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甲之年的魅力肯尼亚之旅26----“失落的天堂”里的失落&咖啡种植园里的收获

(2011-11-02 09:35:48)
标签:

肯尼亚

内罗毕

咖啡种植园

咖啡树

旅游

分类: 肯尼亚之旅

吃过饭,开始下午的行程。郝导先带我们去了UHURU公园,这里是内罗毕市区的制高点,可以看到整个市区的全貌,很多到内罗毕游客都会来这里拍照留念。走到近前,车被几个警察截住了,说今天有国宾要参观这里,所以暂时封闭了。郝导说,那我们就按计划去失落的天堂(paradise lost)吧。问:“哪里看什么?”“有一片美丽的湖水和一处小瀑布,可以划船和垂钓,是内罗毕市民周末度假经常去的地方。”

车开出市区,路的两侧整整齐齐生长着一排排绿色的经济作物。大约有1人多高。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肯尼亚最好的咖啡种植园。哇!咖啡种植园?当年卡伦·布利克森到非洲就是开辟咖啡种植园的,肯尼亚的咖啡也因为《Out of Africa》这部电影而享誉世界。前一天我们在超市里买了很多很多的肯尼亚咖啡,准备带给家人和朋友们。因为我们早就知道:在咖啡业内,肯尼亚咖啡是很多咖啡老餮们的最爱。肯尼亚咖啡里包含了我们想从一杯好咖啡中得到的每一种美好的感觉。美妙绝伦、令人满意的芳香,均衡可口的酸度,匀称的颗粒和极佳的水果味。肯尼亚咖啡最显著的特色是鲜明的水果香味。品尝肯尼亚咖啡时一定要注意在咖啡中寻找这种风味,并留意它在口中的感觉。肯尼亚咖啡有多种层次的口味和果汁的酸度,是一种完美的柚子和葡萄酒的风味,醇度适中。这种味道十分独特,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与之相类似的咖啡。肯尼亚咖啡借好莱坞电影《走出非洲》的轰动而进一步扬名。在电影中曾多次出现肯尼亚咖啡种植,晾晒等咖啡生产的镜头,特别是影片中梅里尔.斯特里普(MarylStreep)扮演的女主人公卡伦在咖啡园里洗头的画面拍得美轮美奂。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实地看到过咖啡树和咖啡种植园,这真让我们惊喜不已。

http://s4/middle/53a62025gb0b6c108d093&690
 

种植咖啡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因为它是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有需要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的习性。在地球上只有赤道两边,南北纬25度间适合咖啡树生长,这个条状区域也被称为咖啡带。肯尼亚地处赤道地区,常年无风,降水丰富,年降雨量在1250毫米以上。日照丰富,年平均温度19--21度。特别是首都内罗毕附近,海拔1500 -2100米左右,土壤有机质十分丰富,晚上又有大降温,可以保证温差。这里有世界上少有的适合咖啡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因此肯尼亚的咖啡种植园都集中在内罗毕附近,比较著名的农场有Gethumbiu,Eaagads, Mtaro等。

http://s3/middle/53a62025gb0b6c69b4db2&690

 

在地里看到很多咖啡的嫁接枝。于是不解的问,咖啡树都是嫁接的吗?导游告诉我们不是。其实咖啡种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子的繁殖。这种方法要经过1年的育种期,然后再移栽到地里5年才可以结果。在随后的几年内它很快就能达到产果高峰期,总产果期大约是20-25年,这期间还必须细心的照料。第二种是无性繁殖,方法有扦插和嫁接两种,可以大大提前收获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的嫁接树在地里。

车很快进入的paradise lost园区的大院,门口有人拦住了我们。数了数人数,导游掏出学生证,告诉门卫他是本地人,好像收费不一样。反正我们四个人,我给了导游10美元。

进入景区后,导游大概指了指去瀑布的方向,我们就自己去了。

 http://s11/middle/53a62025gb0b6ccee729a&690

湖面不太大,但人也不多,几只小船在湖面荡漾,湖边有垂钓的人群,和谐而安宁。

 http://s2/middle/53a62025gb0b6d43982a1&690

再向里面走,进入了浓密树林的小道,两侧的参天古树,带来了一丝凉爽。一座木质的小桥把游客引向瀑布区。

 http://s3/middle/53a62025gb0b6d79ccf42&690

已经听到滴滴的水声,但是声音不大,也不急促,紧走几步看到了导游所说的瀑布。

http://s15/middle/53a62025gb0b6da4bf45e&690

 

