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拎鞋坐公交”事件的一点反思

标签:
拎鞋坐车道德绑架反思 |
分类: 观察 |
据微信公众号“贵州都市报”6月5日报道,6月2日,德江县一老人因鞋底粘有泥土,被公交车司机要求擦干净后乘坐下一趟车的视频在微信群疯传,经当地运政部门核实此事属实,目前涉事驾驶员已被责令解聘。
此事经网络传播,引起了较大反响。视频那位大爷拎着鞋子小心翼翼在车厢内行走的样子,看着让人不忍。于是网络上一片声指责那位不善的司机。现在,运管公司也对这位司机做了解聘且两年内不得从事公交营运工作的处罚,舆情波澜有所减弱了,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
然,我还是有话说。
说这个司机,到底有没有犯错,处罚他到底冤是不冤?
在我看来,这位司机要大爷清理干净鞋底污泥再乘下一班车的理由,大约是执行要保持车厢内整洁干净这样的要求。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我虽然不知道德江县公交车的具体情况,但是按照一般常理,但凡公交车内,都会有类似的规定的。车厢内是不是干净整洁,是考核司乘人员工作业绩的条件之一。这位司机要大爷清理干净鞋底污泥,这个做法本身没有错。
那么,这位司机为什么又受罚了呢?
大约问题出在这位司机执行这个规定的具体环节上,比如,说了不该说的话,语气生硬甚至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假如,这位司机真的这么说这么做了,那么,给他那样的处罚也是咎由自取,应当应分的。可惜,关于这一点,目前我们不得而知,相关报道也语焉不详。我们所知道的是,大爷干脆脱了鞋子光着脚上了车。而且,最关键的是有人将这一幕,拍了视频传上网络。
这就让这个事情转向了另外一个层面。看着这则视频,谁都会同情这位光着脚丫背着巨大的背篓在车厢里行走的大爷,谁都会谴责这位司机不通情理,不知变通,不是良善之辈。于是,这个司机就到网络唾沫中被解聘了。
很显然,对这位司机的谴责痛斥乃至处罚,其标准是基于道德规范的。
这里,执行制度规定和道德审判之间,出生了落差和矛盾。
我们注意到相关报道中的一句话,说“该驾驶员的不良行为违反了城市公共客运管理相关规定,损坏了德江公交行业形象,并造成了不良负面影响”。上级管理部门是依照损害行业形象来处罚司机,这顶帽子很大,也很虚泛,什么都可以让里面装,戴上了也无话可辨。而且,从平复舆情的角度,这样做也很有效。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罚对司机来说,有失公允。
他毕竟是在执行相关的规定,假如这样的行为导致的结果是解雇,那么,下次再遇上这样这样的情况,司乘人员怎么办?劝告阻止还是听之任之?劝告应该把握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话语态度?对执行规定的司乘人员的处罚是不是会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甚至纵容了那些不文明行为?
这让我联想到那起著名的电梯里劝烟被劝者发病死亡的事件。那位劝烟的医生做了正确的事情,尽管有可能用词不当,行为失当,但是他的逻辑支点是正确的,电梯里不该吸烟。至于那位吸烟者因为在劝与吸的争执中发病乃至死亡,其诱因自然是劝烟,但是,错却不在劝烟本身。错就错在医生不知道这位吸烟者有病,错就错在医生坚持劝告而不是适可而止,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吸烟者做了错事而且坚持错误不改悔。
把这两件事情对比着看,很显然,司机和医生行为本身没有错,错在用了不适当的手段,错在可能对引发的结果没有估量上。
就舆情而言,在本案中,上传大爷拎着鞋子坐公交车视频的人有一颗对百姓大众的同情心,这大概没有错,但是,殊不知,这样的做的结果,却是在道德层面上让司机失分被动,没有了他行为本身具有的正当性、合理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