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精美木雕建筑--太仓沙溪龚氏雕花楼-2013.10.23

标签:
太仓沙溪龚氏雕花楼沙溪古镇名人故居吴晓邦故居承德堂 |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
一、江南古镇
“古巷同肩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这幅沙溪水乡风俗画并不亚于同里、周庄。
沙溪始建于元末,当时,市镇繁荣,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到明清时,大批商人应运而生,临水建筑拔地而起,“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莲蕊楼”等古宅名居,充满人文气息。尤其是清乾隆年间富商龚氏古宅,堪称江南一绝,至今保存完好。
太仓旅游景点
太仓沙溪古镇(详见:枕河人家--太仓沙溪古镇--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n5.html
浏河古镇(详见:“天下第一码头”浏河古镇旅游景点大全--2013.11.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7.html)、
太仓城厢镇
详见:“天下粮仓”---太仓城厢镇致和塘-2013.12.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j4v.html。
名人故居:
《张溥宅第》;详见: “明代高官官宅――太仓.张溥宅第-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wa.html
《王锡爵故居及赵孟頫书法碑》;详见:
江南园林:
《弇山园》;详见: “东南第一名园”--太仓弇山园--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sq.html 。
《南园》;详见: “古园新建--太仓南园-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u3.html
沿致和塘寻访三座石拱桥,也顺带参观了几处小遗迹。这是镇洋县界碑。清雍正二年(1724),由于太仓直隶州人口、赋税繁多,因而分出致和塘以北部分,设立镇洋县,县治设在州城内,仍隶属于太仓直隶州管辖,这一建制直到1912年才撤销。
五座元代石拱桥
二、名人故居
有400多个名人的故乡均在沙溪?《隆都沙溪名人录》在沙溪镇政府举行首发仪式,423个不同时代的名人,像蒙太奇镜头鲜活地“浓缩”了沙溪辉煌的历史人文画卷。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好名人文化资源,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中山创建文化强市、打造文化名城的今天,《隆都沙溪名人录》、《乡土抒情》的编辑出版可谓是“添砖加瓦”。沙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特别是近现代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卓有建树,还形成了沙溪自己鲜明的特色。据了解,《隆都沙溪名人录》全书共收录了军政、文化、经济、华侨、港澳台同胞等领域的沙溪古代名人204人、近现代名人219人。
2.1、龚氏雕花楼;详见:“清乾隆精美木雕建筑--太仓沙溪龚氏雕花楼-2013.10.2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si.html 。
2.2、吴晓邦故居;详见:江南古镇“小白楼”--太仓沙溪吴晓邦故居,
2.3、陆京士故居;详见:"江南古镇太仓沙溪名人故居--陆京士故居",
位于沙溪中市街的龚氏雕花厅,为清乾隆年间富商龚氏所建宅院的留存部分。沙溪共有两个雕花厅,一个位于乐荫园(详见:“江南园林--太仓沙溪乐荫园-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ll.html)西侧,俗称雕花厅(月泉厅);另一个就是古龚氏雕花。厅宅共三进12间,总面积800多平方米,每进均有天井,进与进之间有回廊相连。雕花厅为龚氏古宅的第三进——承德堂和京兆馀堂。
3.1、地图
3.2、
雕花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8.8米,进深9.2米,为砖木结构,面积约为110平方米。该厅开阔三间,满厅雕梁画栋,动物、花卉雕刻栩栩如生。梁木四面刻满了柔软美丽的缠枝花浮雕,梁架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云纹仙鹤雕花,有静立状,有跃跃欲飞状,有翩翩起舞状。四角机下对称刻有象、狮、虎、豹四兽,既有辟邪之意,又象征着吉祥。雕塑工艺精湛,充分运用了深雕、浅雕、圆雕、透雕等各种手法,其中云彩蝙蝠、凤凰麒麟、吉象灵兽、奇花异果都栩栩如生,形态优美,堪称古镇极品。目前,该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去古宅修缮中,未得入内。
3.3、承德堂
承德堂,位于雕花厅西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25米,进深10.1米,为砖木结构。面积约为92平方米。承德堂为宅门的主厅堂,雕花较花厅简洁,但结构高大,气派非凡,厅内有厅柱四根,“承德堂”的匾额悬挂在大厅的正中。
3.3.1入口
3.3.3、承德堂大堂
3.3.4、承德堂内院
3.3.5、京兆馀堂
四、沙溪古镇枕河建筑
沙溪古镇的建筑属于临水建筑,“两苍夹一河”的街弄跟其他水乡古镇基本类似。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民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错落有致,街弄交替绵延数公里,这里诉说着沙溪昔日商贸的繁荣。戚浦河上横跨着庵桥、新桥、义兴桥这三座单孔石拱桥,现在为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隐藏在狭弄内的是庵桥,其北堍的过巷更楼和砖石桥门洞,为吴地罕见。
详见:“枕河人家--太仓沙溪古镇--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n5.html。
五、
5.1、义兴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四古桥--义兴桥--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h.html);
5.2、庵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四古桥--庵桥--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f.html);
5.3、新桥又名利济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四古桥--新桥(利济桥)--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j.html)。
5.4、一座近代改建的永新桥俗称亭子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四古桥--永新桥(亭子桥)--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i.html)。
在与老戚浦河支杈里有三新桥:
5.5、陈搏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三新桥--陈搏桥--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m.html);
5.6、候场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三新桥--候场桥--2013.1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q.html)及
5.7、四清桥:
详见:“太仓沙溪古镇三新桥--四清桥(老陈搏桥)--2013.1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mn.html)。古老的桥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古老的桥上人来人往,桥下舟楫相联,天光水色辉映,拱洞连影成圆,两岸古建倒影成片,沙溪水乡古镇风貌更加完美。
六、乐荫园
详见:“江南园林--太仓沙溪乐荫园-2013.11.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591a50102ei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