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新闻点评
(2013-05-13 23:13:35)
标签:
新闻点评文化 |
分类: 电视 |
本周新闻基本属于常态。各档各类新闻也都较为均衡,总体上处在较高水平上。仔细看下来,觉得我们的新闻还是很用心,做的很认真的,很多热点也是抓得很准确很及时的。
一、《金华新闻联播》和《天天三句半》
本周《金华新闻联播》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很多样,时政的,经济的,社会的新闻各有所长。包括有省市领导参加的类似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攻坚战、省调研组肯定我市“三改一拆”工作成效、省政协调研组考察金义都市新区、省领导专题调研东阳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陈一新到磐安调研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以及陈一新调研我市“三农”工作等等。这些报道都很及时,做的也很认真。
不过,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和大家商议。
5月9日星期四的新闻中,板块化很明显。第一条《武义:浙中供应链物流服务基地呼之欲出》属于“赶超路上看亮点”小专栏,有小片头。第5条《东阳清潭村:凝聚正能量齐心奔“两富”》属于“百镇千村奔两富”小专栏,也有小片头。第7条《泰隆银行: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属于“提信用强实体助赶超”小专栏,有片头。第8条《高田村:地质灾害点埋安全隐患整体搬迁村民有顾虑》属于“记者走基层”小专栏,还有片头。这一天总共9条新闻,有4条属于专栏,这似乎有些多了。可能情况有些特殊的,但是,如何编排的更为合理些,有些讲究的。联播贵在新闻信息覆盖广泛,过多把内容限定在某些特定的内容,有损联播新闻的“联”的定位的。而且片头多了,眼花缭乱。建议联播的编排能够更加精致些,更有合理些,更能够体现栏目的定位。
关于《天天三句半》有一个问题提出来商榷。现在,在娘舅帮忙的新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帮忙记者的身影,这和此前娘舅一个人调解的情形有些不一样。现在有帮忙记者全程参与,包括出镜直接提问,包括向双方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本周的娘舅来了的新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想必是有意为之。在5月10播出的调解闹矛盾夫妻的新闻中特别明显。这里,需要考虑的是记者和娘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记者不再是纯粹纪录娘舅调解过程的角色,那么,他在其中是帮助娘舅工作还是指导娘舅工作?当事人到底是听娘舅的还是听记者的?说白了也是对娘舅工作的不信任。所以,建议再慎重一点考虑,帮忙记者参与调解工作的方式和手段,至少不能那么直截了当地参与。
几个具体的问题。
1、联播的说说我家门前塘的创意不错,切入点很好。不过,个人以为可以稍微放大一点,把门前的小溪之类,还是村口的大树之类的点一起放进去。这不是在怀旧,而是在思考一个乡村发展的大问题。
2、关于2013年高考的新闻,各档栏目都有报道。这样的四季歌如何唱,也是值得考虑的,还是应该把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拿出来。比如,今年的高考工作对我们省来说,最大的变化除来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之外,就是异地高考的问题,这一点都谈到了,但是没有作为新闻重点来说,没有凸现出来。有多少考生属于异地高考,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这对一般本地考生录取会不会产生影响等等,可以单独拿出来做,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是最新的发展,而那些要做好保密等等都是常规的套路,已经是旧闻了。
3、梁子的表演技巧很高,很娴熟。这为节目增色很多。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因为这毕竟是新闻节目,不是评书、单口相声的曲艺表演。
4、5月10日的土地执法约谈新闻像目前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我们要求高一点,把新闻做的深入点,活泼点,那么,还是有可以提高的空间的,比如,既然这是我们正式启动了这项工作,那么是不是首次?为什么选在婺城区的蒋堂?这项工作如何开展?有什么措施?似乎可以做到更好些。
5、本周葛珊的服装看上去很得体,端庄大方,比以前有进步。
6、5月10日实习记者包歆歆出镜时一头红发很扎眼。这样的打扮应该是比较个性化的,也很好看,但这不是职业妆,与我们的新闻栏目风格是不是吻合应该考虑。
二、《小马开讲》《新闻节节棒》
本周的小马开讲依然没有非常出彩的新闻。这大约与我们的期待较高有关。相对来说,在同类题材的新闻中,或者说就单条新闻本身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还未到给人眼前一亮的地步。
新闻节节棒中的“我们的家善美金华行”节目不错。本周播出的《古色古香的潦溪桥村》和《野狐山上的守望者》拍摄精细,人物和场景记录得比较翔实,有情趣,也有细节,还带点思考,记者和编辑都是花了些功夫的。同类题材中的《探花巷里的快乐大妈》就不如前两个节目,好像不够细腻,抓不到有趣的东西。
几个问题。
1、5月6日《妻子动手掐死丈夫可能是长期家暴所致》这条新闻中,记者基本认定是因为家庭暴力所致,事实好像也差不多,不过,最好有警方的认定,那样就可以更加权威些。
2、同天《大妈公交车上摔跤乘务员竟让“仙姑”医治》的新闻很有意思。有点遗憾的是,为什么没有采访那个荒唐的司机?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个司机当时怎么想的。从新闻要素的角度说,这个司机怎么说也是其中的一个W,不能忽略。如果采访不到,那为什么采访不到也要说说。不过,这个新闻中,小马的编后说得很好,该说的都说了。
