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清历代文人书法

(2010-05-15 12:06:58)
标签:

乐清文人书法

王十朋

翁卷

刘黻

李孝光

赵士桢

杂谈

分类: 以前的事(86)

乐清历代文人书法

倪永(niyong)

 

    乐清是浙南古邑,置县迄今计1600余年历史,境内川原秀美。至宋代,乐清文学、书画之事开始兴盛。历史上出现过贾如规、王十朋、翁卷、刘黻、李孝光、赵立夫、朱希晦、章纶、高友玑、何白、赵士桢、侯一元等名人。南宋状元王十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书法名重当世。刘黻是诗文名家,有“源远泉”三字摩崖书法存世。其后元、明两朝,乐清文坛名家辈出,元有李孝光,元末明初有朱希晦,明有朱谏、李经敕、何白等,其中何白被誉为诗书画三绝,自清一代,书画名流俊士亦复不少。民国时期,施公敏之国画、胡奉尘之书法有口皆碑。自一九四九年迄今,称当代,可谓乐清书画艺术的繁荣期,如周昌谷、张明曹、周沧米、金家骥、徐伯清诸前辈书画家,均于艺坛有较大影响。

 

一、宋代尚意书风

    ——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从南宋王十朋说起

 

    历代书法,各时期风格不一。晋代书法是尚韵,唐代书法是尚法,进入宋代,书风一反古法,一方面宋代重文轻武,另一方面,学有素养的士大夫阶层从实用的书法(诠试科举的书法)中挣脱出来,以自己的艺术个性来塑造一种完整的士气,于是宋代士大夫书法出现了。北宋书家,乐清本土虽无人可举,然外来名士,给乐清艺坛注入一股清雅之气。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乐清山川清灵秀雅,必出俊杰良才。

 

    周邠,熙宁八年(1075年)任乐清县会。周能诗善画,极赞美白石山(今中雁荡),游白石岩有“赏遍他山到此山,始知仙境异人寰。岩前羽客寻黄鹤,涧底樵人放白鹇。”等诗句。周邠与苏轼有交情。周邠寄赠《雁山图》给苏轼(《雁山图》今已佚失)东坡有诗云,“此生剩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终其一生未能如愿游览雁荡山而深为惋惜。雁荡之灵秀,养一方之名士。今中雁刘公谷景区,保存有两处北宋摩崖。其一,在‘上天梯’西南的悬岩上,有刘公舒、张纯民题名,其二是周邠楷书题刻。

    http://s7/middle/53a5a807h851b15962a06&690&690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左原(今四都乡梅溪村)人,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少时颖悟,7岁入塾,14岁入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19岁时写出“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的名句,诗文名闻远近。33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46岁中状元,政声斐然。有《梅溪集》传世。


http://s3/middle/53a5a807h851b16bd7042&690&690

《宠示帖》是王十朋唯一传世墨宝(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

 

    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名满天下,而书法艺术亦名重当世。然其传世墨宝真迹仅存《宠示帖》第十三册中之《札子》一篇,此札子是王十朋答谢收信人为其书斋室铭题跋的回信,它涉及王十朋的政治、思想、交游、文学、书法诸方面,价值甚大,弥足珍贵,未见于《王十朋全集》,是一篇佚文。

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铸就了王十朋的个性,“吾贫,好作文,苦于无书可阅;好习字,苦于无纸可书”。书室匾曰‘不欺’,王十朋注重自我修养,一向严于律己,勤政清廉。修身立言,这是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必要条件;修身治邦,这是他能成为一代名臣的重要原因。

 

    刘黻(1217-1276),字声伯,乐清郭路大桥头人(今石帆大界村)。读书雁荡山中。34岁试入太学,在太学因上书揭露权奸劣行而被流放,46岁登进士,官至史部尚书等,诗文造诣极高。大界村与王十朋之梅溪村分别坐落左原岭两端,故以二公雅号并称“双流”。左原岭南侧山脚崖壁上,有楷体“源远泉” 摩崖字画,它高1.80米,宽0.70米。用笔古拙雄浑,端庄大气。落款为“蒙川居士书”(图片来源:文物馆)

 

二、元代复古主义思潮

—— 车过荆溪绕水行,五峰山色看分明。李孝光诗

唐代人津津乐道于法度,宋代是“尚意”的书风,主观精神特别受到强调。元代书法,则追求复古模拟道路,并得到各帝王的支持。在元代复古书风之,以文章负名当世的李孝光其书学苏轼,笔画丰腴,运笔自然流畅,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乐清田岙村(今大荆镇)人,是元代中后期重要文学家。他学问渊博,诗文卓越,以文章名重一时,与当时诗坛名流杨维桢并称“杨李” 。

 

http://s7/middle/53a5a807h851b161f6e06&690&690
李孝光《发建业帖》页(局部),纸本,纵31.2cm,横38cm。,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http://s7/middle/53a5a807h851b15c3ef76&690&690

 

  李孝光跋赵孟頫《饮马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三、明代遵守传统的文人书风

    至明代,乐清文坛艺苑名家辈出,有朱谏、李经敕、何白、赵士祯、赵征祥、章伦、侯廷训等,其中李经敕以书法名世,何白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二人皆有作品存世。

李经敕(1513—1562),字明典,号后峰居士,乐清北閤人。《东瓯诗存》录其诗10首。高士李经敕书法学文征明,笔法严谨纯熟,韵格清俊秀雅。

 http://s6/middle/53a5a807h851b17c0de05&690&690

 

