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4日新闻点评
(2016-03-15 11:11:25)
标签:
新闻点评主题报道短板文化 |
分类: 电视 |
本周新闻中,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主题策划较多,份量较重,教育科技频道的直播连线也在做不断的调试,整体感觉,新闻力度和可看性都还不错。
一、《金华新闻联播》和《金华新观察》
《金华新闻联播》中开设的“县市区一把手访谈”专栏,与其他媒体联动,通过对县市区委书记的专访,充分反映了在共建金华这个主题下各地的思路和做法,节目做得很有厚度。作为主流媒体,这样的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全局的报道很有必要,能够体现媒体自身的价值。当然,若以更高标准论,从提升空间的角度说,如何增强这类主题报道的可看性,让报道做得既有深度厚度,又有广大观众看得懂看得牢的视角和叙述方式,还是值得研究的。囿于人力物力的局促,这些节目还比较简陋,比较粗放,多少有些被动应付的感觉。比如没有选择更好的新闻切入点,不能以小见大,先声夺人;比如平铺直叙,形式结构过于板结;比如没有必要的与被采访者的交流互动,既称访谈却只有谈而无访等等。
关于如何做好这类主题报道,以下几个问题似乎可以作为破题的路径:一是进一步提升做节目的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二是巩固扩大记者编辑的人脉关系,善于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这样的新闻资源是媒体重要的竞争力之一,也是做好新闻的基础性工作;三是要有精品创作的态度。四是要加强与各县市台的合作。
另外,省市主要领导的一些工作性报道,也大都及时,中规中矩,值得肯定。不过,关于赵光君的新闻用了很多空镜头,似乎有点游离的感觉,个人以为不甚妥当。
《金华新观察》应该在新闻性上下一番功夫。远离新闻热点,观察的意义就会削弱。像周一的金华刀削面机上央视这样的内容,就感觉新闻的硬度不够,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强。
二、《百姓零距离》
《百姓零距离》积极调试各种直播连线,值得肯定。几位现场出镜的记者可圈可点,各有特色。其中,叶专的临场更加自然,流畅些,她能够现场捕捉生动的细节,让直播活泛起来。像3月8日在通济桥头4G连线,虽然最后因为技术原因短线了,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相对来说,3月10日孝顺中街直播舞龙灯的直播,整个连线过程就过于紧张零乱,记者也有些词不达意。吕奇的直播可以尝试换一个方式或者地点,可能会更顺畅自然。
此外,万佛塔附近发现民国时期古井的新闻,如果能够突出这口古井的新闻价值—是目前为止市区发现的直径最大的古井这一点,新闻会显得更加专业些。
箬阳小学学生到安地仙源湖小学读书的话题,还可以再做。
三、《小马开讲》
在送茶花进社区的活动中,一个观众对小马说,以前小马点评很敢说,现在有些话不敢说了。我们理解观众的要求,也体谅小马的无奈。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的啮合点。这可能需要敏锐的嗅觉,需要技巧,需要一点勇气。希望小马继续努力。
四、题外话
现在都说要寻找短板,补齐短板。上述所列,是不是各栏目的短板呢?比如提升主题报道的可看性,比如加强直播报道的组织策划,比如加强记者主持人直播连线的训练,比如提高单条新闻的质量特别是新闻价值的提炼挖掘,比如继续保持小马点评的力道。等等。当然,比发现短板更为重要的是补齐短板,这方面,可以发力的地方还很多,必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