3、5曰6日的新闻节节棒中《“廉价羊肉”利润高如此食品不可靠》的新闻,我们记者的采访应该说没有问题,不过,那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说的那么暧昧,那么犹豫,让人不禁有些怀疑。我们的记者是不是可以根据这个工作人员的表现来做点点评,正是这样的执法管理者在是非面前那么含混不清,遮遮掩掩,才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
三、《百姓零距离》和《小周今日谈》
1、塔石乡裂缝村高田的新闻几个栏目都去了,各有特色,《新闻节节棒》较早,5曰7日就播出,拍摄时是下雨的,现场的效果较好,联播和《百姓零距离》都是5月9日播的,迟了些,而且《百姓零距离》拍的时候天晴,感觉不够现场不够及时,不过它做的比较细。
2、《小周今日谈》5月6日播出的《今日聚焦:离奇的网购》四篇有深度。不过,最后小周的结论是问题主要出在网站上,这样的说法不够有说服力。网站缺乏有效监管,处理不力是肯定的,但能不能说主要责任就在站方呢?至少应该由专家来说,或者你要说出理由来,目前的推理好像还不够严谨。
3、5月7日小周今日谈中的小周快评里面有一则,说妻子拿了宝马车去典当,逾期没有赎当,后来丈夫去把车子去偷了回来。小周点评说,这是夫妻没有沟通好。要我说,这样的夫妻关系是坟墓,宁愿坐牢,也要远离坟墓。不知所云。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事先夫妻两个商量策划好的呢?点评要以理服人。
4、5月8日的小周今日谈看上去内容很充分,篇幅也很大,但是,仔细看来,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提出实质性的观点,到底目前红豆杉的种植户门应该怎么做,江苏之行到底得到了什么启示,小周针对这样的行情应该提出自己明确的建议,这样的话,这个深度报道才有意义,对过往经验的总结自然也是需要的,也是好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今后怎么做。这一点,小周点评中着墨不多,也有些轻飘空泛。这个题材其实是不错的,好题材应该做好。要有新的角度,新的观点,一定要挖掘出来。如果说没有新的观点,那应该是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有这样新观点的人罢了。实在真的没有,那节目还不如暂时搁置。
5、5月10日播出的《善美金华:“最美售票员”叶卫芬的母亲节礼物》节目做的很僵硬,好好的节目做得没了情趣。什么原因?摆拍太多,记者的介入意识太强了。事实上这个故事是很感人的,我们如果轻巧点,自然点,就好了。这一点,我们要学学那些情感类的纪实故事,里面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是假的,导演出来的,可是看上去很自然,很真实,至少你在看得时候不会觉得特别别扭,特别虚假。什么时候请文艺片的导演给我们上上课,出出主意。
6、谈谈5月10日百姓零距离的3G连线直播。市区东景小区和紫御苑小区关于开门的纠纷动静闹得比较大,5月10 百姓零距离直接进入了3G连线的直播。决定这样的直播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勇气。通过2分半钟简短的连线,在直播连线技术操作的层面,至少在这么几个方面给了我们教训:一是事先要充分地掌握情况,了解事发过程和真相,不能盲目匆促上阵。现在看,现场记者,导播,主持人,对现场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主持人以为堵路的是东景小区的人,其实不是。这还不要紧,关键是现场记者也以为是东景小区的人。二是现场记者的反应要快,这样的时候是锻炼记者的好机会,需要记者拿出点真本事。现在看,现场记者的反应差强人意,晕头转向。三是要沟通要顺畅,现场,演播室,记者导播和主持人各方的沟通必须畅通,这需要事先的约定,需要默契,需要随机应变。一般说,这样的情况下,主持人把现场交给记者后,想在演播室里指挥现场的记者提问,不太现实。另外,在平时需要多演练。四是要做好自我保护。说安全播出也好,说记者摄像的人身安全也好,都不能马虎。
7、关于小周今日谈周末版的演播室访谈部分。这一期是关于消法的修改问题的,聊得不错,还是说出很多东西。整个流程也还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研究考量两个问题,第一,到底该是面面俱到,谈的系统完整,还是抓住关键抓住要点谈深谈透?前者很科学,但是容易点到为止,流于浮浅。后者可能挂一漏万,但是可以抓住观众的兴趣点,谈得趣味盎然。第二,是该强调专业准确,还是注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前者我们只要请到专业人员就可以做到,后者却既需要专业知识,又需要懂得观众兴趣点。
如果上述两个观点成立的话,那么以之衡量这期节目,我们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做的还不够好。消法的修改备受关注,作为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它的每个改动都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但是,事实上,大家还是有关注的重点的。作为媒体,大家非常关注的,经常拿来说的,应该是其中关于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后悔权问题,这个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因为在网购时经常会遇上这个问题,同时,这个所谓的后悔权又很有趣,不太好说,这样的话题拿来作为媒体谈论的话题是最好不过的。可惜,主持人和嘉宾都说到了,但是,没有细说,我想听转业的权威的说法,他们不提供。另外,两位嘉宾其中一位是律师,说的术语比较多,听起来,还不是十分平易。
建议今后小周今日谈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