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的是是非非

(2013-05-02 14:52:02)
标签:

二恶英

发泡餐具

决策科学性

专家的良心

杂谈

分类: 观察

 

今年的五一开始,有一项政策的出台备受关注,或者直接说受到广泛的质疑,那就是已经被明令禁止使用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国家发改委在解释解禁的原因时,列举了种种理由,包括安全性,包括节约石油等能源,包括世界各国普遍都还在使用等等。

 

不能责备公众对此政策的出尔反尔,毕竟这是对百姓生活影响深远的民生大事,毕竟这是会引起一连串反响的重要政策。我们观察这个事情,大约有这么几个角度。

 

所谓的安全问题是最大的问题。14年前,在相关部门决定禁止一次性发泡餐具生产使用的时候,其安全性是列入首位的原因,经过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人们已经对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这样的塑料制品有一定的毒害性,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这样的餐具会将有害的物质传递给人体,慢慢累积,人体必然受到一定的损害。所以人们就据此将这样的餐具称为白色污染。

 

14年之后,这样的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了吗?或者说,现在再来使用这样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安全了吗?

 

现在的专家显然有了新的说法,或者有专家对此从新的侧重点来加以解释:假如这样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在常温下使用,不超过一定的高温,有害物质将不会挥发,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就是说,只要不在高温下使用,这样的餐具是安全的。

 

我们来引述几段专家们的说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组织专家和媒体见面会,详解公众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诸多疑虑。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会产生二噁英致癌物和生产工艺中采用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等“有毒论”,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回应说,二噁英产生的最佳温度条件是270摄氏度到400摄氏度,且含苯环物质和含氯、溴一类物质同时存在。这些条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使用中一般不会遇到。此外,我国发泡塑料生产企业早已使用丁烷替代氟利昂,新生产工艺不会破坏臭氧层。“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要注意防火。不能放到微波炉里,也不能用于蒸煮,70摄氏度以下可以放心使用。”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唐赛珍提醒公众。

 

这样的说法很盛行,看起来也很专业,但是我们仍然存疑。存疑的原因是我们仍然不能相信这样的说法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圆其说,不能相信这不是作伪证。我们曾经很相信专家,他们说什么,我们信什么,说一次性发泡餐具有毒有害的是他们,现在说没事的,也是他们,我们到底该相信那一种说法呢?按照我们很朴素的想法,这样看起来矛盾的观点有可能同假,绝不可能同真,也就是说必然有一个是错误的,到底谁在胡说八道呢?

 

我们一头雾水。这让我们对专家们起了疑心,他们到底是真的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就乱说还是心知肚明却为了某些特殊利益在瞎说?

 

不过,沿着这样的思路再深入地思考下去,专家们也是人,也有懵懂出错的时候,也有利欲熏心心智迷失的时候,我们在慨叹专家说假话,为害更可怕的时候,我们还有做什么呢?也就是说,当专家不可信的时候,我们该信谁,社会的诚信体制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何以自保何以自存呢?再往深处想想,我们对这些所谓的出尔反尔的专家到底该如何处置呢?难道就任由他们这样信口雌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时候,还真是拷问专家们的良心的关键时刻。

 

除了上述安全性问题之外,解禁之后的管理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在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生产使用管理必然成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安全回收,如何保证一次性发泡餐具按照规范进行生产,杜绝使用回收的废旧塑料乃至医用垃圾,杜绝使用不符合《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添加剂如工业滑石粉、荧光增白剂。按照14年来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以往我们的经验,很大可能性相关的部门只管出台政策规定,至于政策出台后如何执行,严格规范,因为那是另外的部门的事情,往往监管不力,行同虚设。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相关的规定,而是规定执行不力,罚不当罪。

 

还是那句话,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关乎百姓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的事情,此乃大民生,实无小事。说了那么多年,怎么到了这个事情上,又回去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