在这个信报改版的当天,也是我在信报工作的最后一天发出一篇的稿子。某些时候,我也会注重一些形式。
 
还要感谢赵博主任,他把我招聘到了信报,让我在这30个月内学会了很多东西,更要感谢他帮我申请的单反相机,让我明白了很多关于图片方面的知识。
 
最后还要感谢信报的几位领导,让我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可以更好的混迹于职场。
 
————————————————————————————
 
3月上旬的一个早晨,我坐车去大兴的一家早教机构采访,路上碰到了部门2005年的一位实习生。她说她投了简历,几天后准备到信报参加考试。是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信报这个学校总会有毕业生,也总会有新来的学生。后来又听说她去参加笔试的早晨丢了手机和钱包,索性就放弃了考试。“老天都不让我去考试呀。”她说。(我把信报比做学校绝对没有恶意,因为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那天采访的路上,我恰巧路过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我在那里住了两年,多少有些怀念,其实我只是那栋房子的一个过客。
 
随后,我休息了一周。做了三年新闻,包括假期和春节在内,我从没有这样的惬意。
 
昨天晚上我坐着李师傅的车出去采访时,心里有些异样的感觉,毕竟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做为信报记者工出门采访了。采访时我并没有表示自己是那个单位的,别人是否知道我属于哪家新闻机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在感受这个过程。
 
我很认真的完成了我的工作,甚至比平时要认真了很多,这一刻我体会到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道理。我不在乎这个稿子发到哪个版上,也不在乎发大发小,甚至不在乎发与不发。这是一个享受采访过程吧,后来我觉得,我当记者那天就应该“享受采访”。
 
昨天我收拾东西时,在堆放杂物的地方看到了一个破旧的安全帽,随之想到了很多自己或是与其他报社记者相互配合,与各种各样的人周旋的经历。那顶安全冒是我在2006年夏天采访时在民工手里买下的。那天丰台区三环新城的的塔吊倒了,砸死了两名工人。我先是翻进了工地,后被保安清理出场,然后我从建筑工人手里买了个安全帽,堂而皇之的走进了工地,并穿梭于现场的多个角落。虽然我的穿着和相貌怎么都与工作人员不搭调,虽然我还背着巨大无比的摄影包,但依旧我游走于楼群于现场中,采访、拍摄。感谢那个帽子,让它留在信报吧,或许有一天其他同事可以用的上。
 
我可以带走办公室里属于我自己的东西,但无法带走与北北、冠军、老程、倪胖子、老哲、周民等人一起采访的记忆。
 
一觉醒来,稿子发了,感谢同事和编辑。北北打电话问我,这篇稿子是我在信报的最后一篇稿子吗,我说是,就这样给自己画上了句号。我在信报发的第一篇稿子也是突发事件,也是在晚上6时许,最后一篇也是这样。算是巧合,也算是天意。
 
我还会继续做新闻吗,我不知道。
 
京华的摄影记者徐胤说,摄影算个啥东西?
 
我说,新闻算个啥东西?一群人思想意识的表现,大者,统治国家,小者,养家糊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