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公开和做秀的区别

标签:
电视问政做秀官员管理权力制约时评 |
分类: 电视 |
湖南经视的《经视问政》节目,近日因为有官员在节目现场被停职而大火,引发争议。赞之者曰动真格,斥之者谓之做秀,更有质疑其程序的合规性合法性。
电视问政节目从2005年发轫以来,在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强力推动下,迅速窜红。它的热播,有诸多原因,包括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这里,有地方领导治理贪腐、慵懒树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有来自百姓期待政府机关改变作风方便办事的需要,也有传统媒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需要等等。从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各种节目来看,这些节目的确非常有冲击力,节目对有问题官员和部门的曝光批评从而导致官员直接受处罚成为节目的劲爆点。对此,有人提出,这样的做法看着的确过瘾,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从平复社会舆论的角度说,都非常需要,但是,就干部组织管理的角度说,又是超常规的,难免存在程序上的漏洞。今后,如何解决好斩立决现场办公与规范操作程序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确切中要害。所谓问政不光是问,关键是要问出结果,如果没有结果,光是面子上问一问,就是指标不治本。而且关键的是,一定要在现场出结果,这样的才能达到最大的传播效应,最大展示党委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在老百姓看来,面对这样的慵政、恶政,不采取毅然决然的措施手段,就是对错误乃至罪过的姑息纵容。所以,百姓需要这样的斩立决,需要这样说到做到的态度。试想一下,在节目中展现了存在的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又是铁板钉钉之后,到场的领导却态度暧昧犹豫,期期艾艾,表态要研究研究,或者说一些大话套话亡顾左右而言他,那么,这个领导的公信力就没有了,哪怕他信誓旦旦地说节目下来之后我们一定严肃按照有关规定有关法律绝不袒护姑息也没有用,人们还是会心生疑虑。这样的事情,百姓注重的是实效而不是说的言论,是雷厉风行的作风而不是拖拖拉拉的斟酌研究。很显然,电视问政节目,特别是直播的此类节目,与百姓愿望诉求最为契合,这类节目受到高度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中国的事情是讲究规矩的,程序很重要。特别是在官员的组织管理程序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这是任人唯贤的制度性保证。这个管理程序中,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避免一个人说了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任用一个官员是这样,罢免一个官员也是。在电视问政节目的现场,某个主要领导一个人,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官员的去留升降,这不是草率的问题,而是违反了工作程序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官员管理的程序就是为了避免因为个人因素导致的失误弊端,恰恰在电视问政这一类节目中,这样的程序公正规范被打破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特殊的情况,可以破例呢?就像在战场上,面对特殊情况,火线提拔,或者就地免职,或者极端一点就地正法呢?我不是军人,不知道现代战争中还会不会遇上这样的情况。从理论上说,好像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也说得过去,在那种非常状况下,再要执行严格的繁复的程序,似乎不太可能,只能特事特办。电视问政类节目现场,是不是属于这样的非常状况呢?能不能适用非常规的程序呢?
在我看来应该是可以的。所谓的严格执行程序,按部就班办理,是为了避免随意性,避免因为个人好恶擅自决定的弊端,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暗箱操作,做黑幕交易。在电视问政的现场,在这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时空,作出一个决定,是相当程度上的公开透明,可以保持相当程度上的客观公正。虽然不能说绝对公正公开,但是只要节目操作得当,完全可以让所有参与者真正掌握了解事实真相,做到服众。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程序不公正的不足。说到底,电视媒体作这样的节目就是为了避免在此类问题上的暗箱操作内幕交易,所谓把权力关到笼子里,做到政务公开透明。虽然我们不能保证电视问政节目这样罢免官员的方式能够百分百正确,就像严格走程序管理干部也会出现失误漏洞一样,这样的方式也可能出现差池,但是至少我们大家都看到了过程了,如果罢免官员错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有时候,我们的工作可能就是用一个小的漏洞去弥补另外一个大的漏洞,用小的代价换取好的结果。电视问政节目中这样的案例,可能就是这样。
这也是所谓做秀和真正的政务公开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