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1月4日新闻点评

(2016-01-04 11:00:05)
标签:

新闻

点评

分类: 电视

2016年1月4日新闻点评

本周跨年。

 

一、12月28日的《金华新闻联播》报道了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我市外贸出口的情况,是由义乌台、永康台上送的新闻,做的不错。问题是这只是义乌、永康两地的情况,作为金华台,应该报道全市的情况。这里有一个新闻采访与新闻编辑的分工合作问题。如果编辑能够及时与负责新闻采访派工的主任及时沟通,由我们的记者就全市的情况作一点采访,或者加一点专家的分析观察之类的,这个新闻就会显得全面厚实。现在这样的把收到的两条新闻捏在一起,做成这个样子,编辑已经是花了一点心思了,但没有做到点子上。这样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优质新闻资源的浪费。这个问题是老问题了,如果编辑不参与采访,管采访的不问当日新闻的总体安排,没有形成一个大编辑部概念,没有一个统筹策划,整体谋篇的概念,这样的情况还是重复出现。

 

新闻编辑与新闻采访相对脱节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从12月29日《金华新闻联播》报道中发现一些痕迹。比如这一天的新闻中,有义乌发放全国首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的新闻。有一些宏观的问题,一些值得思考的,有意思的问题没有回答,新闻做薄了。可能是记者没有发祥这个新闻的指向性意义。如果我们的编辑能够就这些问题与上送的台商议下,增加些内容,就会好些。不能送什么播什么,要学会加工提升。

 

二、12月29日《小马开讲》播出了网传永康女学生被同学侮辱视频的新闻。这样的事件,有很高的关注度,就新闻的评论而言,评论空间也很大。小马开讲的编后评论总体上说不错。

 

关于《小马开讲》的新闻,一直做的比较扎实,写稿采访评论都比较到位。当然,有时也会有新闻质量的起伏。比如,12月30日的两条新闻,在逻辑上就不够严谨。一条是洞溪工业园区的排污问题的新闻,另一条是市区一个居民反楼下汗蒸馆漏气向她家排气的新闻。前者记者与环保志愿者一起察看了污染现场之后,找到了一家企业,但是找不到这个企业的排污口,记者无法确定是这家企业排污。虽然没有直接证据,却还是把污染现场与这个企业连在一起,新闻的导向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报道缺乏逻辑说服力。汗蒸馆的新闻最后也没有说明,到底是不是汗蒸馆漏气。

 

新闻的逻辑性错误其实是新闻要素的缺损,洞溪工业园污染的新闻缺乏直接的有效的证据,新闻要素上缺了一环,汗蒸馆新闻也是一样,给人感觉是一笔糊涂账。

 

三、总结下。

 

1、要完善大编辑部的概念。要建立大金华新闻的概念。

 

2、重视基本功。从新闻的基本要求做起。

 

3、美化荧屏。记者出镜不理想。门槛太低,至少普通话得标准,口齿得流利吧?这些都达不到,更不要说高颜值了。有些可以训练,有些则只能换掉。

 

美化荧屏的第二点是演播室的背景、字幕图表等,这方面有好有坏,总得来说,像《金华新闻联播》的背景有进步,字幕图表也有大的提升。但是,个别栏目的背景不好看,有点low,感觉是几十年前的背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