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记泰山岱庙(东狱庙)碑林篇-我的老家系列--2012.1.19

标签:
泰山岱庙碑林篇东狱庙天贶殿碑张迁碑秦李斯小篆碑孙夫人碑文化 |
分类: 游山玩水暴走路上 |
一、“岱庙碑林”
门两侧有碑碣21块。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三、唐槐院碑碣
唐槐院位于岱庙西,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原有延禧殿,旧称延禧殿院,清末时殿废,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西树立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别有一番情境。
四、汉柏院碑碣
五、
六、东御座碑碣
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东御座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
6.1、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
6.2、西侧《泰山秦刻石》--李斯碑
七、天贶殿碑碣
八、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
8.2、西碑廊--汉画像石
西侧廊内陈列的48块汉画像石,是自1960年以来几次清理大汶口和旧县东的汉画像石墓而集。这些汉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的反映车马出行、乐舞百戏等社会生活;有的描述神话故事;也有反映历史人物的,画面图案工整,造型生动,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国传统的画技同线刻、浮雕揉合一体,体现出古拙质朴、雄健壮美的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东汉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九、天贶殿前院碑碣
1990年钟楼更为鼓楼,辟为古币展室。大殿东侧北廊内1989年辟为封禅蜡像馆,塑宋真宗、王旦、王钦若等19尊蜡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十、雨花道院石刻园新建碑碣





游客们欣赏着,谈论着,走累了,就坐在园内造型精巧的石凳石桌上小憩片刻,默默地体会那份古雅与静谧。还有的在石刻园南侧的仿古长廊和凉亭内休息观景,参与互动项目--拿起笔来以水为墨在石桌上摹写、捶拓经石峪大字。许多游客已经禁不住动手拓出了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