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刘长庚的平顶言论吧。。
(2016-06-01 17:09:27)
标签:
聚会领袖平顶之上撕逼 |
分类: 电视 |
首次真人热议栏昨晚上演,我没有看全直播,以为又是一干粉丝上去拍照递纸条表忠心,所以,兴趣不大。后来看了饭团的言论,才知道,这次上去的人,有几位还是有些来头的,说得问题也带些思考,于是,就又翻检出花絮来看,补上一课。
其他人不知道,五人小组中,刘长庚有些头衔,博士,复旦毕业,最佳辩手,最佳教师等等。昨晚,忝列主持人,一番言论倒也是慷慨激扬,博得满屏弹幕喝彩—自然,这些喝彩来自两大粉丝群:韦粉和彬粉。刘博士深谙现代传播之道,知道谁的粉丝多,更知道该怎么讨好他们,以博美誉。但是,我们还是得说,刘博士的话,好听有余,逻辑不足,失之偏颇,难言公正。
首先,刘博士想摆出自己看节目很多,不会偏听偏信。他举出他夫人的例子,说光是听脚步声就能够知道是谁。还说,粉丝都说这一年他们都过着每天48小时的生活。以此来证明。粉丝是公正的,客观的,是非常熟悉平顶每个居民的生活的,非常清楚平顶发生的故事的,这个证明过程就存在很大逻辑漏洞。或许刘博士的夫人能够光凭脚步声就辨别出哪个居民,这是真的,但那只能说,刘夫人是铁粉,而且具有特异功能,问题是,这样级别的特粉有多少?不会是1400万+700多万的粉丝都是这样的吧?此其一。其二,哪怕粉丝一天真的24小时不吃不喝都盯住直播,那相对120个摄像头所捕捉到的信息,相对居民生活15X24小时,每个粉丝所掌握的信息量是非常少的。其三,节目2组播出的信号,是经过节目组的导播精心挑选的,也就是说,粉丝看到的直播以为是原生态的,其实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编排的。这一方面节目组有剧情安排的需要,会做主观的主动的取舍,另一方面,编导也是人,而且是一群没有特别训练能够摒弃一切主观意愿,纯粹客观公正地将15个居民生活原原本本呈现给粉丝的年轻人—这倒不是这些年轻人没本事,而是国内的传播学院压根儿就不教授学生如何展示真相。关于这种传播学上所谓的信息衰减,想必刘博士更加清楚,所以,这个时候,刘博士号称自己是客观公正的,要居民们放心的话,听上去不那么靠谱。
其次,刘博士对居民的看法,证明,他前述所谓的客观公正是一句空话,会后,他与韦泽华个别交谈再次证明他只是一个韦粉,彬粉,同时,也是郑义和张守望的黑粉。其实,作为韦粉,彬粉也没有什么,喜欢韦泽华这样的青年才俊,不是丢人的事情,只要他不吃自己夫人能够听声音辨别出韦泽华脚步声的醋就可以了。他说韦泽华是最爱平顶的人,这个称号就大有问题。这里,也是刘博士的逻辑出了问题,既然韦则华是最爱平顶的人,那么,他成为阻碍平顶发展又该如何解释呢?一个那么爱平顶的人,怎么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呢?如果他成为发展阻力了,我们就可以反过来说,他不爱这个平顶的,他只是爱他自己。他在谈到彬子时,说彬子很聪明,彬子是平顶居民中掌握各种信息最全的人,同时,彬子很善良。说彬子聪明我不反对,说彬子最熟悉平顶内外的情况我也同意,但是,说彬子最善良,打死我也不信。在我看,以彬子的聪明,以彬子灵敏的嗅觉和不屈不挠获取情报的手段,他成为平顶包打听,情报处长不足为奇,他曾经戏谑地说自己睡在谷仓外面,是为了偷听电池房的信息,虽然大家都把这个作为玩笑,但是,以他的小人性格,做这样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事情。曾经网上有人说韦泽华躲在大池塘偷听别人的谈话,其实,真正会偷听的,只有彬子。每次只要来人,只要来信,最先跑出去的,大概都有彬子。李有才出去后写回信来,明明写给大家,信封上写着彬子,只是请彬子转交给大家而已,彬子却自己藏起来,不给大家看,也不原原本本读给大家听,很多彬粉都以彬子善良不想让郑义太难堪为由来解读,我却看到彬子有意制造信息落差,自己独享信息,占据舆论高地的良苦用心。我一直以为,彬子出去不当间谍是屈才了。说到彬子善良,刘博士用了他曾经帮助过人来就举例,我们同样可以举出他攻击别人,为难甚至刁难其他居民的例子。他攻击过花姨,高峰,崔叔,吴春飞,邱子健,訾鹏,丫丫,吕日阳。他与郑义,韦泽华的过节,也很难简单地用工作上的分歧来解释。特别是他攻击丫丫,与吕日阳反目成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处世哲学。说到底,一个自私的人,是不可能善良的,至少不会那么善良。即便是他看上去帮助人,只要我们仔细想想他隐藏在背后的良苦用心,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并不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而是踩着别人的肩膀上位而已。
再来说说刘博士对郑义,訾鹏,张守望的点评吧。
刘博士是个聪明人,当大家聚在一起时,他没更多地批评郑义,其实,他对郑义的评价是很低的,这从会后他与韦泽华个别交谈时,他对郑义咬牙切齿的指责上可见一斑。当然,刘博士作为一个人,对郑义有看法,心生厌恶也是正常的,谁也不能说不能说郑义的坏话,问题是,既然刘博士认为韦泽华后期已经成为了平顶发展的阻力,那么,韦泽华到底阻碍了谁呢?后期平顶的发展是谁在主导呢?我想,如果,客观公正地评价郑义的话,刘博士既要指出他的不足、缺点甚至是毛病,也必须要指出他的功劳,也不能说缺点恨之入骨,说成绩轻轻掠过。从旁观者的角度说,刘博士说郑义的问题我们听的进去,郑义的问题毛病劣迹不少,但是,我们以为不能就此否定他的功劳。
至于刘博士说张守望已经落到一个套子里的说法,在我看来,也有些勉强,所谓套子可能谁都会有,如果说那是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套子的话,那么,这个套子很重要。一个人的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的人也是很没有力量的。刘博士对张守望的看法,也是源自于自己的套子,因为他对韦泽华有那样的认识评价,那么,对站在韦泽华反面的人,结论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我不认为张守望是个拔尖的人才,但是,至少他是有个有独立思想,能够冷静观察的人,即便是在韦泽华寻衅追着骂人的时候,张守望也没有失去理智,这一点,我很佩服他。
对訾鹏的评价我是基本同意刘博士意见的,不过,对訾鹏前后变化的原因的分析稍有不同,在我看来,訾鹏起变化的原因要更早些,他说是有了李有才事件才导致他不再中庸,这是搞乱了顺序,应该是訾鹏先有了变化,心里产生波动后,才有了评价郭辉画的事件,才有了李有才事件。
最后,再谈一点关于大小项目的制度。其实,刘博士忘记了一点,这个节目叫《我们15个》,而不是叫《韦泽华(彬子)在平顶的一年》,这是有道理的。刘博士说得好,一个让全体成员都牺牲自我的集体,一定不是好集体。这话对。但是,只是一半,如果一个集体只有自我,没有集体目标,没有集体奋斗,也就不成为集体了。韦泽华说了,最后只有彬子一个人在小项目里,大小项目名存实亡,这至少说明,大小项目不是一个好项目制度吧?这个时候,再说,大小项目是好制度,连韦泽华都听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