李经敕自书诗卷(局部),温州博物馆藏

 

何白(1562-1642),明末布衣诗人,字无咎。生于乐清西郊丹霞山麓金溪。又擅长书法绘画。字潇洒雄拔。”《雁荡山水帘谷》:“霞扃雪窦白明庭,为惜幽奇策屡停。水石渐穷云路绝。紫厓干仞暮青天”。今温州博物馆藏《兰竹图卷》,此画清新卓绝,堪为逸品。

 

http://s13/middle/53a5a807h851b17930f5c&690&690 

何白草书书谱临本长卷(局部),原载《瓯雅》

 

    赵士祯(1554~约1611)字常吉,中国明代火器专家。乐清县城北门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亦工诗文,赵土祯胸怀大志,文武兼全,尤精书法。他在太学读书时,一日游寓京师,偶于扇上题诗为宦官所得,献给神宗皇帝而深受赞赏。http://s6/middle/53a5a807h851b17376b95&690&690
(何白手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书法是继宋、元帖学书法的又一发展阶段。因明朝皇帝都爱好书法,因此丛帖汇刻之风尤甚,民间亦是如此。本土乐清摩崖碑刻,庙堂题字亦不少:赵廷松,在石帆朴湖,有赵廷松墓志(赵氏宗祠);世称“直臣”的章伦是乐清仙溪镇南阁人,曾任礼部议制郎中。有《祭舅文》(章氏处):杨龙友在慎江楼下有见其书法;张德明有《乐清建光圣庙记》(文物馆藏);赵性鲁有《白石钱氏小隐公墓志》;朱谏有《白石钱氏宗支碑记》;在高岙的高氏宗会祠碑留有陈璋篆额;侯廷训在蒲岐有《重修蒲岐千户所碑》李显有《质庵公灵山墓碑誌》。另有大学士张瑞图(福建晋江人)初任乐清教谕,有书法留下,今已无存(见《文林古山公传》);一代名臣黄道周(福建漳浦人)亦有《雁荡观音峰图题》留下,见《艺苑掇英》。

 http://s11/middle/53a5a807h851b0d3dbc4a&690&690来源孔夫子网

四、清代北碑派书论的崛起

    清代中叶,一批精通典章考据、金石考证学者,深入探求历代摩崖、碑刻及金石遗迹,从而使北碑派派书法兴起,可追溯到的中兴、训诂名物的学者,但是文人书风依然以典雅居多。自清至民国,乐清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可惜岁月无情。少有作品传世。因数目众多,难免有遗漏,今录于此:

毛炳,字子诗,生卒年无考。工书善刻精诗文。《乐清书画集》已收有其作品一件;陈浩(又名荻洲、笛舟),翁垟人;又有王拯(履九)、吴郑衡、黄梦香(昆南),郑鼎彝(铭之)郑湘(云帆)、叶石农、郑雨农;蒋燧堂(明经)、蒋仲冕(举人)大荆东里蒋家处有存录。江弢叔,翁垟王宗汉处有存录;朱鹏有东溪送别图题跋;黄式苏,诗名远播海内,刊有《慎江草堂诗》等集;赵丹秋,生于1885年,石帆下雪村人,亦是狂人名士;康有为有“天下几名士,瓯东一狂生”。之诗句。倪悟真(1892—1966) 北白象镇万家垟人,先生自题《居易轩廊柱联》“九十春光朝暮雨,两三间屋古今书”,藏书颇丰,后失于火。徐堇侯(1895—1979),温州著名中医,善书画金石。著名乐清籍台胞倪文亚(1903—2006),虹桥倪宅人。吴天五(1910-1986),字鹭山,乐清虹桥南阳人,著名学者、诗人。平生从事教育工作及古典经籍、诗词研究。周昌谷(1929—1986),著名的浙派人物画家。虹桥杏庄胡天仆书法,以隶笔写行楷,名重一方,虽无墨迹流传。但雁荡灵岩寺、白龙山青云观等处,留有石刻多种。施公敏有《荷塘双翠图》一轴,现存于周献洲处,泼荷水墨秀润,颇具生意。郑空性有《黄华碑》存录,名医李阆侯,曾任乐清中医院院长,雅擅诗文,犹工楹帖。叶正度有《七贤碑记》存七里港里隆。胡景韩在虹中军起义旧址有题联。近代以来善诗书者甚多,孙愚谷诗稿、邺岙黄佐宣画《兰》、余砚知芙蓉画题虽有墨迹,已不知所踪,又洪式閤、李瑜、胡颂平、李伯维、李筱遐、陈云秋、张云雷、卢霞九等人,均以难觅其书迹。

 

    远者钩其沉,近者选其粹,因此,挖掘“乐清历代文人书法”其意义不言而喻。只因本人所识有限,定有错误或遗漏,望同行补充指正。

 

 

附一,资料汇集重要地点

 

乐成李家(李观遐、肃遐)                     

蔡家(张一谦)                                

周家(周养庐)                                

蒲岐                                          

杏庄(胡亦华、胡景韩)                       

荷盛                                          

大荆(李?)                           

(雁荡摩崖碑刻、石刻)                    

翁垟                                          

北塘(曾熙、傅式说)

瑶岙 (庄松坡)                                  

北白象莲池头(陈云秋)                         

湖横(陈铭叔、郑淡如、赵旭、赵藩)

 

附二,参考文献处

乐清市档案局

乐清市图书馆

乐清市文物馆

乐清市文联

雁荡管理局

乐清市书法家协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