几个年轻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在水潭边拍照嬉戏。向上看,瀑布也不高,也就10多米吧。几股很细很细的涓流从缺口中淌下来。

http://s1/middle/53a62025gb0b6dcf8dc50&690

 

如果你要把它称为瀑布吧,的确有些勉强,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是肯尼亚的旱季,也许雨季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吧。这时在水潭边玩完的学生们出来了,老师跟在后面。其中的一个小女孩十分可爱,于是我们就攀谈起来。知道这些孩子都是这个老师的学生,老师是利用周末带孩子们来玩的,分别时老师抱起了最小的学生和我们合影留念。

http://s16/middle/53a62025gb0b71064aa3f&690

 

我们以为参观完了,回到湖边,坐在凉棚里喝水休息。几只鸦雀飞过来觅食,很有趣。

http://s16/middle/53a62025gb0b71427037f&690

 

园区里有一些骆驼和马匹供游人骑,考虑到自己老胳膊老腿还是算了吧。一边休息一边琢磨,这里的风光吧,虽说还算美丽,但是和我们心里的天堂的感觉还是相距甚远。还有paradise lost,lost?这里曾经存在过什么呢?什么又失去了呢?导游没有告诉我们,也许他也不知道,我们就更不知道了。

回去的路上,在一个路口的街角,抓拍到了这个,一个路标。

http://s6/middle/53a62025gb0b7195cc8f5&690

 

回到北京的家,整理照片时仔细研究了这张照片,才知道我们错过了什么?那上面写着 Paradise Lost---Home of the 25 million year old stone age cave. 失落的天堂----两千五百万年前的洞穴,旧石器时代类人猿的家。我的天呀。那种失落的感觉,那种遗憾的感觉,无法形容。就好像你万里之遥来到了北京房山的周口店,却错过了北京猿人的洞穴。前面在关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博文中介绍过,非洲大陆人类学的考古研究成就巨大,所有的考古证据都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起源于非洲。而我们已经走到了历史的门口,却因为无知而擦肩而过。唉!

在回去的路上再次经过咖啡种植园,我们要求司机停一下车,想去种植园看看咖啡树。司机很愉快的把车停到路边,亲自下车陪我们过去,郝导留在车上看车。

http://s13/middle/53a62025gb0b720b2108c&690

 

现在正是咖啡果成熟的季节,树上接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这是我们第一次亲眼看到咖啡树,看到咖啡的果实,很欣喜。

 http://s13/middle/53a62025gb0b724993e0c&690

我们指着树上红色的果实问我们的黑人司机,为什么这里边有红的还有绿的呢?他告诉我们红色的果实是成熟的果实,可以采摘了,绿的还不成。我要求他给我们讲讲咖啡果实是怎么收获,怎么变成咖啡的吧。我把录像机对着他。开始他很不好意思的笑,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开始给我们介绍。

 http://s15/middle/53a62025gb0b7269ffa8e&690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高原上,有很适合咖啡树生长的潮湿环境,在高纬度云层覆盖的咖啡树上,可能在同一个树枝上同时拥有花、未熟的果实和成熟的果实,因此收获咖啡果实必须手工采摘。一年内一般有两次收获期。咖啡的生长季节也会因品种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可能还会有几次二次收获期。为了确保只有成熟的果实才能被采摘下来,人们必须在林间不断巡回检查,来回大约7次,才能把一季的果实采摘干净。人们背着小筐,把红色的完全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放到背后的筐里,从早到晚,很辛苦。每到这个季节,种植园的人手都不够,要雇用短期工人。

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早期的英国殖民者种植咖啡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所以大多采用大农场的形式。比如卡伦的种植园,曾经雇用了上千名工人工作。1952年,肯尼亚政府规定可以有选择性的允许个体小农场主小规模种咖啡。肯尼亚咖啡很多由小耕农户种植,而且肯尼亚高品质的咖啡大多是由这种小农户生产出来的。他们收获咖啡后,先把鲜咖啡豆送到合作清洗站,清洗站将洗过并晒干的咖啡以“羊皮纸咖啡豆(即外覆内果皮的咖啡豆)”的状态送到合作社(“羊皮纸咖啡豆”是咖啡豆去皮前的最后状态)。所有的咖啡都收集在一起,种植者根据其实际的质量按平均价格要价。这种买卖方法总体上运行良好,对种植者及消费者也公平。

