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2014-05-06 17:25:08)
标签:

旅游

安昌

古镇

绍兴师爷

分类: 旅游

在绍兴,在古镇安昌,再次印证了那句老话,旅游不必在乎目的地,应该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石板铺就的地面泛出青光,很有年代感。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绍兴师爷就是这样的,精瘦,精明。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就当我是一个来讨教的访客吧~~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只有船,没有竹子的乌篷。只有艄公,没有船娘,这个不是~~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绍兴师爷很酷,很艺术,也很配合,见到有人拍照,主动摆起pose,看来职业素养很高。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用鼻子嗅美味,而不是舌尖。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黑白安昌,幽静古镇。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

行走绍兴之二:古镇安昌对不起,打扰了古镇居民的清闲。

听说安昌古镇是在很早之前,但是一直未能成行,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看到对这里的评价,褒贬不一,问了很多人,都说不清楚,说好的不知道为何奇妙,说坏的也不知道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单位里旅游公司的美女老总,好像也是语焉不详。或许她想说这个地方不值得一游,可是她支支吾吾到底也没有说个原委。不过,我骨子里还是对安昌古镇情有独钟的,两个原因,一个是这里的水乡古镇风貌,二是这里据说是绍兴师爷的故里。单凭着这两条,就有足够的理由去看看。

 

安昌古镇绍兴柯桥,是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几经焚毁几次重建。数百年来,这里棉、布、米集散旺盛,直到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33家,蔚为越北大市重镇。沿河而建的老街长达1747米,河南面为民居,河北面店铺林立,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

 

脚踏在泛出青色的旧石板路上,穿行过翻轩骑楼、拱桥石梁、台门弄堂,聆听高亢清脆的叫卖吆喝声和乌篷船滑过水面咿咿呀呀的桨声,虽然时值正午,阳光直射明朗,但在我们眼前,繁华灿灿尽数褪去,只留岁月沧桑之斑斓。

 

我们依靠嗅觉在感受安昌腊肠透出的水乡美味,这时候,我们不需要舌尖的味蕾。

 

我们想伸手拉住绍兴师爷的手,问问他们,是如何运用智慧和狡黠帮助主公成就伟业的。抑或这样的灵泛只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现实中的绍兴师爷只是混吃混喝,善于揣摩主公心思,惯于见风使舵的干瘪老头儿?不过,不管怎么说,师爷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人与官员融合的边缘状态,学而优则仕,加官进爵,搞不好只能依附于官员讨口饭吃。在实际上,幕僚这种职业有很现代的别称,那就是智囊团—在世界上,著名如兰德公司,也是一帮师爷,只不过他们不是为哪一个官员服务而已。

 

乌篷船是绍兴的符号之一,它和黑毡帽一样,很有个性,很响亮。若干年之前,我母亲厂里有几位绍兴籍的同事,其中一个一年到头戴着黑毡帽,说着好听的绍兴话,每日里一件大事就是蘸着自己的唾沫揪痧,直到把自己揪成斑马为止。那时候我还小,我以为黑毡帽斑马纹儿应该是绍兴人的标配。直到后来读了鲁迅,才知道大谬,绍兴还有阿Q,还有吴妈,还有祥林嫂,还有闰土和百草园,还有狂人,还有孔乙己,再后来才知道还有更多……

 

来到绍兴,来到安昌古镇,我们是来还乌篷船的愿的。可惜的是,这个想法到底还是无法实现。乌篷船已经没有乌篷了,虽然还是黑乌色的,已经不是竹编的了,用铁皮装了篷盖虽然也涂成黑色但感觉就不是乌篷船了。用脚滑船的艄公再也不戴毡帽了,许是天热,许是麻烦,许是大家已然不在乎了。

 

流连安昌。一位绍兴籍而且家就在柯桥附近的朋友说了,可惜了,本来这些有更多的老东西,像古纤道之类的,经济发展的洪流荡去了更多历史,在汹涌澎湃的潮流面前,什么也沉淀不下来,一切来去匆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