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岩宫景区里令人堕崖丧命的龙头香--武当山(八)-2014.10.2

标签:
旅游武当山南岩宫景区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龙头香杂谈 |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
南岩宫景区里令人堕崖丧命的龙头香--武当山(八)-2014.10.2
一、地图
二、乌鸦岭
三、大柳树
四、南天门
这座南天门是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饰以红墙绿瓦,建于明永乐十一年。这座南天门是进入南岩宫的必经之路,同时连接着祈雨台,泰常观和雷神洞等景点。传说中南天门是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所以人们一提到南天门,马上就能联想到天宫仙境。那么我们的古代先人在这里建造一座南天门,目的就是要营造出道教追崇的天阙仙宫的意境。
南天门,是南岩宫和太常观的分岔口。
四、 泰(太)常观
在展旗峰北,南岩背后峻岭上,海拔1047.8米。元代有建筑,明永乐十六年重建玄帝殿、斋堂、道房计19间。后来有修葺、重建和增建。现存正殿、配房、山门等12间,建筑面积393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正殿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面阔5间20.85米,进深7.62米,通高7.2米。殿内陈列着明清时制造的各种像器。
记住,千万不要在那里抽签哦,已经有人被骗了,^_^
4.2、一进院
泰常观所处的位置经常是霞雾环绕,历史上也曾被叫做“云霞观”。相传武当山曾有一位医术高明的道人,叫泰常。他曾医好皇太后的疾病而不接受赏赐。皇帝就下令在武当山建此庙观,按这位道人的名号赐封为“泰常观”,以示后人铭记。另一种说法是,泰常为十二天神之一,泰常观就是祭祀天神的地方,所以泰常观里供奉着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圣像。
这里太上老君像,通高1.96米,贴金彩绘,神态严肃而慈祥,象在讲经说法,又似在沉思冥想。此像品位极高,无论造型还是神态,均完美地表现出古代传统文化对老子思想的认知水平,惟妙惟肖地展示出那种"清静无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既是珍贵文物,又是精美艺术品。道教与那八卦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这次到武当,太常观门上的八卦图竟是我唯一见着的一个大八卦图,而小的也少之又少,看来道教也有诸多流派,也不是任何流派都会有八卦图,其中的奥迷我也只有等有空了再来研究。
4.4、文昌殿
五、雷神洞
六、方塔
八、
九、龟碑亭
白果树
十一、
再转崇福岩,才到宫门——龙虎殿前。登上九级石阶我们来到龙虎殿,殿的大门又叫金鸡凤凰门,相传真武在此修炼时,有金鸡凤凰为他叫早,亦有闻鸡起舞之说法;听老人说,朝山进香的信士们听到金鸡凤凰门的声音(即福音)回去就会得到福气。
十三、一进院
龙虎殿是南岩著名的一景。进门以后,眼界略显开阔,饰栏崇台,层层叠砌。
13.1、甘露井
13.2、配房
十四、玄帝殿亦称元君殿
十五、皇经阁
皇经堂墙壁上,横刻“福、寿”两字,为五代末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在此炼睡功时所书,因而字是横着的,故在道家养生中有“睡寿卧福”之说。“南岩”碑刻为明代驸马都蔚沐昕亲书;“福、寿、康、宁”四字,运笔刚健浑厚,有“颜筋柳骨”之风。由于摩崖的风化,这四字多年来一直被误认为王愚所书。其实,大家认真细致的辨认,便会发现“寿”与“福、康、宁”在书法上有不同之处。据考证,“寿”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王愚所书。“福康宁”却是嘉靖二十七年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夏言所书。可惜的是摩崖上夏言提名已经风化,故这四字被误认为王愚一人所书。
