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2014-10-18 13:39:41)
标签:

三清殿”、“配殿”、

武当山琼台宫

上观、中观、下观

旅游

太玄洞(梯子岩)(悟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使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三观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各以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

     上观早废,今存遗址,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

     琼台中观,现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配房14间,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琼台下观,现存正殿、配房等13间,建筑面积571平方米。

    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使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2005年5月17日报道: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武当山琼台中观古建筑群历时7年复修竣工,武当山道教协会于16日上午隆重举行琼台中观开光大典。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琼台中观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曾修茸扩建,有庙房数百间,至凊咸丰六年毁于兵。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因年久失修,仅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和配房14间,建筑面积仅剩479平方米。明朝末年以后,由于战乱兵火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琼台三观庙房建筑毁坏严重,庙房坍塌,大部分建筑荡然无存。1998年,琼台中观交由道教协会管理以后,武当山全山道人把重建恢复琼台祖师道场作为武当山道教协会的最重要工作来抓,多年来,全山道人先后筹资近2500万元,用于琼台中观的维修建设,按照文物古建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历时7年,由古建筑队复修了“三清殿”、“配殿”、“道房”、“道人丹房”等中观古建筑群面积达2500多平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到2005年5月基本竣工。整个工程包括新建道院三座,生活用房两栋,新建了三清大殿、钟楼、鼓楼、东西配房,重修铺设了三清道院,修建了三层崇台,1000多米的围墙,完成了全部的油漆彩绘工程和庙内外的绿化工程,所有的殿堂的神像都已全部安奉到位。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该观依山而建,丹墙翠瓦,绿树花香,别有一番风景,真可谓是“丹墙翠瓦锁玲珑,桂子飘香画境中。”

一、地图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二、龙虎殿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三、一进院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3.1、财神殿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3.2、慈航殿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3.3、祖师殿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四、二进院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4.1、一层崇台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4.2、法务流通处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4.3、道家养生堂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4.4、二层崇台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4.5、钟鼓楼“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4.6、三层崇台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五、 三进院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5.1、三清殿

   琼台中观的主体建筑“三清殿”在巍峨的山峰护卫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大殿内成列着丰富的神像等珍贵文物,其中,明代铜铸鎏金真武神像,高大庄严,甚为珍贵,还保存有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石像,以及元代的残碑断碣,是研究武当山的重要史料。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正殿,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清式屋架,前为廊后封檐。面阔3间13.13米,进深9.85米,通高11.03米。正殿为清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面为干阴阳板瓦。前为廊后封檐,前檐饰11组五彩重昂清式斗栱,正面为隔扇门。面阔3间13.65米,进深10.80米,通高9.80米。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5.2、南北配殿

  殿前北配房在1987年冬被大雪压塌,现存遗址;现存南配房面阔5间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构架,正面全为木装修。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5.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六、元代石殿

 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这座面积只有18平方米的石殿对研究武当元代道教史有着重要价值…… 元代石殿,位于大殿右,坐西朝东,石结构,九脊歇山顶(已残),石雕须弥座。墙厚0.94米,面阔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8平方米。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武当山最老的元代玄武圣像。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七、上观遗迹

上观早废,今存遗址,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上观叫“白玉龟台”,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八、下观遗迹

   下观叫“玉乐霄台”。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九、天仙岩

    始建于明末,历史上的高道尹喜、黄大仙、孙思邈、吕洞宾、张三丰等均在这五层楼内修行炼丹。清代道人白玄福在此修炼取名白玄洞,后玄福超生法岸证大罗天仙,故名天仙洞。地处山巅之洞窟,下视俏壁深渊,古人称“矗峰绝岸,有万刃禁立之象”,形势十分险要,入口处设置一独木桥,山深,万籁寂静,是清修之佳境。民国初年,道士周庆魁依山就势重建楼宇九层,最上层供奉道教信奉的真武、天神、灵官等神像。

   天仙岩,始建于明末,清代道人白玄福在此修炼取名白玄洞,后玄福超生法岸证大罗天仙,故名天仙洞。地处山巅之洞窟,下视俏壁深渊,古人称“矗峰绝岸,有万刃禁立之象”,形势十分险要,入口处设置一独木桥,山深,万籁寂静,是清修之佳境。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十 太玄洞(梯子岩)(悟真岩)   

 

  在琼台观海拔1450米的悬崖上,有座岩洞叫太玄洞,是古代隐士修行之地。因岩洞在峭壁上,攀爬路上处处惊险,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

