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维维摇滚版的西游记主题曲到底如何?

(2019-09-16 19:38:00)
标签:

谭维维

华阴老腔

西游记

主题曲

经典

分类: 娱乐
央视中秋晚会上谭维维演唱的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受到了网络热议,有些话还很重,很不好听。后来歌曲的原作者也提出批评,发文质问其为何未经授权擅自改编,表示“保护中华民族经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云云。


谭维维摇滚版的西游记主题曲到底如何?


前几天央视中秋晚会我是在网路上看的回放,说实话,大部分节目都没有什么较深的印象了,只有少数几首歌音尤在耳,其中,就有谭维维演唱的摇滚版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现在回想第一感觉:不错,西游记主题曲还能这么唱,传统唱法+摇滚,有意思。当然,虽说有好感,可也未被惊艳,至少没有华阴老腔那种震撼。


我对流行歌曲不熟悉,也谈不上喜欢,因此对谭维维这一类歌手不甚了了。但是,只从她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拿了一把镲子,将现代摇滚曲风与古拙的华阴老腔相结合,那一声”女娲娘娘补了天“吼出口,我对她的印象全变了,一曲下来,听得人目瞪口呆,听得人热血沸腾,听得人酣畅淋漓。我想这是传统艺术的力量,是现代摇滚的力量,是两者水乳交融的嬗变升华,也是谭维维个人艺术风格的一个基因突变。


说回到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和上述这个分歧,首先,我必须说明,我同意原作者提出的指责,要对一个作品进行改编重新创作,必须得到授权,也就是说:没有得到授权就擅自作出改编,这无论如何不应该。至于是不是侵犯原作者的合法权益那是法律专家们的事情,我们门外汉姑且不论。


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一曲承载亿万民众心声的歌曲,怎么褒扬它都不为过。正因为它在民众心目中太熟悉了,太神圣了,所以,蒋大为版的传统唱法早已声入人心,早已固定凝结,包括旋律,音调,感觉,一点一滴都不曾改变,也不能改变,稍有改变,就不是它了。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元化,一些人固守自己的理念,坚持自己的感觉,他们把这样的执著称为守望。他们认为,经典不能有丝毫的走样,更别说是刻意的改编,否则就是对经典的亵渎,对经典的侮辱。


对这一类人,我们表示出极大的尊敬和崇拜,他们的坚守需要勇气和力量。


但是,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仅仅是这样的坚守,或者说,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经典,将对经典的重新解读,重新演绎,以期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生命力这样的行为列为禁区的话,这同样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具体到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用新的艺术风格融入旧的经典,将经典的风范重新定义,用多维的视角来发现开拓旧的经典崭新的美,这样做,不但无损原作的经典意义,无损原作的伟大,反而让经典更成其为辉煌,这无疑是件具有千秋万代意义的大好事。


当然,我们要反对那些对经典不负责任的恶搞,对经典毫无下限的歪曲。这些年,我们经常可见,一些所谓的艺术家在翻拍翻唱改编的幌子招摇下,做了很多亵渎歪曲毁损经典的事情,我们强烈谴责他们,但是,在谭维维摇滚版的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我们看不到这些,我们不能把那些下作的事情扣到这首歌上。至于说,这样的改编,有没有瑕疵,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包括演出时谭维维一身皮装独根发辫是不是合适,这还都是可以商榷的。


86版央视《西游记》的音乐,的确很经典,其实,也很多元化。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是传统民歌曲风,但胡寅寅演唱的《大圣歌》就浑然不同,“哈......腾云驾雾/追风逐电/一个跟头/十万八千/火眼金睛/铜头铁肩/威风凛凛/大圣齐天",那曲风,今天听来也有几分摇滚的意思。还有,那首著名的《女儿情》,尽管有些改编的确有些流俗,特别是被某些相声演员拿来戏谑演唱,的确格调不高,但是,正儿八经唱来,还是很委婉很甜糯的,不失为一首好情歌。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说明,当年《西游记》的音乐原本就是风格多样化的,那么多插曲并未拘泥于哪一种曲风。艺术本就应该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这才叫百花齐放。不能因为对经典有情结就不让改编,一个音符都不能动,也不能因为不喜欢某种曲风某些改编方式就扣上亵渎经典的帽子。


可能,你听着不舒服,不喜欢,别人喜欢呢?你得尊重别人的喜好,这才是对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