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开香会陷阱?

标签:
军事时评香格里拉对话国家安全陷阱 |
分类: 观察 |
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SLD)在前所未有的激烈争论中结束。
旅美学者寒竹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说,香格里拉对话是英美战略机构为中国布下的一个陷阱,中国已经深陷其中。无论中国怎样高度评价自己在这次会上的表现,中国在会上的所得其实少于所失。
在回顾了香会的历史之后,寒竹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许多邻国都有领土或领海纠纷。面对众多的领土与领海纠纷,中国历来的战略选择是坚持双边谈判,拒绝多边谈判。但中国一旦进入香格里拉对话这个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对话平台,立即同时面临跟所有与中国有领土、领海有纠纷的国家对话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在会上捍卫自己的领土、领海的言论可能同时引发许多与会者的不满和指责;但中国又不可能听任其他国家在领土和领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而不作出反应。更为艰难的是,此时中国已经没有退路。如果中国因为跟美日及周边国家的纷争而退出香格里拉对话,西方必定会抓住这个机会把中国比附为日本当年退出国联,从而达到妖魔化中国的战略目标。如果中国只是这个会议的参加者而非议题和议程的设定者之一,中国在其间的困境就难以避免。
寒竹指出,面对这样的陷阱,从目前来看,中国至少有几件事是可以做的: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亚洲既有国际安全组织。做好真正意义的亚洲人的亚洲安全组织--亚信峰会。继续推动东盟地区论坛和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与此同时,有意降低香会对中国的重要性。第二,逐渐改变由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香格里拉对话的局面。中国必须参与该机构的议题与程序的设置。
寒竹的文章说得很有道理。
本届香格里拉对话结束之后,对包括解放军副总长王冠中和前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等官员在会上的表现,国内的媒体和国外的媒体看法和评价有所不同,正如寒竹文章中所说,所谓香会是由欧美战略结构主导的平台。这样的性质注定了中国一旦参会只能是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香会就像欧美组织的针对中国的批斗会。作为西方媒体,自然会站在欧美的战略立场上,对批斗对象的一举一动提出批评性意见。中国如果不加以反驳辩解,他们会认为中国人心虚理亏不敢张扬。如果中国据理力争理直气壮亮明观点,那他们又会说中国无理取闹以势压人,中国在香会上横竖都不是。很明显,在这里,西方媒体自认为是站在了国际法的制高点,舆论的制高点上。就这一点而言,中国人的确吃亏不小。
当然,作为国内的媒体,我们自然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明中国的外交立场和国防观念,揭穿欧美战略机构的良苦用心。很显然,这与西方媒体有着本质上的对立,两者基本上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基本上各说各话。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进入西方媒体的话语体系,我们能够将自己的观点理念用西方人能够听得懂的话语表达出来,并且能够为西方大众接受。如果这不是一个根本不可能性完成的任务,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是坚持以我为主一成不变,还是因时制宜适当调整?也许,坚持自己的话语方式,是容易的简单的,调整和改变存在风险,但是,关键看改变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必须的,是不是符合长远利益。
这就不光是在香会上我们怎么做的问题,在我们主导的亚信上,在其他一切国际对话场合都将面临这样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能彻底摆脱被动尴尬的局面,才能真正避免落入别人设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