  太玄洞是个双层岩屋,到第二层要利用云梯爬上去,所以当地人又管太玄洞叫“梯子岩”……

  顺着梯子进入第二层还要经过一道天桥。在洞中悬空架桥,这种别致奇特的结构,在武当山岩屋建筑中是首次发现。

  太玄洞的历史相当久远,因缺乏文字依据,我们只知道它在明永乐十年进行了重建。当年太玄洞在悬崖上的双层庙观从远处看既玄妙又险峻,是武当山的一大奇景胜地。

太玄洞在武当琼台观面朝金顶方向的中间索道下面小路旁,朝半山腰的悬崖上望去,隐约可见陡峭绝壁上有一岩洞——太玄洞。 

   太玄洞海拔1400多米,历史上是武当山非常著名的岩洞之一。通往太玄洞的一条曲折小径盘附在峭壁上,许多路段只有一脚之宽,人要紧贴石壁,才能勉强行进。可以说是攀爬路上处处惊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进深谷。好在那峭壁缝隙上长着些林木,挡遮些深邃,让人心里多少踏实一些。可以想象,当年隐士常年出入太玄洞,天长日久,必定会练就一身行山路如履平地,攀悬壁健步如飞的功夫。

在武当山中观下车,可以看到索道右边几座山峰,尖尖的是金童峰,右边的分金岭的右边有三座山峰,从紫霄宫也可以看到。最右边尖尖的大笔峰和中笔峰,现在称为蜡烛峰。蜡烛峰旁边更高一点的为三公山。《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太师峰,太傅峰,太保峰,三峰在大顶之东。又曰三公山,在紫霄宫之前。如玉笋分班,黄鹤猿猱,飞攀莫进。巫峡华顶,似难并肩,极天下峻秀无以加此。下有一岩名曰“三公岩”。“山高云深,阳光难驻。绝粒之士,始可栖此。”峰顶下面隐约一洞穴,就是闻名的天仙岩,绝壁悬崖中山洞里建有五层高楼,上无梯,下无路,历史上的尹喜、黄大仙、孙思邈、吕洞宾、张三丰都在此修炼过,里面有泉水可饮用,只带干粮就可居住。

       询问当地多人,得知最好从分金岭过去,也可从中观对面攀爬上山,分金岭几个旅店后面有羊肠小道从三公山的北面(正对着紫霄宫)转东面过去直到看到中观,有梯子可以上去天仙岩,但年久失修,梯子可能已经损坏。武当山1949年以后文物破坏可称为浩劫空前,偷盗极为严重,里面只有空楼一座了,要带绳子才好攀登,偶尔有道人上去居住,也曾有消防人员前去了解情况。

          太玄洞岩边石壁上,凿有许多或方或圆的石洞,显然是用作楔装房屋的木柱横梁的。可以想象,当年双层庙观的太玄洞,隐于密林,悬于峭壁,红墙透绿而隐现,钟磬绕岩而奏鸣,确实是一大奇景胜地。

  太玄洞的最上方是武当山金殿,下方是琼台(即中观),三者几乎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可见其中必有神秘之处,那么历代隐修之士选此地修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太玄洞的历史相当久远的。在明朝,各地的信士多次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祈风求雨,保泰平安。明嘉靖22年,武当一个叫韩进恭的募缘道士铸了一尊真武大帝的金像,供在石壁的神龛中。明万历七年山西的一个信士又造了两尊真武大帝的金像和一批经书供奉在洞中。可惜现在这些金像早已流失,不知去向。而太玄洞的房屋也坍塌殆尽,只留下云梯悬桥让后人浮想连绵……

“在蜡烛涧北,白云岩东。山势陡峭,天籁清绝。”这是道教史料中关于武当山著名的36岩之一——悟真岩的文字描述。悟真岩又称“太玄洞”,明永乐十年(1412年)大修武当山时对悟真岩进行了重建。

 

沿琼台索道的维修便道向金童峰方向盘山而上,步行约25分钟后,改道右侧山林中一条曲折的小径,缓步过深谷,再转过一个山崖,眼前豁然开朗,悟真岩到了。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武当山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交会隆起位置,山体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形成断层地貌。

