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标签:
吾园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贾锋 |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
清代嘉庆年间,光禄寺典簿李筠嘉购得上海县城西南的邢氏桃圃,“稍加修葺,养鱼种竹其中”,起名“吾园”。园内有带锄山馆、红雨楼、潇洒临溪屋、清气轩、绿波池等景物;绿波池上有鹤巢,频现仙鹤。
据地方文献资料记载,吾园内还诞生了一个上海近代的书画社。李筠嘉是藏书家、书法家,他与文友李廷敬志趣相投,于嘉庆八年(1803年)在吾园,共同创办吾园书画会,参加者共一百数十人,前后活跃了二十余载。
道光初年,江苏巡抚陶澍来沪,欲在上海县城内扩建黄道婆祠即先棉祠,于是他收买了吾园的一部分,作为祠址,现在吾园
同治年间,吾园由上海道台应宝时买下,归龙门书院使用,内辟讲堂、宿舍等四十余间。光绪年间,上海道台袁树勋将它改成“龙门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它更名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它与位于陆家浜路、迎勋路口的江苏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合并,成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吾园旧址设初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