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2019-11-21 18:26:41)
标签:

吾园

上海同加建筑设计有限

贾锋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


清代嘉庆年间,光禄寺典簿李筠嘉购得上海县城西南的邢氏桃圃,“稍加修葺,养鱼种竹其中”,起名“吾园”。园内有带锄山馆、红雨楼、潇洒临溪屋、清气轩、绿波池等景物;绿波池上有鹤巢,频现仙鹤。


   吾园曾引种露香园水蜜桃百株,所以,清人褚华的《水蜜桃谱》提及:“今桃之最佳者,产黄泥墙、李氏吾园。” 桃花盛开时,这里游人不断。

据地方文献资料记载,吾园内还诞生了一个上海近代的书画社。李筠嘉是藏书家、书法家,他与文友李廷敬志趣相投,于嘉庆八年(1803年)在吾园,共同创办吾园书画会,参加者共一百数十人,前后活跃了二十余载。


道光初年,江苏巡抚陶澍来沪,欲在上海县城内扩建黄道婆祠即先棉祠,于是他收买了吾园的一部分,作为祠址,现在吾园

同治年间,吾园由上海道台应宝时买下,归龙门书院使用,内辟讲堂、宿舍等四十余间。光绪年间,上海道台袁树勋将它改成“龙门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它更名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它与位于陆家浜路、迎勋路口的江苏省立商业专门学校合并,成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吾园旧址设初中部)。



1932年,上海中学搬迁,吾园遗址变成住宅区,即现如今尚文璐上的“龙门邨”。而黄浦区的吾园街,即因吾园而得名。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上海已消失的名园--“吾园”(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