  太玄洞共有两层。进入第一层,只见紧贴岩壁竖着一架十几米高的木梯,顺梯而上,才能进入第二层。所以,太玄洞又有一别称,“梯子岩”。由于面积窄小,那梯子几乎是垂直竖着.  顺着梯子进入太玄洞第二层,一些石碑或嵌或栽在岩壁上,记录着信士们捐资修葺太玄洞的功德。第二层有两个平台,另一平台石壁上凿有神龛,是供奉真武大帝的主神区。但两平台十几米之间凌空无物,不长对翅膀是过不去的,于是这太玄洞中就有了一座悬桥,凌空飞架于两平台之间。木结构的悬桥建于何年何代已无从考证。但人在上面行走要如履薄冰般小心,每迈一步,那桥便戛戛做响,甚至像吊桥样左右摇晃,不知哪一刻便轰然塌坠。真是“太玄”!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悟真岩属典型的断层地貌,共有三层。第一层岩洞由4个岩并排组成,长40多米;中间主岩最大,长约25米,高7.6米,岩壁是片岩风化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蜂窝状褶皱。一架高7.8米、宽0.9米的木梯紧贴岩壁竖着,虽经百年风吹日晒,木梯依然结实,所以悟真岩又称“梯子岩”。主岩左侧有2岩,右侧有1岩,三岩各有特色,岩下有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圆形小水池。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攀梯而上,到达悟真岩第二层岩洞。第二层岩洞的崖壁边立着2块高约半米的石碑——《帝王奉安》碑和《太玄洞记》碑。《帝王奉安》碑上记载着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武当一个叫韩进恭的募缘道士铸了一尊真武大帝的金像,供在石壁的神龛中。《太玄洞记》碑云:“敕建大岳太和山蜡烛涧太玄洞焚修全真弟子范教宽……□奉道朝山进香,送驾安神建醮,答谢天地,迎祥顺星,请福保安。会首刘清政,师范教宽……于万历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铸造玄帝金像、吕祖二童;□造《玉皇经》三十一部,进送武当山道众看诵……大明万历七年岁次己卯三月三日立。”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攀梯上到第二层岩洞后,有一个10平方米大小的平台。平台上竖有一块石碑,碑文已模糊难辨。平台左上方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这两个平台如同岩洞“大嘴”中伸出的两个“舌头”,大平台比小平台高出约1.5米,两平台相隔数米,一座木制悬桥凌空飞架,成为连接两个平台的惟一通道。木桥长5米、高3.8米、宽1.2米,两边有高约1米的木栏杆。

心修道,静心悟真。古代高道们抛开尘世的烦扰,于陡壁危岩之地,春看花开花落、夏赏风起云涌,秋问松林明月,冬谒雾凇飞雪。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是明朝大臣王守仁所著《悟真录》的心语。

 

第二层岩洞上还有两岩,算是第三层岩洞,无路、无梯,没法攀登。悟真岩背依金童峰,面对琼台中观,后上方是天柱峰。金殿、岩洞、琼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这还有……”同伴的一声惊呼,让大家都靠拢来,小心移步到第二层石崖平台的边缘,才发现平台下方居然还有一处石洞。一木棍支撑着洞顶,木栅栏挡着状似“石床”的平台,平台侧面还有约1平方米的空间。这大概是隐士睡觉的地方,上无吊绳,下无木梯,想那隐修之士必然能飞岩走壁,才能出入自由。好一个“太玄洞”!

 

攀梯入岩,凌空架桥。这种别致奇特的岩洞,建于何年何代已无从考证,在武当山众多的岩庙建筑中独此一例。

 

有五层木楼的天仙岩、大如南岩的尹喜岩、陡峭险峻的升真岩……风光秀美的36个岩,为武当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九、中观晚餐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有关湖北旅游景点的文章随时更新,详见:湖北旅游景点相关文章分类目录

        博主在湖北之行,详细景点如下:

武汉

      2002年8月实拍武汉江汉大学图书馆及教学楼

      武汉粗制滥造的新建黄鹤楼-2014.9.13

      粗制滥造的江南三大名楼之湖北武汉黄鹤楼公园-2014.9.13   

       湖北武汉市容-2014.9.13

       湖北武汉胜像宝塔(元)(国保)-2014.9.13

     “黄鹤归来”“千年鹤归”的全球“最美建筑”--武汉站――2014.9.13

宜昌

       王昭君的故里-- 湖北宜昌市容-2014.10.4

       交通不便的湖北宜昌海峰商旅酒店东山店-2014.10.3

        巴人的山水画卷—宜昌长阳清江画廊-2014.10.4

十堰

       国庆假日的国宾大酒店-武当山(一)2014.10.1

        国内最变幻舞台真人秀的太极剧场《梦幻武当》-武当山(二)2014.10.1

        金街景区--湖北武当山(三)-2014.10.2

        北路徒步武当山--武当山(四)--2014.10.2

        真武太子读过书的一柱十二梁的复真观-武当山(五)-2014.10.2

        猴子随老子出关的逍遥谷景区--武当山(六)-2014.10.2

        二龙戏珠的紫霄福地“紫霄宫”-武当山(七)-2014.10.2

        南岩宫景区里令人堕崖丧命的龙头香--武当山(八)-2014.10.2

        金殿、铜殿、锡殿组成的天上的金顶紫禁城--武当山(九)-2014.10.2

      “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琼台宫”--武当山(十)-2014.10.3

        八仙曾到过的八仙观遗迹--武当山(十一)-2014.10.3

        真武大帝与共党官员同受开化的磨针井--武当山(十二)--2014.10.3

        荒废的玉帝的私宅“玄天玉虚宫”---武当山(十三)-2014.10.3

        道家家法的宗祠--武当博物馆--武当山(十四)-2014.10.3

        捏造历史的私生子十堰赛武当泰山观--武当山(十五)-2014.10.3

襄阳

         湖北第二大机场-襄阳机场-2014.9.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