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台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若干思考(五)

(2013-04-18 09:09:34)
标签:

生存之道

纪录片

娱乐节目

深度报道

良性循环

分类: 电视

顶层设计,回归理性

--城市台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若干思考(五)

 

3、节目架构不甚合理,在形式上也较为单一。

 

城市台栏目架构不甚合理甚至存在明显的缺门的情况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但是,在面临激烈竞争的今天,这个问题显现的尤为突出,其短板现象造成的危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城市台栏目节目架构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多得多,少得少,栏目设置上着力失衡。一些栏目扎堆,挤占了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也造成了一些浪费,而另外一些类别的栏目则暂付阙如,成为短板甚至是空白。

 

目前城市台节目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这些:

 

以调查类报道为主的深度新闻节目匮乏。虽然目前各台都在强调新闻立台,都在主打新闻栏目,但是,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样式的调查类报道却暂付阙如。有的基本上是短平快的新闻,有的甚至是快餐式的新闻报道。注重现场感,注重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的短小精悍的新闻很重要,也是观众欢迎的,但是,对一些涉及深层次复杂问题的探究、推衍和剖析,同样是必须的,在现阶段社会矛盾趋向复杂化的今天,这样的报道更具典型意义。可惜,我们的电视新闻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我们的记者编辑总是发现不了更深层次的,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者发现了,也无法深究,更无法解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经济新闻也是不容小觑的短腿。经济新闻既缺乏微观的,以百姓生活为契合点令百姓欲罢不能的民生类经济新闻,也缺乏擅长宏观审视纵论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经济观察,本该好看好玩的经济类新闻普遍存在枯燥乏味充斥专业术语缺乏可看性的问题,不少所谓的经济类新闻甚至沦为软性的广告。

 

纪录片创作能力严重不足。纪录片是电视台电视节目的高端产品,它体现了电视台的综合实力,它需要以制作人员的文化底蕴来支撑。就目前情况而言,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堪忧。很多城市台已经完全没有电视纪录片的门类,专设栏目更是无从谈起,偶有一些纪录片,也是少数几个上了年岁的老电视人心血来潮,自己闹着玩的,更多的所谓纪录片则是为了每年年底的评奖,临时拼凑而成,几乎难言所谓的纪录。

 

以地域文化本土特色为诉求的地方性文艺节目因为投入不足难觅踪影,更缺精品。电视文艺节目需要大投入,大制作,一台晚会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制作费,一个综艺类的栏目从购买节目样式的版权到延请明星出场,都是用钱堆出来,那光芒万丈的气势都是拿钱烧出来的,这方面,城市台特别是省辖市一级的地方台,自是难以与央视和省级卫视的财大气粗相抗衡。不过,这并不是说城市台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事实上,植根于地域文化,以本土特色为诉求的地方性文艺节目完全可以另辟蹊径,可以创作出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完全可以在电视文艺节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的甚至可以高扬旗帜,获得难以匹敌的优势。

 

4、不能形成节目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节目缺乏自我生长,自我更新的能力。

 

一个电视台生存之道在于节目,节目的生存之道在于更新换代,节目更新之道在于自我淘汰自我扬弃,只有形成了节目创新的良性循环,一个电视台才能欣欣向荣。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要做到自我扬弃,自我否定,在螺旋式发展中找到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定别人的容易,否定自己的就难,否定容易,找到新的更好的路子就难,听取别人的高见不难,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就难,在一时一事上突飞猛进容易,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就难。在建立完善这样的发展机制方面,城市台囿于种种历史原因,存在明显不足。很多情况下,节目的调改创新处在被动的状态,创新乏力,要么是目标不明,要么是措施不力,为改而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