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1

(2007-02-27 09:50:55)

http://bbs.xinli110.com/thread-1871-1-1.html

(二)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
1、人本主义倾向
埃利斯明确宣称,“RET不刻意装作是‘纯客观的’、科学的或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对人类的困难及其基本解决途径采取明确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立场倾向”。
这种倾向首先表现在理性—情绪治疗对人的本性的观点上,同许多人本主义者一样,埃利斯也认为人有其固有本性,虽然人的先天生物倾向中既有好的东西也有消极的东西,但人要活着,活得快乐,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人的本性。理性—情绪疗法断定,人从其本性出发,就有追求一种充实的、自我实现的生活的倾向。在目标和价值问题上,RET认为,人仅仅因为他活着、存在着,就完全可以做他自己,而用不着非要做出什么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作为一种人本—存在的治疗,RET的目标就是帮助人克服其非理性的、自损的行为,帮助他获得其生命的最大价值,帮助他追求长期的幸福而不是眼前的短暂快乐。在治疗力量上,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2、教育的倾向
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首先,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RET不回避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这一事实。RET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
其次,RET的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在咨询中,RET的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乃至论辩的方式来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
最后,理性—情绪疗法还专门发展出了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称作“理性—情绪教育”,是一套用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辅导的体系,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3、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
理性—情绪疗法承认并且强调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人的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也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
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所以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二、基本理论
(一)主要的理论概念
1、理性—情绪疗法的人性观
任何一个成型的心理治疗体系都有自己的人性观或人性假设,这种观点总是相当深刻地影响着它对心理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治疗途径的理解和探索,RET也不例外。
埃利斯强调人具有生物性的、先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一点上,RET与人本主义者相同,而和行为主义者有别。但对这种先天倾向的性质的看法,埃利斯与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判然有别。埃利斯虽然也认为人有要存在、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样的内在倾向,但同时还认为人天生就有发展出一种非理性的、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生活态度的倾向,而且埃利斯更强调后一种倾向。 “在许多时候,人类天生就倾向于进行畸形的思维;倾向于自毁前程;倾向于过于易受暗示影响和过分概括化;倾向于无端的焦虑不安和生气,并且持续不断地让焦虑和敌意侵害自己。不管他们受过何种教育,也不论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长大。”“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异常强大的倾向,要求并坚持他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得尽善尽美。一旦他们未能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就狠狠地谴责自己、他人及这个世界。”
埃利斯的ABC理论是建立在他对人的本性的看法之上的,他的这种看法可归结如下: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
(2)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持续的结果。埃利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在埃利斯看来,正是这种先天倾向,容易使人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出非理性的生活态度,造成心理失调。
2、健全的人和咨询目标
RET假定人的基本存在规定性就是要活着,要避免不必要的痛苦,要自我实现。为了达到这样的存在,一个人应该获得并内化以下一些价值,或者说,一个健全的人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品质:
(1)自我兴趣:健全的人应该首先对自己感兴趣,并且应稍稍高于对他人的兴趣。
(2)社会兴趣:大多数人是在群体中生活,从社会交往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只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他才能在环境中生活得愉快适意。
(3)自我指导:健全的人首先倾向于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愿意与人合作。他不一味依赖他人的支持和援助。
(4)高耐挫力:健全的人能容忍自己和他人犯错误,即使他强烈厌恶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他也能克制自己不去诅咒自己或他人。
(5)灵活机变性:成熟和健全的人在考虑问题时富有灵活性,能接受改变,对自己和他人没有定下一套死板的、不能改变的规则。
(6)能接受不确定性:健全者有这样的观点,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机遇和各种可能性,绝对的肯定性是不存在的。他们能接受并欣赏这种不确定性。
(7)投身于创造性的追求:健全者除了积极从事基本的人生事业之外,还能从投身于一些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某些身外之事中获得更大乐趣。
(8)科学的思维:健全的人比失调者更客观,更富理性,更求实。他们能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并在意识中达到知、情、行的整合协调。
(9)自我接纳:健全者能够做到仅仅因为自己是个人,自己活着,就高兴活着,欣赏自己。他们不以自己是否做出了在外人看来有价值的事业来评判自己。简言之,他们无条件地接受自己。
(10)冒险精神:情绪健全者敢想、敢试、敢冒失败的风险,有开拓精神,但并不蛮干。
(11)追求长远的享乐:适应良好的人也是趋乐避苦的享乐主义者。但他们眼光更远,不会为眼前快乐而牺性长远幸福。
(12)现实主义:健全者有现实、实际的人生态度,他们知道十全十美的理想境界只是乌托邦。他们不枉费心机去追求十足的快乐、幸福,不企求完全免除焦虑、抑郁、灰心和敌意。
(13)自己对情绪困扰负责:健全者觉得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困扰负主要责任,而不是防卫性地责怪他人和社会环境。
以上这些品质可以总起来看作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RET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帮助人达到这种人生态度。而为了实现这个基本目标,就应该在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这些基本方面下功夫。因此,RET把咨询和治疗的直接目标放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上。具体一些说,RET直接追求的东西是:
(1)矫正非理性的思想、信念,以及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来访者树立积极的、能带来生存快乐的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和理想,学会用科学、理性、求实、灵活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思考方式又是更基本的东西,RET假定,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来说,是达致前者的有效工具。
(2)矫正不合宜的情感,帮助来访者获得合宜的情感体验。
埃利斯把情感区别为合宜的和不合宜的,这种区分颇有独到之处。情感本有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之分,然而合宜与否并不与肯定否定的划分标准一致。合宜情感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不合宜情感亦然。合宜的肯定性情感是人的目标、愿望达到和满足时产生的体验,如爱、幸福、愉快等;合宜的否定性情感是人愿望受挫折、目标行动受阻时产生的体验,如遗憾、歉疚、生气、失望等;不合宜的肯定性情感是使人暂时感到好受,但却导向将来的更大痛苦和挫折的情感,如自大、敌意、妄想;不合宜的否定性情感是使人的处境更糟,使挫折更重,而不是有助于人改善、克服不利处境的情感,如抑郁、焦虑、绝望、自卑等等。
(3)矫正不合宜的行为,增进合宜的行为。
埃利斯把强迫冲动、不良行为、刻板反应,以及退缩、恐怖等称作自我损害(self-defeating)行为,因为它们不必要地严重妨碍了人的生活和幸福,妨碍人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
3、目标、意图和理性
按照理性—情绪疗法,人们建立了重要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应当是最幸福的。埃利斯认为,人们在建立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和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哲学里。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首先把自己置于一个重要位置上,其次才是他人。但这与自私哲学还是有所不同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合理性”意味着“有助于人们达到其基本目标和意图”,而“不合理性”则意味着“阻止人们实现这些目标和意图”。因此,合理性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概念,而是相对的。
4、心理过程的互动及认知的地位
理性—情绪疗法从始至终都强调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心理失调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埃利斯近来又强调了应激事件与心理过程之间的互动,这将在后面部分进行讨论。
尽管有互动的观点,但事实上理性—情绪疗法是以强调人们心理认知的特殊位置而著称的,特别是认知评价对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影响。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个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在认知—行为疗法领域内把信念区分为合理与不合理。合理的信念是根据个人的意义来进行选择的评估性认知。其表达的形式主要为“愿意”、“宁愿”、“希望”、“喜欢”和“不喜欢”等等。当人们达到他们的愿望时,就会体验到一种愉快和满足感。否则就会有不愉快和不满足的情绪,如:悲伤、忧虑、遗憾、烦恼,这些消极情绪是对消极事件的适当反应,而不会严重地影响目标的建立和目标的达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