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2012-02-24 12:24:07)
标签:

上海博物馆

中国古代青铜馆

鸟兽龙纹壶

晋侯苏编钟

文化

转变期青铜器

分类: 游山玩水暴走路上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是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当观众进入中国古代青铜馆时,馆内古色古香的深墨绿色的色调,古朴典雅的木质展柜,以及顶部的射灯和柜内的灯光照明所营造出的气氛,散发出浓郁的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在1200平方米的展室内,陈列了400余件精美的青铜器,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整个展馆分为7部分,分别为:

   1、萌生期青铜器   2、育成期青铜器   3、鼎盛期青铜器   4、转变期青铜器   5、更新期青铜器

   6、边远地区的青铜艺术   7、中国青铜器的冶铸技术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四》 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的器型开始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

大克鼎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也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大克鼎为西周后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都属于一个名叫克的贵族。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齐侯匜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晋侯苏编钟 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最后两钟为2行11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1992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1993年初,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青铜馆》(四)转变期青铜器-2012.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