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的专业化(六)
(2013-10-16 14:35:12)
标签:
电视新闻专业化管理人才文化 |
分类: 电视 |
4、电视媒体内部的现状:
造成电视新闻反职业化,新闻采制专业水平下降除了上述种种原因之外,我们不能不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电视媒体本身,来自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相较报纸等媒体来说,它的来源要复杂得多,成员结构也要繁复得多。长期以来,电视媒体给人的印象是,职业准入门槛在很低,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又可以很快地上手成为骨干分子。这样的印象当然有偏颇的成分在内,但也不无道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纠结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但是有一个非常清楚,这样的现实,与当下电视新闻专业化水准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今媒体的竞争重点无疑在人才,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专业的,高端的,称职的人才,我们能够采制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新闻。那么,目前电视新闻从业人员队伍中有哪些方面存在不专业情况?
①缺乏专业理念。首先当然是理念。现在的电视媒体,尤其在处在尴尬地位的城市电视台,我们已经很少倡导做专业化的新闻,把新闻做得更加专业这样的职业理念了。从队伍的选拔培养开始,节目栏目的设置以及频道的整体包装,节目采制,最后到整体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都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专业理念,某些方面是专业化的理念在不断下降,比如,曾经的入职要求行为规范到了今天要么干脆取消,要么被视为不合时宜,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刚刚迈入电视新闻行业门槛的新人无形中被植入了电视新闻不需要专业理念,专业技能这样错误的信息,就好像是新生儿出生后喝到的头一口奶,被固定在某种口味,此后一直沿着这样的路子在走,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观念,彻底断了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念头。比如,现在很多电视台在新闻播音主持的普通话标准要求方面有所降低,就与我们的理念有关。一些著名的记者开始坐上主播台担纲新闻主持,他们的新闻嗅觉,专业评论为节目增色不少,但是,这些记者的普通话不太准确。还有,现在不少城市台已经有了一大批较为成熟的方言节目,其中包括了新闻节目,这样新闻节目主持人用方言播报新闻,在对新闻进行娱乐化包装,在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的同时,无疑也对新闻的普通话播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与港台一些新闻节目在大陆传播之后,所谓港台腔调对我们主持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有些类似。有时候,我们不一定是想用方言来抗衡抵消普通话的影响力,也不一定是我们的主持人在模仿什么人,但是,这样的现实透视出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在无形中慢慢地损耗普通话规范要求。我们可以反思以往在电视新闻节目要求新闻播音的字正腔圆,都要达到央视《新闻联播》那种的水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有这样的理念,要保持普通话的纯粹性,严肃性,科学性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我们专业化的一个具体要求,不容懈怠。
②缺乏专业训练。如果专业理念还仅仅是一种行而上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虚的话,那么,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专业人员在专业训练上的暂付阙如,就使得我们的电视新闻在背离专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比如电视新闻的拍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视摄像机的操作变得越来越简便,任何人只要稍加指点在短时间内也能上手拍摄,这样的经历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电视摄像是一个不需要专业专业背景可以不用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久而久之,他们就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么技术,可以登堂入室了。这样一种现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满足于一知半解,他们不知道真正专业的摄像还应该掌握那些专门的高级的技巧,真正专业的摄像应该达到怎么样的水准,他们不知道真正好的电视新闻画面应该是怎样的。
三、如何进一步防止电视新闻的随意化,庸俗化,提升专业化水准?
我们罗列了当前电视新闻存在的非专业现状,分析了这些情况产生的环境因素,内部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目的当然是为了找出解决之道。客观地说,这些问题出现以及长期存在,集中反映了当前电视媒体尤其是一些城市电视台体制、机制和办台理念上的痼疾,集中体现了在新时期媒体新环境中电视媒体的尴尬和无奈,指望在短时间内非常迅捷,非常轻易地解决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要进一步防止电视新闻的随意化,庸俗化,提升专业化水准,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归朴返真。
1、自信。在当下激烈竞争的媒体环境中,自信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没有自信心,就等于抽取了让我们挺立的脊梁骨,自己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还能指望谁呢?我们说的自信,包括各种各种的自信,有自己从事职业的自信,有对电视新闻走专业化道路的自信。有对目前电视媒体体制及机制优势的自信,有对专业队伍的自信。总之,我们要做到胸有成竹,自信满满,牢固地树立一个信念,确信我们能够在专业化道路上迎来光明的前景。
2、理念。理念先行,要在理念上完成救赎,完整地,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理解新闻专业理论。我们现行的很多做法之所以会出现不良后果乃至错误,就是因为引导我们思维的理念存在重要的偏差。比如我们不再很严格地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因为我们在理念上出现了误区:我们误以为所谓新闻的客观真实是西方经典新闻学的观点,是西方媒体环境中的产物,这样的理念与我们的国情有很大的差距。再如,所谓的新闻专业化是一种从思维和技术上束缚甚至禁锢记者编辑主持人的陈规陋习,新闻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需要的是创新思维,依靠的是灵动善变,过多地强调规范和标准,势必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这样的说法,只强调了新闻的人文科学属性,只看到了电视新闻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负面影响,而忽略了新闻采访因为过于随意造成的混乱,受众对电视新闻失去信任而形成的茫然与失望。
3、训练。所谓专业,就是比一般人做的更加有技巧,做得更加熟练,做的效果更加好。这就需要依靠严格的训练。我们的专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但是可能也有一小部分未能很好的接受专业培训。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也有一个训练水平和领域能力的问题,专业科班出身未必就有很高的专业水准。何况,职业技能永远处在一种动态发展之中,我们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时时校准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专业训练的工作,把它列入重要的选项中,制定完整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实施。
4、管理。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是专业化的保证。要克服新闻报道中的随意性,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科学合理完善高效的专业考评的机制尤其重要,这是一种工作导向,通过对专业化的肯定和扶持,体现专业化的优势。
5、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机制,需要一种理念,但是,这一切最后又都归结到人才上,因为任何好的机制好的措施都需要人去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专业的人才,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那么,要实现所谓的专业化也仅仅只是一句空话。这方面,同样需要观念更新,需要机制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比如针对目前都存在新闻评论员缺乏的情况,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进、借用,自我培养,以补齐短腿。(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