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电视台提高传播力的若干思考(六)

(2013-04-19 09:02:41)
标签:

城市电视台

传播力

发展模式

主持人

专业化

文化

分类: 电视

顶层设计,回归理性

--城市台提高传播力的若干思考

 

5、专业队伍的层级结构不合理,包括精神状态和专业能力在内的现状堪忧。

 

城市台目前的从业人员整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记者或者说记者的专业性不足。由于电视新闻的从业人员来源较为复杂,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占比并不高,非新闻专业出身的占到了很高的比例。相对来说,电视台虽然招聘人员控制较严格,但是,对专业的要求并不高,造成电视台所谓门槛较低的情况。新人进入电视台之后,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入职之后又缺乏必要的循序渐进的上岗培训,往往都是一种师傅带徒弟那样的方式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方式效率很高,但也有着极大的弊端,如果师傅确有较为专业的知识,同时又能诲人不倦的话,那么这个新人无疑是幸运的,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专业知识的缺乏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专业的新闻学基础知识,必要的专业新闻采访技巧,必要的新闻写作能力,专业的摄像技能等。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可以在短时间通过强化训练得到提高,有的则难以一蹴而就,在短期内补齐短腿。因此,这些记者编辑主持人就处在一种跛脚的情况下,摇摇晃晃地在专业道路上前进着。

 

②主持人的亲和力影响力在下降。城市电视台的主持人队伍一直是被受众批评较多的方面。比如形象不够端庄大方,女主持人不够靓丽有魅力,男主持人则不够大气,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底蕴不够,知识储备不够,反应敏捷,善于思考的主持人少之又少。

 

③新闻编辑力量普遍不足。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历来是城市台的短板,具有一定的行业特色,也反映了某些理念问题。在大部分城市台,新闻部虽然不一定都有专设的编辑部,一般都设有相应的编辑岗位,但是,与报纸等媒体相比,它的作用却要小很多。在新闻实践中,新闻编辑往往被要求参与前期采访的策划,但是事实上留给编辑的工作很少,能够施展的余地也有限。他们的大部分工作还是落在文字稿上,无非是改动下错别字,调整下文字的先后次序,最多帮助记者拟定下新闻标题。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将所有的新闻编排成组,最后串联成一档新闻。电视新闻编辑的这种工作模式其实有些比照报纸,但是,因为电视新闻组成诸元素中,文稿不是最重要,因而从事文稿编辑也就成了相对弱势的位置。很多在新闻部门的人喜欢外出跑新闻,直接从事新闻一线的采访工作,对后期的编辑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他们看来,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就像是内勤杂务,可有可无。既不如一线记者风光吃香,又没有多少成就感。久而久之,导致编辑队伍的流失,往往到了年纪大了感觉再到一线身体吃不消了,才回过头来做编辑。这种现象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地步,担任编辑工作的要么年龄偏大,要么身体状况不佳,要么不善于沟通不能很好地外出采访,这些人担任编辑后自然精神状态也不会很好,更多时候是敷衍塞责,自然也就不能在编辑岗位上有所作为。编辑人员的这种现状又反过来导致编辑地位不断下降,被边缘化,那些有想法,在策划方面经验有能力,年富力强的人不肯屈就电视新闻编辑。这个问题无疑成为了一个令新闻管理者挠头的事情。

 

④中层管理人员的尴尬处境。城市台的中层管理者包括新闻采访部主任,编辑部主任等职岗。套用一个不甚适当的比喻,他们是兵头将尾,他们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执行者,既需要微观的节目采制又需要宏观的导向把握政策把握纪律把握,既参与节目采制又要参与节目的审查。中层管理者的多重身份是城市台目前节目管理体制所决定的,有其合理性。目前的现状是有些尴尬。一方面,一些资深的记者编辑、编导、主持人在做出一些成就之后,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职能,被提拔到一定的管理岗位上。这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对他们工作成就的肯定,甚至是奖励。到了相应的岗位上之后,因为忙于面上工作和更多的庶务,这些管理者逐渐地失去了原创节目的敏感性冲动激情,变得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另一方面,他们处在城市台节目制作链条上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一环,他们必须日复一日在播出与不播出,节目质量要求与满足记者编导个性化表达之间首鼠两端,在节目管理的纪律要求与大众传播百姓诉求的纠缠中徘徊,他们在艰难抉择,处理好了皆大欢喜,否则受着夹板气。当然,处在中层管理者岗位上,理想化的状态是既有节目一线制作者的敏锐激情,又有管理者必须的冷峻理性,能够将两种素质很好地融合起来,体现在节目中。显然,目前城市台的中层管理者距离这个要求尚有差距。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一线的记者编辑编导主持人努力奋斗的目标是离开节目一线,谋个一官半职。

 

6、发展模式的制约。

 

如前所述,城市电视台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城市电视台在失去了政府财政乳汁喂养之后,它发展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自身广告收入和其他事业性收费,一些城市台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开始走向集团化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城市台都还处在较为传统的格局中,广告成为收入的支柱。但是,电视台的广告性收入从来都是依附在节目上的,如果把电视节目比作一棵树的根系,那么,广告就是无数的树叶。盘根错节的根系支撑起整棵大树,没有了这个牢固的根系,此树就要倒地,尽管倒伏的树也可能继续生长,但是那仅仅是维持,苟延残喘而已,难言辉煌。但是,要是这棵树没了繁茂的枝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照样也是难以为继,大树照样也是要死的。这样的互为依存,紧密关联的关系,使得电视台在发展存在很多的尴尬,面临着很多与生俱来的矛盾。有时候,我们的节目不得不向广告商低头,节目生产部门的人员不得不向广告部门让步,这就很难保证节目生产不受干扰,以节目采制自身的规律来行事。我们这样说,无非是说明,城市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受到很多束缚,被掣肘的时候很多。这和我们面临着外部的媒体环境挤压力同样严重。城市台发展目前存在深层次的体制弊端,仅仅靠从业人员的努力是解决不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