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萨小记(28)读谱重要
(2023-04-30 20:31:24)
标签:
半音变调节奏感乐理共情 |
学萨一年多,萨克斯演奏技巧本身是有长进,但是总感觉太慢,有些应该能够学会的曲子,应该够掌握的技巧还没有,或不够熟练,包括对乐曲的理解,音色的展现技巧都还差的很远。但是,一年来,有一项技术倒是相对来说有了大的提升,甚至可以说是质的飞跃,那就是识谱能力,特别是在学习了五线谱并有了粗浅的认识之后,我对简谱的视唱能力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以前,我不能说完全是简谱的谱盲,但是的的确确也只能说是初识,面对简谱,我只能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念,对时值基本没有概念,对一些有些难度的大小切分,前8后16等就更是一头雾水了。现在好多了,上述这些基本技巧我也能够略识一二,拿到一个曲谱,稍作准备,就可以慢慢地哼唱出来,要是跟着动态谱,那识谱的速度就更快些。
这是个极好的进步和开端,对我而言,对乐曲的感悟就晋了一阶了。
这两天,我正在尝试一个新的练习方法,就是在吹奏之前,先要读一遍谱,有时候是两遍甚至是三遍。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
以前,我在练习时,往往拿起萨克斯就吹,这样的话,第一遍往往是错误百出的,有时候甚至都顺不下来,往往是来回来折腾几遍,才算是找到一点感觉,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些天,我开始改变习惯,先不忙着吹,而是视唱,照着谱子,打着节拍,唱一遍,或几遍。在视唱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节奏,找到旋律的感觉,找到指法和嘴型的位置,找到乐曲的韵味。视唱完了,再上手吹奏,感觉顺畅多了,往往一遍就能够顺下来。而且基本准确。
视唱曲谱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纠正此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没有视唱,没有对曲谱的认真阅读,只是在跟着示范练了几遍就自己上手吹奏,我以为我吹对了,听上去也好听,而慢慢在阅读曲谱后发现,我实际上是吹错的。出现这样的问题,说明我学习上的草率和马虎,也说明我的乐感听力并不敏锐,这就更需要我认真视唱,认真读谱。
这应该是一条正确的,事半功倍的学习路径。
跟读谱有一定的相似的关联,经常地鉴赏听歌,也可以提高我们演奏的水平。有一些歌曲改变的萨克斯曲,当我们不太熟悉歌曲的创作背景,不太了解曲子本身的艺术风格的来历,不太熟悉首唱者或者经典传唱者处理歌曲的技巧和独特之处,当我们抽离了这些乐曲背后的情感故事生动内涵之后,我们在演奏时就会变得很干瘪,很机械,很物理。随着演奏次数的增加,技巧掌握的越来越娴熟,但是,乐曲个中的滋味却有可能越来越寡淡,就像在喝一杯白开水。我们在认真读谱,在认真鉴赏原作曲风,在了解原作的创作背景之后,我们再来吹奏,就突然觉得原本白生生,干巴巴的乐曲有了无穷无尽的生命,有了四处奔突的能量,有了色彩丰富斑斓浪漫的画面感,原本一个曲子像是光板溜滑东西拿捏不住,而现在则突然它变得实实在在,可触可摸,能感能受。抓得住,拿得起。以《微风细雨》为例,歌词写得很美,旋律也很动听,“微风吹着浮云,细雨漫漫飘落大地,淋着你淋着我,淋的世界充满诗意”。我老早会吹这个曲子了,每天的练习时,也都会吹一吹,但就是没有太大的感觉,每次都平平过,就好像可有可无,甚至到后来我都不太想吹它,想把它删掉。但是某一天我看到了王菲现场演唱这首歌的视频,听着听着,突然就生出了另外的感觉,再拿起萨克斯来吹时,忽然间就有了一种新鲜而又似曾相似,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画面感有了,饱满的情绪来了,这样的感觉很不错。
这大概是某种共情,某种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