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入口之争”

标签:
入口之争天命抉择变数新媒体马云 |
分类: 观察 |
8月1日,新浪微博联手淘宝网发布“微博淘宝版”,当用户账户绑定之后,微博用户将可以直接登录淘宝平台完成购买、支付等环节。当天,淘宝网证实,将暂停与微信有关应用在淘宝服务市场的订购。专家表示,巨头掐架,显示出各方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激烈。
这是一个大事情,我不懂IT行业,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还拒绝微博,也没有使用微信,但是我喜欢淘宝,虽然买东西不多,但是,每天逛逛淘宝和天猫,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其意义远甚与购物本身。相信,此番阿里与新浪与腾讯的合作与竞争,对我或者说我这样的一类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到底影响有多大,还待验证。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由此事引发的一个问题的思考,那就是所谓的入口之争。
就事件本身而言所谓“入口之争”很简单,无非是到底微博能够直接进入淘宝还是微信,换言之获得了淘宝入口权的,是新浪还是腾讯。我们撇开这三角恋爱到底谁输谁赢的纠葛,单从用户的角度说,大抵应该是各有千秋。因为经过几年的发展,谁都拥有相当大数量的用户,谁都会掌握些独门的秘籍,彰显自己,遏制对手,只要用户熟练地掌握其中的一个端口,相信都很方便。也就是说,对用户而言,马云把绣球抛给谁,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阿里、新浪和腾讯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这个联姻意味着事业的前景,意味着大把大把的捞钱,所以,这个入口之争成为制胜毙敌的关键之战。就如同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
说到诺曼底登陆滋长,这是入口之争重要性最好的例证。到了二战的后期,盟军反攻已成定局,要横渡英吉利海峡,渡海作战,选择登陆的入口成为关键中的关键。盟军要选择出其不意的入口,既要不被发现,又要便于作战,而德军也是一样,在关键的部位部署关键的力量,是确保自己不被彻底消灭的重要一环。经过一系列的伪装,诱骗,间谍与反间谍作战,抢滩进攻和防御作战,盟军最后成功地诺曼底登陆,进而彻底打败了德军。诺曼底登陆战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其中登陆地点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试想,盟军如果不是选择在诺曼底,而是此前人们普遍猜测的,也是德军重兵把守的加莱地区,那么结果就很难说。虽然我们说德国法西斯是注定要被消灭的,但是,战争的时间可能要拖延更久,伤亡也会更加惨重。
我们说了很多关于入口之争的故事,其中,入口之争很简单,打一个生活中的比喻就很形象,我们来到一个有着很多扇门的屋子—这些门通向不同的房间且门上只有一些隐约晦涩的暗示—我们就需要作出一个判断,到底要推开哪扇门。
事实上,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在不断地打开一扇扇的大门,我们一次又一次在做出判断和选择。人生就像一道道的选择题。早上起床我们得考虑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点,上班走哪条路,上班后要考虑作些什么事情,或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下班后要考虑赴什么样的饭局,或者干脆拒绝一切应酬直接回家陪陪老婆。当然,即便是在家看电视还有选择什么的电视节目,看哪个频道的问题。也可能要做出选择是不是不看电视直接上网,而在网络,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了,要完成的选择题更多,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抉择都不会很艰难,有时候甚至不假思索,信手拈来,但对我们选择的对象而言,却不是随机的。这就有点像满大街的商店,和满大街溜达的闲人。对商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把那些随便逛逛的顾客,请到自己的店铺里,并且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让漫无目的闲逛的人变成自己的消费者。前面提到的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点,这些入口之争无疑也都是商机。
不惟商业如此,在政治上也是。那些民主选举中,不也存在入口之争吗?对选民而言,两个(甚至更多)候选人中,青睐欣赏哪个,站到哪一边,这是一道很重要的选择题。对选民来自,只是一票,并不一定就有关键作用,但是,对候选人来说,如何展示自己的政治主张,管理措施和管理能力,如何鼓动选民信任自己,如何挑出对手的毛病打败对手,让更多的选民把票投给自己,这是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体育比赛中,虽然比赛的对手是凭实力说话,但是对观众来说,支持谁却是一个选择,有时候,这样的选择还很为难。
在当下的社会,任何事情,可供选择的项目都很多,唯一没得选的,是每个人的出身。作为个体,自己无法选择出生在哪个家庭,不能选择父母。当然,父母亲则还存在一定的选择余地,他们结婚后,可以选择生育还是不生育,可以选择在什么时候孕育,可以选择生育几个等等。
每个人都在选择中度过一生。他的一生中,有随机的不由自主的选择,更多的则是主观的,清醒的,认真的选择。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机遇,我们都需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合理的推演,做出最有效的,最理想的决定。
在此,我们仅仅谈了入口之争,但事实上,从门口进入之后,一切才刚刚开始,要做的文章还很大,变数还很多,有时候还存在南辕北辙的可能的,但是,这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它丝毫不影响我们说的入口之争的重要性和关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