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故居--苏州木渎古镇榜眼府第(市保)-2012.12.9

标签:
冯桂芬故居榜眼府第贾锋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木渎古镇 |
冯桂芬故居--苏州木渎古镇榜眼府第(市保)-2012.12.9
博主去过的全国各地的《古代民居及名人故居》目录随时更新,详见; 我去过的全国各地的古代民居及名人故居(一)
榜眼府第在木渎镇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的故居
,其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前宅后园结构,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宅第园林建筑风格。科举时代,以殿试及第之首名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则为探花。冯桂芬(公元1809——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苏州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因而邑人习惯将冯在木渎下塘的故宅称为榜眼府第。
冯桂芬故宅坐南朝北,门对胥江。冯宅分前宅和后园两部分,具有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前宅先存三进,分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在原园址废墟上重建,以池为中心,厅、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个园宅占地近十亩。



榜眼府第里有三件宝,即砖雕 石雕 木雕,被称为 江南三雕
,除了上述的木雕花篮厅和砖雕门楼外,第三件宝便是庭院东侧廊内的石刻 盛世滋生图
原图为清人徐扬所绘,写实性地描绘了康乾盛世姑苏的繁华景象,图中描绘的一村 一镇 一城 一街,竟有一半在木渎
现图为木渎民间雕刻家所刻,由八块长一点二米的灵岩山砚石组成,采用阴刻手法,画面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成功地表达了原作意境
.榜眼府里三件宝荟萃了吴地民间艺术的精华,融诗 书 画
刻于一体,驻足其间,就像徜徉于一道艺术和文化的河流之中。
冯宅在十年 浩
劫中遭到严重破坏,1998年,政府斥资开始修复,除了对建筑按原貌进行整修外,还设法丰富和充实建筑的文化内涵,遴选了大量唐宋诗词和古代格言警句,在室内所有长窗、短窗、隔扇的堂板和上、中、下夹堂板上,刻以诗文图画,使每扇窗页均向游人展示一个历史性的诗化了的艺术画面,一个独特的主题构思,形“诗、书、画、刻”四绝的独特的艺术风景线,成为冯宅古建筑特有的一大艺术特色。









穿过门厅,大厅豁然入目。


榜眼府第是冯桂芬晚年归隐木渎后所筑
穿过门厅,大厅豁然入目, 大厅由轩廊、抬头轩、内四界组成,抬头可见
显志堂 匾,白底黑字,古朴凝重,为冯桂芬当年自题堂名 屏门正中一幅元人盛懋的山水中堂 秋舸清啸图 ,有联曰:
涧流浚多生我禾稼,泽皋之上来观柘桑 由冯桂芬自撰并书,诗画反映了冯桂芬晚年爱恋家乡和向往恬淡生活的思想情愫
大厅为主人在家接待贵宾之处,宽敞高爽,气宇轩昂,不难想见当年冯桂芬在家设修志局, 集九邑才俊,商榷一堂
的盛况








东侧廊中陈列一幅长九点六米,高零点七米的石刻《姑苏繁华图》,此图为木渎民间雕刻家所刻,由八块长一点二米的灵岩山砚石组成,采用阴刻手法,画面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成功地表达了原作意境,实为宅中一宝。 庭院东侧廊内的石刻
盛世滋生图 原图为清人徐扬所绘,写实性地描绘了康乾盛世姑苏的繁华景象,图中描绘的一村 一镇 一城 一街,竟有一半在木渎
现图为木渎民间雕刻家所刻,由八块长一点二米的灵岩山砚石组成,采用阴刻手法,画面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成功地表达了原作意境
.






















走出后轩廊,可右折至花篮厅。



七、西院






出大厅右折为书房,冯桂芬晚年在此读书著述, 校 庐
匾额之下,清代诗人张船山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冯桂芬晚年的心迹,同时也对桂芬的坎坷一生作了归纳: 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
哲理背后透溢出一股辛酸和无奈
书房建筑颇有特色,其构造与一般厅堂不同,两根步柱并不落地,而是用短柱代替,短柱雕刻成花篮模样,高高挂在草架梁上,因而俗称花篮厅
这种厅堂的特点是空间大,采光好,作为书房尤为适宜。 花篮厅为冯宅木刻之精华所在。其构造与一般厅堂不同,堂中步柱不落地,而是用短柱代替步柱,短柱高高挂在草搁梁上,短柱上都雕花篮美化,所以称为花篮厅。










与书房相对的是书楼,冯桂芬移居木渎带来的一万多册藏书便安放于此 桂芬藏书颇富,尤以 三国志 前后汉
手稿为著,分别盖有 校 庐 独善真善之斋 的藏书朱钤 虽因战乱几经转辗,藏书却散佚不多,亦算幸事
与书楼相连的楼厅是冯家生活起居之所,













7.3、 砖雕门楼
楼厅前有一砖雕门楼,所刻戏文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中枋刻有四个大字 通德高风
,为桂芬座师潘世恩所书,笔力遒劲,寓意深远,体现了主人崇高的人生境界 宅第部分的厅堂均为清代中期建筑,保存完好,一砖一瓦
一石一木无不蕴含着一种历史文化的凝重。

八、 芙蓉楼














冯桂芬 公元1809 1874年 ,字林一,又字景亭 苏州府吴县人,晚年归隐木渎
冯桂芬自幼聪明颖异,二十岁时补县学生员,后为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识拔,招入抚署学习,赏识有加,称冯为 国士 一时无两 道光二十年
公元1840年 冯桂芬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从此进身仕途 咸丰六年 公元1856年 ,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允 咸丰九年 公元1859年
辞官回乡 咸丰末年 公元1861年 ,冯桂芬任李鸿章幕僚,期间,他完成了政论代表作 校 庐抗议 四十篇,主张 采西学 制洋器 ,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努力寻求救国良策,成为洋务思想的先导。












出芙蓉楼步入后花园,亭轩廊榭等少量建筑漫不经心地点缀在偌大的园子里,显得清新而不空寂,疏朗而不呆滞

博主去过的全国各地的《古代民居及名人故居》目录随时更新,详见;



一、地图




二、影壁





三、门楼
四、一进院


五、显志堂






六、二进院
走出后轩廊,可右折至花篮厅。出大厅,一条长长的花岗石路直通楼厅,东西两侧是两条长廊,


6.1、《姑苏繁华图》






















6.2、后轩廊









7.1、花篮厅--书房










7.2、书楼









































九、后花园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本博主有关江苏旅游博客随时更新,详见:江苏旅游景点相关文章、江苏苏州相关的旅游博客文章目录。
本博主有关江苏苏州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