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2018-10-30 18:14:03)
标签:

济南开元寺

开元寺遗址

滴露泉

贾锋

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济南开元寺遗址,位于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峰下深涧内。这里山势陡峭,秋日遍地黄花,是济南八景之一。该寺历史悠久,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由此可知,隋朝时期佛家便涉足于此。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又建“佛慧寺”。北宋景佑年间重修。明初,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僧众徙居于此,遂改称“开元寺”。开元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
        从隋唐至今,济南南部山区千佛山一带一直佛迹众多。三面环山,翠柏笼罩的佛慧山更是承载了从隋至清、绵延上千年的佛教遗传。
         佛慧山峰下石壁上刻着的带有“大隋皇帝”的残字,山顶上整石刻就的大佛,摹崖石刻,石窟题记,无一不传递出曾经的佛家胜景。千佛山东南佛慧山下的幽静深涧,就蕴蓄着明代以后开元寺的兴衰沉浮。
        据正在修撰《千佛山志》、对济南历史掌故研究甚多的退休干部孔献雷介绍,明代以后改名为开元寺的佛慧寺,从隋代就有人涉足于此,至今寺址石壁上还遗有“大隋皇帝”的字样。唐代开元年间佛慧寺正式创建,北宋景年间重修。直到明朝初期济南城内开元寺僧众迁移至此,佛慧寺的香火才被开元寺的佛光所代替。
    徐北文回忆说,,深藏佛慧山涧的开元寺就已没有僧人,由于无人管理,当地农民开始拆除寺庙的砖木砌房烧火,开元寺从此逐渐毁弃。至时期孔献雷慕名前访时,开元寺还保留着旧日的气势。
    据孔献雷回忆,当时开元寺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院子里还有几株宋代丁香。之后开元寺毁弃渐重,最终佛像被毁,寺宇倾圮。今天,人们在松柏笼罩、藤萝垂蔓的佛慧山涧乘凉游玩时,除了残垣断壁的殿基之外,已经看不到关于开元寺的任何旧观了。
     曾经香火鼎盛的开元寺,只剩下周边岩壁上的石雕佛像和石窟里的名人题记,在诉说着当年的“暮鼓晨钟,经声佛号”。开元寺东,尚有石洞供着唐贞观年间的佛像,洞下有泉,有元代察罕菩华所题的“长生泉”泉名;寺南的山崖下,有“滴露泉”,又名“甘露泉”,水自岩壁渗出,如同滴露,落入“秋棠池”;寺西密林深处石壁下,有“卧云洞”,深约30米,相传为开元寺卧云和尚修炼之处;寺北石壁上,有鬼蛇雕刻以及上下石室,里面还保留着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名人的题咏。
 “开元寺搬到佛慧寺后,环境幽静,气候凉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到此访过。明清时候还有许多儒生在寺里读书,像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就曾经在开元寺住过。”
       开元古寺能否重生
      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济南开元寺,能否重修,再现当年的胜景?
   一位任姓市民建议说,开元寺历 史价值如此之高,为什么不可以在县西巷原址进行重修,以增加古城济南的历 史 文化 底蕴,同时也用来拉动附近泉城路周边地区的商业和旅游观光?据他说,他和多位市民交流过看法,许多人都同意他的建议。
     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副处长丁茸说,县西巷考古发掘是伴随县西巷改造进行的临时性发掘,当路面拓宽、改造完成后,埋在地下的许多秘密都可能要继续长睡下去。在寸金寸土的老城区,要想重修开元寺,恐怕不那么容易。
       那么,佛慧山下的开元寺能否重修呢?据徐北文介绍,早在1995年,有人就找过他,请他撰写楹联,建开元胜境坊,整修开元寺风景区。那时候就传出来有人要重修开元寺的说法,至今未再见任何动静。
       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得知,千佛山公园曾经对开元寺做过规划,由于划为历下区管辖,此事作罢。1995年,历下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建设总公司也曾打算开发开元寺风景区,并投资修建了“开元胜境坊”,后来转为历下区旅游局管理。旅游局后来撤销,关于风景区的建设遂不知所终。
    县西巷迁至佛慧山,开元寺的前世今生
  据道光《济南府志》记载:“大佛山,在历城县东南十里,旧志云一名佛慧山。上有文笔峰,中为开元寺,在昔名贤多读书其中。” 清济南诗人范坰有诗:“佛慧名山十里遥,开元古寺建山椒。山僧不解通姓名,自汲山泉饮一瓢。”记载了诗人有一天来到开元寺,开元寺中的僧人却没有搭理他,于是他自己淘了泉水喝,当时他喝的应该就是秋棠池中的水。
  乾隆《历城县志》以优美的笔触记载佛慧山的美景和地理形势。文中说:“大佛山在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寺。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悬崖凿为石室,昔人多读书其中之一,今废。此山半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
