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2018-10-16 20:20:17)
标签:

太甲山摩崖造像

贾锋

南泉寺遗址

梨源山庄

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劫 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本博主有关我去过的《全国各地的摩崖石刻及古代石窟》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我去过的全国各地的摩崖石刻及古代石窟(一)

   摩崖石窟造像,指直接在露天或洞窟内天然崖面上雕凿的石像。济南地区的摩崖石窟造像,自北魏黄石崖摩崖石窟造像始,历代持续不断。如北朝的莲花洞摩崖石窟造像,隋唐的玉函山、青铜山摩崖造像,盛唐的千佛崖、王家泉摩崖造像,北宋的佛慧山、涌泉庵摩崖造像,金代的黄花山摩崖石窟造像,元朝的赵八洞石窟造像,明代的云台寺、普门寺摩崖造像等,一直延续至清,总计40余处、1600余尊。这些造像以民间为主,儒释道混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太甲山的名气,和它的传说有关。传说山顶有太甲陵。据说商王太甲的儿子老是违拗父亲的意思,不听话。所以,原本想死后埋在平坦之地,太甲却故意说想葬在山顶。太甲死后,他的儿子却后悔自己不孝,决定不再违拗父亲的意思,而是按照父亲的遗愿,将其葬到了太甲山的山顶,因而有人说仲宫其实就是太甲陵的神道。在接近山顶的峭壁之上,还有三尊唐代摩崖造像,2013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摩崖造像所在之处地势险要,但依然曾险些被盗。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太甲山摩崖造像位于岱阴历城仲宫镇东郭而庄南太甲山北麓。有造像3尊,最大者高2米、宽1.25米,最小者高0.9米、宽0.7米,均系高浮雕,刻工细致,面庞端庄,具有隋唐风格。

      太甲山造像一共三尊,三尊造像呈倒“品”字型排列。最下一尊也是三尊里体量最大的,其窟高近两米,造像高一点五米,结迦趺坐,手施禅定印。此造像除鼻子部位略有残缺外,其他皆完好。上方右一尊姿态同最大一尊,造像也是坐佛,外罩袈裟,内着僧祗支,其袈裟的长摆披于窟外,层次分明,雕刻细腻。造像头部后的崖壁上有彩绘背光,窟内残存有红蓝色的彩绘印迹。

     上层左侧一尊是三尊中唯一的立佛,其身披袈裟,左臂微曲,右手持物抬至肩前,两手皆手背向外,姿态淡定,雍容华贵。立佛窟外侧下方有题记一则,不过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部分字迹已经被苔鲜覆盖,只能看清个别字。题记中有“...法洛敬造阿陀像...”由此可知此处造像应该是由一个叫法洛的佛弟子所敬刻。

          太甲山的摩崖造像自唐代到现在能有幸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其中的故事应该曲折而惊险。它们既经历了灭佛运动,也经历了破 四 旧的风潮,但它们风采依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地图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仲宫镇东郭而庄南太甲山北麓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二、南泉寺遗址与梨源山庄
     太甲山位于仲宫镇驻地东南方向,其山下有南泉寺,寺因泉得名。南泉在寺遗址的南端山崖下,泉自洞窟内缓缓流出,四季不涸。如今,寺已废然泉依旧。南泉寺遗址内仅余一座明代石钟亭,钟亭古朴而敦厚,具有典型的明代古亭风格。南泉寺遗址今修建了梨园山庄,周末时这里热闹非凡,是一处赏泉,探古,休闲的绝佳处。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三、公路
   太甲山造像就在南泉寺遗址的正南方山腰间。从梨园山庄东南角有一条登山的小路,沿途有红油漆标注的箭头指示可一路直达。从山下看造像区,三尊造像是正对北方的,但沿山路到达造像后却始终认为造像是朝西向的。其原因可能是山路是蜿蜒于山崖下,不知不觉的拐弯没有感觉而掉了向的缘故。半山腰出现了这么一条横断的平路,可从东部开车上山,西部为尽端路。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四、“品”字型
   太甲山造像一共三尊,三尊造像呈倒“品”字型排列。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劫后的唐代佛像--济南仲宫太甲山摩崖造像(唐)(国保)-2018.10.11

     最下一尊也是三尊里体量最大的,其窟高近两米,造像高一点五米,结迦趺坐,手施禅定印。此造像除鼻子部位略有残缺外,其他皆完好。
  上方右一尊姿态同最大一尊,造像也是坐佛,外罩袈裟,内着僧祗支,其袈裟的长摆披于窟外,层次分明,雕刻细腻。造像头部后的崖壁上有彩绘背光,窟内残存有红蓝色的彩绘印迹。
       上层左侧一尊是三尊中唯一的立佛,其身披袈裟,左臂微曲,右手持物抬至肩前,两手皆手背向外,姿态淡定,雍容华贵。立佛窟外侧下方有题记一则,不过由于长年雨水的冲刷,部分字迹已经被苔鲜覆盖,只能看清个别字。题记中有“...法洛敬造阿陀像...”由此可知此处造像应该是由一个叫法洛的佛弟子所敬刻。太甲山造像自唐代到现在能有幸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其中的故事应该曲折而惊险。它们既经历了灭佛运动,也经历了破  四  旧的风潮,但它们风采依旧,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分类相关文章随时更新;  详见各类分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总目录

           中国古建筑有关旅游景点相关目录

           徒步穿越名山大川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全国各地高铁站总目录

        全国各地机场航站楼总目录

          宇宙生命探索相关文章目录 

           

本博主有关山东旅游景点相关文章随时更新,详见:《山东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本博主有关山东威海旅游景点相关文章随时更新,详见:《山东威海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