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5吨垃圾”新闻的启示
(2013-10-22 16:01:00)
标签:
新闻逻辑缜密灾难先入为主杂谈 |
分类: 电视 |
有一条关于今年十一黄金周的新闻是这样的:10月1日,11万游客看升旗仪式后,天安门广场上留下5吨垃圾,150名清洁工加2辆清扫车和2辆收集车,花30分钟清扫垃圾达5吨之多。这个新闻关注度颇高,因为它用以说明国民素质不高,丢人。
但是,这条新闻有一个问题,这11万人留下的5吨垃圾,到底算是多还是算少,不好说。应该给这样的数据加一个参照系,比如是史上最多,或者比上一年多等等。于是,有人就找到了对比:11万人平均每人产生垃圾不到45克(雨水淋湿浸泡后的重量),每人不到一两,而香港人在小得多的尖沙咀文化中心广场欢度圣诞节,两天就能留下20吨垃圾,纽约时代广场一个新年庆祝一夜间能产生40吨垃圾。纵向对比,去年天安门广场同期日产垃圾是8吨,2005年的黄金周日产垃圾是19吨。
从做新闻的角度说,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发:其一,任何数据只有运用对比等手段综合分析之后才有意义,使用单纯的、独立的、静止的数字产生完全可能相反的结论。
其二,记者采访必须更加深入,否则,我们有可能与事实擦肩而过。事实是天安门广场不设置垃圾箱,观众按照相关要求就地摆放垃圾,这与乱扔垃圾有本质的区别。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记者主题先行主观推导,记者思维中有了国人文明意识不够的概念,然后用5吨垃圾的事实加以印证。记者的推理模式很简单:经常乱扔垃圾是人文明素质不高的表现→广场上看升旗的国人乱扔垃圾→所以国人素质不高。记者先入为主地假定结论成立,也就罔顾了这个推论的中项是否真实。
新闻报道必须做到逻辑缜密无懈可击,否则,对新闻媒体来说,将是一个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