肯尼亚政府高度重视咖啡产业。在肯尼亚,砍伐或者毁坏咖啡树是违法的。肯尼亚咖啡的购买者都是世界级的优质咖啡购买商,而且世界上也没有那个国家能像肯尼亚这样连续地种植、生产和销售咖啡。肯尼亚生产的咖啡豆全是阿拉比卡豆,90%的果实经过水洗后,日晒干燥。通常肯尼亚咖啡在采摘后要经过合作社的7道检验后,才能加工处理后出售。

1993年,肯尼亚成立了由政府,农,商三者组合起来的咖啡委员会(Coffee Board of Kenya,简称CBK))对生产、销售、技术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肯尼亚咖啡全部采用竞拍的方式对外销售,2002年前由咖啡委员会负责。2002年后,咖啡委员会不再负责竞拍,改由肯尼亚交易协会接手,咖啡委员会仍提供技术性研究、指导和支持。因此肯尼亚咖啡的质量也被认为是质量最稳定的咖啡。

肯尼亚咖啡是分级别的。据说最好的咖啡等级是豆形浆果咖啡(PB),然后是AA++、AA+、AA、AB 、PB、C、E、TT、T依次排列。上等咖啡光泽鲜亮、味美可口且略带酒香。分级一般是按大小分的, AA级豆为17英寸以上。AB级豆为16-17英寸。 C级豆为15-16英寸。 UG为未定级。 TT级是从AA和AB级别的豆中吹出的小豆。 T 级别是从C级豆中吹出小豆。这个太专业,搞懂有点难。但是AA级的肯尼亚咖啡绝对是豆子圆,果肉厚。这个级别的豆子透热性佳,精致度高,采用法式烘焙,味道浓厚甘甜,具醇厚度,膨胀性较佳,香气与甘美度皆属上品。这种级别的咖啡,超市里就有,你不会买上当的。

看完咖啡种植园,和黑人司机一起回到车上,导游和我们一起继续聊咖啡。

好的咖啡是用来品尝的。品尝咖啡时要用舌头的味觉去细细感受,或是享受那种在咖啡停留口里的芳醇。此外,还要根据自己喝咖啡时身体的情况、周围的环境和氛围等等。总之,品尝咖啡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趁热喝”是品尝美味咖啡的必要条件,即使是在夏季的大热天中饮热咖啡,也是一样。咖啡凉了,风味就会降低。所以冲泡咖啡时,为了不使咖啡的味道降低,最好事先用开水把咖啡杯泡热。冲泡咖啡最为理想温度是:在冲泡的瞬间为摄氏83度,倒入杯中时为80度,而到口中时的温度为61-62度。这让我想起了美国一个著名的官司。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快餐店,为了提高他们供应的咖啡的香度,会把很烫的咖啡给顾客。一位美国老太太因此被烫伤。于是她把麦当劳老板告上了法院,指控他们没有适当的提示。结果获得巨额赔偿。但这也告诉我们喝咖啡的方法。

美味咖啡,除了要注重适当的温度外,还要有适当的份量。喝咖啡不能像喝果汁饮料,是不能满杯的。因此酒店里提供的咖啡都只到七、八分满,适量的咖啡不仅会刺激味觉,喝完后也不会有“腻”的感觉,反而会回味无穷。适量的咖啡还能适度的促使身体恢复疲劳,头脑清爽。

咖啡的味道有浓淡之分。也不能连续喝三、四杯。普通喝咖啡以80-100cc为适量。在希腊我们曾经喝过当地人喝的一种咖啡,是那种很小、很小的咖啡杯里,冲的很浓很香的那种,要一点点一点点的去品的。当地人的讲究是一杯咖啡要品很久很久的。(贴图是一杯真正的希腊咖啡,很浓)

http://s16/middle/53a62025gb0b76009bb0f&690

若想连续喝三、四杯,最好将咖啡的浓度冲淡,或加入大量的牛奶。在加糖的量上也可以多些变化,使咖啡更具美味。

这段的经历真是耐人寻味。我们错失了失落的天堂,在咖啡种植园里却意外收获很多。大概这就是旅行的乐趣吧。一些东西失去了,另一些东西得到了。其实你细想,旅行如此,人生何尝不是?从小到大,从大到老,我们不断的遇见又不断的错过,不断的获得又不断的失去。我们不断的收获惊喜又不断的接受悲伤。从低潮到高潮,从高潮回到低潮,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得到又失去,就是这样,不断的积累着自己的人生阅历。老了,回头望望,可能我们没有辉煌,但我们的人生也和这个世界一样,一样的丰富,一样的多彩。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