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2018-04-08 00:12:47)
标签:

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留园

冠云峰

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

贾锋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东部以建筑为主,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东区是以五峰仙馆为主体的建筑庭院组合,在鹤所、石林小院至还我读书处一带,多个小空间交汇组合,门户重重,景观变化丰富,是园林建筑空间组合艺术的精华。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东部的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冠云台、待云庵等一组建筑群围成庭院,院中有水池,池北为冠云峰。主厅五峰仙馆俗称楠木厅,厅内装修精美,陈设典雅。其西,有鹤所、石林小院、揖峰轩、还我读书处等院落,竹石倚墙,芭蕉映窗,满目诗情画意。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圆洞落地罩分隔,厅内陈设古雅。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厅北矗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峰石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伫云庵等,均为赏石之所。冠云峰高6.5米,玲珑剔透,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系江南园林巾最高大的一块湖石。冠云峰系北宋(12世纪)宫廷征集遗物,高6.5米,为苏州各园湖石峰中最高者,左右立瑞云、岫云二峰。园内还保存有刘氏寒碧庄时所集印月、青芝、鸡冠、奎宿、一云、拂袖、玉女、猕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在东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现。留园的山石玲珑多姿,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特有的爱石、藏石、品石、咏石、画石的石文化现象。东部重门叠户,庭院深深。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长廊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成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
十八、五峰仙馆
      此馆为园内最大的厅堂,五开间,九架屋,硬山造。由于梁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处旧为徐氏“后乐堂”,刘氏时扩建为“传经堂”。盛氏时因得文征明停云馆藏石,属吴大澄书 其额,更名“五峰仙馆”。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十九、石林小院与洞天一碧
   建筑为小屋一间,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刘氏时此建筑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静中观
   唐刘禹锡诗“众音徒起灭,心在静中观”。语意超尘出世。建筑为亭,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颇为罕见。此名刘氏时就有。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揖峰轩
  宋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此建筑西有一湖石名“独秀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园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称其轩为揖峰轩。建筑为硬山造,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一、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时此亭无名,后因亭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

二十二、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三、亦不二
    不二:《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待云庵。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四、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五、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峰而设。亭为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六、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实质系亭,为观峰而设,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七、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此处从前是书斋,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八、待云庵
    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杨一村讲, 1953 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当时缺乏有关资料,疑为伫云(见留园 1982 年前所有说明书)。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应作贮,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今已根据史料,恢复原名。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二十九、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时睛”。都是指对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花墙)。刘氏时即有,盛氏时称此名。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鹤所、东花园与八角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30.1、鹤所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30.2、东花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30.3、八角亭
    此亭原在城内修仙巷,为宋氏园内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园时从宋宅内移入留园。因此亭为八柱八角,没有新的题名,故通常称为八角亭。地址在东园一角内。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君子所履
君子,为德者之称;履,《说文》,足所依也。指此处为有德的君子涉足场所。建筑为盛氏时所建,后毁。 2000 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为方亭,单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这块大理石是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
   北部
     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北部辟盆景园,陈列盆景名品500余盆。北部原有建筑早已废毁,现广植竹、李、桃、杏,“又一村”等处建有葡萄、紫藤架。其余之地辟为盆景园,花木繁盛,犹存田园之趣。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一、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解放后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二、盆景园
  盆景园,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建筑似轩,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花房
此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产场地约三亩。盛氏时就有。在南花房北,解放后一直租给原园林职工居住。 1999 年留园为整治周边环境,动迁原北花房及周边民居,改造并扩建了北花房,改造后的北花房建在半边街一线上,沿街一排房舍为职工休息及存放农药、工具场所,房前朝南为花卉生产场地,原北花房位置则为盆景工作场地。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 四、小桃坞
此处多桃杏,故名。建筑五开间,其前附有二个耳室,解放后修建留园时增设,原为草顶,后改瓦。现为外宾接待室。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西部
    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西部为土阜曲溪,沿岸植桃柳,土阜缀黄石,漫山枫林,是苏州园林土山佳作。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口,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西郊名胜之景。山左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宛转,流水淙淙。东麓有水阁“活泼泼地”,横卧于溪涧之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感。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五、至乐亭
  《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六、舒啸亭
陶潜《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亭为圆形攒尖式。建筑在西部土山上,下临清流,借以为名。盛氏时此处为“月榭星台”,解放后重建,改名“舒啸”。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三十七、活泼泼地
  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名。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盛氏时即有。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本博主有关全部博客相关文章随时更新;总目录详见:本博主相关博客总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分类相关文章随时更新;  详见各类分目录:

          本博主有关各地旅游景点总目录

           中国古建筑有关旅游景点相关目录

           徒步穿越名山大川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全国各地高铁站总目录

        全国各地机场航站楼总目录

          宇宙生命探索相关文章目录 

          全国各地机场航站楼总目录

          宇宙生命探索相关文章目录

本博主有关江苏旅游博客随时更新,详见:江苏旅游景点相关文章江苏苏州相关的旅游博客文章目录

本博主有关江苏苏州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如下:

   苏州城区:     

      2011年9月18日实拍苏州系列1--北塔报恩寺

      2011年9月18日实拍苏州系列2--山塘老街东段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3--双塔寺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4--玄妙观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5--中国昆曲博物馆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6--苏州评弹博物馆

      2011年9月24日实拍苏州系列7--平江路老街

      2011年9月24日实拍苏州系列8--平江路洪钧状元府

      2011年9月24日实拍苏州系列9--平江路惠荫园

      2011年9月24日实拍苏州系列10--平江路卫道观

      2011年9月24日实拍苏州系列11--平江路卫道观前潘宅

      2011年9月24日实拍苏州系列12--太平天国忠王府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3--夜游苏州护城河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4--苏州博物馆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5--苏州博物馆《辉煌殷都》;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6--苏州博物馆《吴中风雅》;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7--苏州博物馆《吴地遗珍》;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8--苏州博物馆<吴塔国宝》;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19--京沪高铁苏州北站

      2011年9月25日实拍苏州系列20--苏州定惠寺

      拍记苏州系列21--山塘老街西段夜景--2011年11月7日

      拍记苏州系列22--平江路老街夜景--2011年11月7日

      拍记苏州系列23--最古老的苏州园林(宋)“沧浪亭”(上)-2012.1.1.2

      拍记苏州系列24--最古老的苏州园林(宋)“沧浪亭”(中)-2012.1.1.2

      拍记苏州系列25--最古老的苏州园林(宋)“沧浪亭”(下)-2012.1.1.2

      拍记苏州系列26--苏州园林里的酒店--苏州北半园-2013.4.6

      拍记苏州系列27--苏州园林酒店--苏州书香世家平江府酒店(五星)5217#-2013.4.6

      中画幅宾得645d拍最大的苏州园林(明)《拙政园》全景图-2012.4.8

      全画幅尼康D3S拍最大的苏州园林(明)《拙政园》全景图-2012.1.26

      “苏州市碑刻博物馆”、“古玩市场”、“府学”三合一的江南学府之冠的苏州文庙(南宋)(国保)-2012.1.1.2

        江苏苏州绿城乾唐墅-2016.3.7

       中国十大名园、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苏州网师园(南宋)(国保)2012.1.1.2

     “吴中第一名胜”---苏州虎丘(春秋)(国保)-2011.11.7(上)

     “七里山塘到虎丘”------夜拍苏州山塘河(唐)-2011.11.7

     悠久小巷\夜光流水----夜拍苏州平江路(南宋)-2011.11.7

     江苏苏州平江河水上游-2012.4.8

     中国四大名园之-中部的山水花园--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中国四大名园之-东部的建筑庭院--苏州留园(明)(国保)-2012.1.1.3

 苏州东山古镇:

      拍记太湖苏州东山宾馆(五星)7419#-2011.10.8

      拍记太湖苏州东山镇古龙坊大酒店大闸蟹晚餐-2011.10.8

 苏州西山古镇:

      拍记太湖苏州西山凤凰台-2011.10.8

      拍记太湖苏州西山太湖大桥一号桥快艇码头-2011.10.8

 苏州甪直古镇:

       江南水乡古镇--苏州甪直古镇-2013.4.6

本博主有关江苏其它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如下(随时更新;详见:江苏旅游的相关博客目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