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2013-01-13 22:38:52)
标签:

万仞宫墙

曲阜明古城墙

曲阜《孔庙》(

仰圣门

分类: 古镇名城古建筑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一、曲阜明城墙

 

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长达两华里又150公尺。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故城是为护卫孔庙而建,始建于1512年,2002年对明故城墙进行恢复建设。

據介紹,明故城建於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是曲阜歷史上第一座用磚砌的城牆。城牆高約9米,周長約4.8公里,城區面積約1.41平方公里。明故城內有孔廟、孔府等幾十處文物古跡。20世紀70年代末,明故城城牆被拆除。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二、地图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三、曲阜古城墙正南门万仞宫墙----仰圣门

 曲阜县城正南门。明正德八年(1513年),为卫守孔庙,以 孔庙为中心营建新县城。庙前原无城门,万历年间始于庙门前辟城门,名仰圣 门。此门平时紧闭,仅帝王亲祭或派人致祭时开启。门砖砌券拱,重门,中有 瓮城。门上有额,刻“万仞宫墙”四字。原额为明代胡缵宗题书,据子贡赞扬 孔子的“夫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命名。今额系清高宗弘历所题, 胡缵宗题额移存庙西矍相圃。门上有重檐城楼,1930年中原大战时被毁, 1989年重建,重檐灰瓦歇山顶。门两侧城墙于1978年春拆除。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3.1、外南门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3.2、瓮城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3.3、内南门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万仞宫墙(wàn rèn gōng qiáng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曾经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释义

围墙有万仞高,用以称颂孔子学识渊博高深,一般人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

来历

《论语·子张第十九》

原文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注释

仞:古代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明。”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演变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就将“数仞”改为“万仞”。明胡缵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阜城的正南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有关传说

相传嘉庆年间,有一狱犯彭山写得一手好字,却因死罪在身,只等秋后问斩
一天,县太爷亲临牢狱,叫彭山书写“万仞宫墙”四字。彭山也是读书人,聪明绝顶,深知死中求生的机会到了。
瞬间,四个字一挥而就,苍劲潇洒,赢得一片喝彩。县太爷正在高兴之中,却越看越不对劲,原来宫字头上少了一点。
他严厉喝道:“这个‘宫’字咋个没有脑壳?”
彭山答道“死囚彭山有没有头还不晓得,奈何一个字无头。”县太爷求字心切,当众说道“宫字有头,本官赦你无罪。”
彭山一听,心中窃喜。我需要的就是你这句话。随手抓起衙役头上的毡帽,饱蘸墨迹,飞起一脚,那毡帽不高不低,不偏不倚,刚好落在宫字头上,成了一个大大的圆点。

四、鼓楼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曲阜明古城墙及万仞宫墙-2012.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