明朝中叶,明王朝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开始走向衰败。昏庸的嘉靖皇帝面对四面楚歌的政局,不整顿朝纲,振兴大业,却受宗教影响,迷信神灵,认为神能拯救一切。封武当为玄岳,祈真武大帝护国佑圣,掀起了一股“玄岳治世”的热潮。夏言是个小官(吏科),由于他生来机敏,认准了皇帝心理,于嘉靖七年上书主张“分祀天下”,建议修筑大型祭坛,这一建议果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夏言立即被擢为侍读学士,接着便青云直上,升为礼部尚书,成为皇上的亲信。
由于全国上下到处筑坛祭神,以至于道观林立,但全国各地灾祸不断,田园荒芜,饿尸遍野。朝廷中一些清醒的官吏为拯救社稷,竭力反对X仙之事。作为才子入阁的夏言,为了表达自己与皇帝一条心,就派了亲信弟子王愚上武当山祭祀真武大帝。王愚上山的主要任务,是将夏言亲笔书写的“天子万年”四个大字,上供神灵(这四字刻于武当山南岩石殿后),祭祀完毕,王愚趁机挥笔写下了一个“寿”字,匆忙之中将年号也忘记题写了。王愚为什么写“寿”字呢?原来他是为嘉靖皇帝祈寿,希望通过同路方士向皇帝传送自己忠君的信息。
嘉靖皇帝很快知道了这次祭祀活动的全部过程,极为赏识夏言,夏言成为明王朝中第一人臣加封上柱国的人。遗憾的是。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异常尖锐、残酷。嘉靖二十年,由于“遭宫婢变”,皇帝从此“移居西内,日求长生,效庙不亲,朝讲尽变。”奸臣严嵩暗中联合同党设计相斗,使夏言连连失利,接着又在皇帝面前大进谗言,终于使夏言获罪。
夏言遭贬后,严嵩继续向皇帝进谗,等待夏言的命运将是诛灭九族。这时,夏言只有通过神灵来拯救自己,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神灵能赐给他一个安“宁”太平的日子,有个健“康”的身体,落个幸福的晚年,就是当前最大的“福”气。他虔诚的亲笔书写了“福康宁”三字,并派专员送上了武当山。
夏言的祈祷,终于唤起了嘉靖皇帝的恻隐之心。嘉靖便下旨,宣告夏言“复少付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仍赴阁办事。”此时夏言威信仍高于严嵩。夏言性格耿直,看不惯朝中那些飞扬跋扈的人,便斥逐奸党,包括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内,“夏言欲发其罪,严嵩父子长跪榻下泣谢。”夏言怜严嵩老臣,故没治罪。谁知酿成大错,反被严家父子及其奸党暗算,嘉靖皇帝终于经不起挑唆,在嘉靖二十七年三月,夏言重新获罪,冬十月,落了个弃市的悲惨结局。
夏言的“福康宁”三字,刚好于王愚的“寿”字相谐成趣。
登上崇台,穿过大殿遗址,方才见到南岩石殿及相关建筑
十六、两仪殿
十七、龙头香
龙头香亦称龙首石。青石作成,通体长2.9米,宽30厘米,横空挑出,下临深壑,龙头朝向金顶,龙头上放一小香炉,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龙身浮雕祥云,造型美观,线条流畅,是古代石雕艺术中极为珍贵的佳作。古时道教信徒为表达对神的虔诚,冒险步入龙背祈福上香,堕崖丧命,不计其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总督湖广部院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以示。
殿外崖前有雕龙石柱,横出栏外2.9米,宽仅30多厘米,上雕盘龙,龙头置一小香炉,俗称龙头香。石殿右下方崛起一峰,上建梳妆台、飞身岩、相传为“真武”舍身成仙之所。过去道教信徒登上龙首烧香求神,常有人跌深谷丧生。到清代康熙年间,在此立了一个石碑,劝戒人们不要去烧龙头香,现在石碑尚存。
十八、南岩石殿
十九、君子万年堂
[太子睡龙床]亦称“君子万年堂”。木雕制成,雕刻精美,堪称艺术佳作。太子睡式造型,又是道教修炼时的养生三式睡法之一。传说太子入武当山修炼时,夜间总是忘不了凡间杂事,他的师傅紫元君送给他一根龙头拐杖,嘱咐他睡觉时放置身边,以安神静养。后来,太子得道成仙,那拐杖便成了龙床,由此,武当山的龙头拐杖也成了道教信徒们的信物了。
南岩左侧真武塑像神座背后,横卧石碑一块,碑额篆字为"大元加封灵跃将军"元朝泰定二年立。
二十、梳妆台
二十一、飞升岩
讲完了这个故事,我要说的是,此故事告诉人们的便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道理,有志者事竟成啊,当然,在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我也衷心地祝愿大家步入云崖,事业有成。
二十三、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