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的上海寺庙--上海金山松隐禅寺(市保)-2017.1.16

标签:
华严塔松隐禅寺华严塔桥贾锋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 |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

一、地图
上海市金山区华严塔路58号





二、华严塔桥
寺门口是华严塔桥,建于清朝,在华严塔边得名,因在塔南,也曾被称为塔阳桥。是金山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桥洞两侧有对联,
一侧为:高蒋跨两邑通流,攘来熙往;华严祛三途业感,钟声塔影。
另一侧是:石梁赖善信施财,众警易举;心田为度生宝筏,福果圆成。
三、山门
















四、东入口
五、一进院














5.1、流通处





六、天王殿


























6.1、二楼卧佛殿












6.2、二楼观音拱














6.3、钟楼









6.4、鼓楼
七、华严塔











当时华严塔为七层,为飞檐翘角楼阁式佛塔,高31.25米,方形。砖木结构,塔内有梯级,飞檐外出,檐牙高喙,扶栏傍翼,风铃叮当,悠扬悦耳。近地两层,周以崇阁,上奉千佛,下供释迦、多宝二位如来像,傍立翊卫诸天神。据《松江府志》载:“有城内兴圣教寺塔(今松江方塔),松隐华严塔,城西圆应塔(今松江西林塔)与西郊礼塔(今松江李塔);四塔耸峙,遥遥相望,为峰泖间秀色,增添无限风光。”华严塔与浩淼三泖、翠迤九峰构成“峰泖塔林”奇观,闻名江南。
华严塔历经六百多年沧桑岁月,年久失修。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曾两次重修。1961年遭雷击,塔身倾斜。1963年整修,扶正塔心木,去除周围残瓦朽木,并设置避雷针于其上。但终因年代久远,各层腰檐、平座已残缺不齐,栏杆更一无所有,围廊也毁坏。“文革”中,松隐禅寺的佛象、藏经被付之一炬,放生池、碑碣、钟鼎等全部被毁,并有人用拖拉机企图倒毁古塔而未得逞。1979年再度整修。1982年建造围墙加以保护。1999年,由金山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出资200万元,按原塔风貌重新进行修复。这次大修还从塔顶宝瓶中发现元、明、清历代文物39件(组),内有明代释迦牟尼三世佛三尊,元代龙头鱼尾铜怪兽,明代贴金木座佛,镂孔金冠、钱币、白瓷像、鎏金银人像,清代纯金金莲花童子、银龛木雕像、佛牙、念珠、鎏金银佛等。尤足珍贵的要数15颗乳白色,带珍珠光泽的舍利子,实为罕见。元代的鱼龙铜怪兽,不知为何物,亦为前所未见,文物研究人员认为颇具研究价值。元代血书《华严经》也大放异彩,不仅论证了惟庵和尚刺血写经和华严塔塔名的史实,还给研究上海宗教提供了重要资料。1999年8月30日宝瓶升顶,除原有文物外,又增添了金山农民画(瓷板)、黑陶、农民画银质纪念章、金枫黄酒、纪念币、玉佛手等,留存后世。整个工程于12月底竣工。修复天宫,复原飞檐、回廊、平座栏杆、扶梯,重新安装风铃,更换了宝瓶、塔刹和塔心木,对塔身内部隐蔽工程用钢筋水泥进行加固,又新安装了泛光灯。修复后塔高32米,飞檐翘角,风铃叮当,重现古塔风采。2002年4月27日华严塔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八、华严塔是江南地区较早使用琉璃构件的古塔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华严塔的结构形式在上海古塔中别具一格,有着鲜明的特色。塔身砖砌,各层有腰檐、平座和围廊;塔檐和平座之下均有斗拱挑托。二层围廊安置格窗,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楼阁形式;七层塔身外壁镶嵌有彩色琉璃砖雕坐佛像三尊,琉璃坐佛雕砖以绿、黄两色为主调,佛像结跏趺坐,背光、衣饰较多地保留了元代的风格。
九、大悲殿
十、大雄宝殿



















十一、二进院











药师殿

十二、藏经楼
藏经楼新建于2000年,为两层建筑,底层为法堂,二层为藏经楼,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楼内梁和顶上的龙凤、仙鹤、花草彩色绘画颜色鲜艳、形态逼真。







12.1、法堂











12.2、藏经楼
十三、三进院








13.1、达缘和尚塔
















十四、方丈院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其余上海分类博客随时更新,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