  开元寺建于何时?佛慧寺何时更名为开元寺?这些历史谜题渐渐在城市考古发掘中一一解开。2003年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县西巷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重要佛教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一座北宋砖筑地宫、两座佛教造像窖藏坑以及众多散落在地层中的石刻造像等文物。地宫底部嵌有一方石碑,记载地宫的建造情况,而碑名为《开元寺修杂宝经藏地宫记》。这次考古发掘,证明了宋代济南城存在过开元寺,并且位置就在今县西巷一带。
  宋朝时济南城内的开元寺和史志记载的佛慧山下开元寺有无关系呢?佛慧山寺址旁石窟中有隋唐时期造像,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可证隋代此处已有开窟造像活动。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此处建“佛慧寺”。北宋景德年间重修,沿用佛慧寺之名。明朝初年,济南成为山东省会,省级 官 府 衙 门也搬往济南,原来的济南府署成了按察司署,开元寺则改建成了济南府署(即今县西巷东邻的省 政 协 地址)。济南城内的开元寺遂告终结。开元寺改建为济南府署后,寺内僧众无处可去,于是迁到佛慧山的佛慧寺中,佛慧寺遂改称开元寺。自此以后,佛慧寺的香火才被开元寺的佛光所代替。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成立后,深藏佛慧山涧的开元寺就已没有僧人,由于无人管理,当地农民开始拆除寺庙的砖木砌房烧火,开元寺从此逐渐毁弃。时有人慕名造访时,开元寺还保留着旧日的气势:当时有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院子里还有几株宋代丁香。之后开元寺毁弃渐重,最终佛像被毁,寺宇倾圮。
  曾经香火鼎盛的开元寺
  开元寺搬到佛慧山后,环境幽静,气候凉爽,历史  上许多名人都到此访过。明清时候还有许多儒生在寺里读书,像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就曾经在开元寺住过。
  据载,曾有李格非“清郎李格非文叔”题名石刻在南崖,但早已漫漶隙间。夏秋之日,这里绿荫覆盖,气温清凉,历代游客多来此赏菊品茗。明人刘敕在《大佛山》诗里十足地道出了这里的意境。诗云:“去廓十余里,山回石径幽。白云常覆寺,黄菊最宜秋。塔影樽前转,湖光望里收。甘泉几滴水,能解世人愁。”
  明代《历乘·舆地》中记载:“大佛寺寺中一洞,其水涓涓而下,汇为一池,味甚甘冽,经岁不竭,有‘天生自来泉’五字。”大佛寺就是后来改名的佛慧寺,也就是开元寺。甘露寺泉水从崖壁间流下,水势甚小,如露滴滑滚。清朝诗人董芸在《大佛山》诗中写道:文壁峰高鸟道悬,开元古寺夕阳边。何时自扫风林叶,一试山中甘露泉。”故而此泉又称为“试茶泉”。试想当年,邀三五好友,天晴日朗时,于泉边支一矮桌,掬一壶甘甜的泉水泡茶,听着寺中钟鼓诵经之声,再来品茶论道一番,是何等逍遥自在。
  1921年秋天,后来成为国学大师的季羡林正在济南三合街小学读书,学校组织秋游,攀登的就是佛慧山。那次秋游80多年后,季羡林依然清晰地记着那次从佛慧山上下来的情形:“从橛山(佛慧山)山顶,经过大佛头,走了下来,地势渐低,树木渐多,走到一个山坳里,就是开元寺。这里松柏参天,柳槐成行,一片浓绿,间以红墙,仿佛在沙漠里走进了一片绿洲。”
  甘露泉的泉水落入秋棠池,据说因为池子旁边生有多株海棠。季羡林曾经在文章中描绘秋棠池:“最难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泓泉水,在东面石壁的一个不深的圆洞中。水不是从下面往上面涌,而是从上面石缝里向下滴,积只既久,遂成清池,名之曰秋棠池,洞中水池的东面岸上长着一片青苔,栽着数株秋海棠。泉水是上面群山中积存下来的雨水,汇聚在池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泉水甘甜冷冽,冬不结冰。庙里住持的僧人和络绎不绝的游人,都从泉中取水喝。”惋惜的是,现今这些海棠树都早已不见踪迹。
  今天,人们在松柏笼罩、藤萝垂蔓的佛慧山乘凉游玩时,除了残垣断壁的殿基之外,已经看不到关于开元寺的任何旧观了。
一、地图
山东省济南千佛山东南佛慧山峰下深涧内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二、“开元胜景”
在车水马龙的旅游路,与千佛山一路之隔的路南,有一座古已有名的山,就是佛慧山。向南上山的山路十分开阔和缓和,山下一座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开元胜景”。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三、山路
    顺着这条盘山路往上走,山路两旁的绿色植物渐密,郁郁葱葱,盖住了整个灰色的山体;春色已深,几株深红色的榆叶梅开得正盛,点缀着苍莽的绿色;就连地下的野菜,叶子都已经长得十分肥厚,在春末释放这一季最后的生命力。路边有一处指示牌,顺着上山的方向,指向正是“开元寺遗址”。抬头远远地向山顶望去,却不见古刹影子亦或是香火痕迹,湛蓝的天空下只是浓深的绿色。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四、山门
  
