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网来了]李娜:哭是不哭?

(2013-01-28 09:57:14)
标签:

李娜

澳网

梨花带雨

心理建设

真实的李娜

分类: 运动

[澳网来了]李娜:哭是不哭?

 

那一场经典的对决之后,胜者与负者都哭得梨花带雨的,赢得澳网桂冠的阿扎苦为何来,大约可以解读的不多,无非是觉得赢得不容易,赛前又有很多插曲,包括争议之类的,就连决赛时,澳洲的观众也都不甚待见这位世界一姐,人缘混到这份上,还能够拿到冠军,着实不易,阿扎伦卡哭得也在理。

 

而李娜,也会那么感性,那么悲情,一改往日那种要么强悍多怨怼甚至指责观众,要么祭出李氏幽默,拿记者开刷,拿老公姜山开刷,拿主持人开刷,把气氛调得很快乐。这一次,完全不同。她说要拿冠军送给姜山的,可惜没能如愿。她说她尽力了,可惜总是功亏一篑。她说今后还会坚持,可惜这一次两度摔倒,暴露了她体能上的极限和隐忧,毕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如此这般的高强度,怕是会透支身体,这既让我们心疼,也希望李娜能够享受比赛,别再拿自己的身体拼搏了,所以,今后还是好自为之。

 

李娜的悲情其实从第一次摔倒就开始了。以往的李娜好像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至少不会两次出现。这里的原因,我们分析有这么几重。一是卡洛斯执教之后,特别是今年的冬训体能的强度上去了,李娜有了拼得基础,以往比赛中,一到了关键时刻李娜会掉链子,这除了心理因素之外,体能上也有问题,也就是说关键时刻李娜拼不出来,会无形中原谅自己,放松自己。现在来说,这个情况有了本质的变化,全场比赛,李娜始终处在亢奋,处在高强度的拼搏状态。这是在李娜有了超强度体能训练之后,能够让李娜的技术始终得到完美发挥的保证,但是,体能永远是有极限的,尤其是李娜不再年轻之后,尤其是在于年轻气盛的对手较量时,李娜的体能还是到了极限,到了顶点。这就直接导致了李娜有些时候的力不从心。

 

其次,卡洛斯执教之后,李娜的心理建设有了质的飞跃。超稳定,顺境逆境时都能够从容不迫,虽然表情更多的改变,依然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但是内心已经变得异常强大,这一点,在半决赛时对阵莎娃表现得尤为充分,要是在以往,面对凌厉的莎娃,可能李娜早就崩溃了。但是,此役李娜宠辱不惊,闲庭信步,始终掌控制着局面。李娜心理建设的进步,主要是体现在专注度上,给人的感觉是李娜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心无旁骛,虽然她还是会责怪观众不合时宜的呐喊,但是看得出来,她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以我为主,我打我的。但是,让我们感到心疼的是,这样的全情投入是有代价的,也就是说,当比赛开始,李娜进入了那个超然物外的境界,李娜游刃有余,打得酣畅淋漓,而一旦比赛结束,需要李娜出来,摆脱那个境界时,李娜能不能做到很好地转换自己的心情,平复情绪,回归到正常的心态,这是对李娜新的考验。现在看,李娜虽然出来了,但是的确还没有很是潇洒地摆脱失败的阴影,做不到来去自如。所以,她会有那么浓重的伤感情绪。顺带说一下,这不是过错,也不仅仅是李娜会这样。还记得那年澳网决赛后,输了球的费德勒也是哭得稀里哗啦的,搞得一旁赢球拿冠军的纳达尔好像做错了事的小学生一样手足无措。也就是说,到了那样的时候,即便是天王级别的顶级球员,也有难于自持的时候。

 

第三,我们之所以会有诧异,觉得李娜这一次的情感宣泄有些不同寻常,其实,我们看到了李娜是聚光灯下,绿茵场上被异化被扭曲的形象,这个形象可能是李娜自己愿意这样塑造的,也可能是媒体在演绎过程的失真,还有可能是粉丝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喜欢加载在李娜身上,或许李娜本身并不是一个那样的人,从李娜的自传,从她接受媒体的访谈,从一些纪录片,从她朋友的说话中,我们从种种迹象中,我们如果把那些只言片语,一举一动,蛛丝马迹拼凑起来,我们其实可以还原一个更加立体的,更加真实的,更加丰满的李娜,这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情感丰富,细腻绵长,心思缜密,敢说敢做。这样的一种情感特质,与家庭成长环境很有关系,包括父亲早逝,包括母亲改嫁,包括早早与姜山确定恋爱关系有关。

 

澳网决赛之后李娜的那一场情感宣泄,让我们认识了真实的李娜,我们觉得这样的李娜更加可爱,我们会永远爱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