  攀爬过笼罩在树枝遮密的数百级台阶后,蓦然来到一处平台。站在平台上往西北方向远望,浓郁的深绿扑入眼帘,千佛山最高处的凉亭清晰可见,对面的山峰林壑深邃,竟也露出几分巍峨的味道。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终于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开元寺遗址。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五、遗迹
   跨过一个翻新的仿古红色院门,就算是踏入佛门之地,这片荒芜的旧址就呈现在眼前。遗址周边岩壁上,残留着几尊石雕佛像,还有“山高水长”、“逍遥游”等雄浑遒劲的历代题刻。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遗址北侧有两面低矮的土墙,据说是当年开元寺的断壁颓垣,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六、佛像
    东边的石洞供着唐代贞观年间的佛像,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七、“长生泉”
下面是元代察罕菩华所题的“长生泉”。果真有泉吗?身体探入这个高一人左右的山洞,里面清幽湿润,冉冉有光,只听闻泉水清脆滴落的声音,泉水积为小潭,再往里探探身子,还看到了两条金黄色的小鱼在泉水中游戏。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八、“滴露泉”
  寺南的山崖下,有“滴露泉”,又名“甘露泉”,水自岩壁渗出,如同滴露,落入“秋棠池”;寺西密林深处石壁下,有“卧云洞”,深约30米,相传为开元寺卧云和尚修炼之处;寺北石壁上,有鬼蛇雕刻以及上下石室,里面还保留着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名人的 题咏。除此之外,曾经香火鼎盛的开元寺就只剩下一个硕大的上面香炉袅袅的殿基了。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九、出口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十、鸟瞰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残垣断壁的的唐代遗迹---济南开元寺(隋唐)-2018.1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