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别做只会逐臭追腥的苍蝇

标签:
苍蝇收视率干露露道德洁癖媒体自律 |
分类: 观察 |
对网络上大行其道的干露露、湿露露之流的,我是向来不屑的,倒不是我有什么道德洁癖,或者自命清高,而是觉得这样的下贱,这样的做作,不合我的审美习惯。所以平常也很少上网看有关她们的节目,不过,对她们那种不择手段搏上位的做法我既不屑,又表示理解,这年头能够赚取眼球,有知名度是硬道理,对她们而言,一旦失去了道德的约束,做出什么事情都是不意外的。
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点开了干露露娘仨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制作现场撒泼的一段录像。看了之后我得承认,这三个宝贝儿言语之龌龊,气焰之嚣张,形象之猥琐,着实让我惊讶。我不知道这一次她们的表演是不是最出格的,我想即便是再不要脸的人,下作到了这个份上,怕也是登峰造极了吧?
不过,我想说的还不是这三个宝贝儿,真正让我耿耿于怀的还是电视台为什么会请这样的人做节目?为什么这样的人在今天还有那么大的市场?
或许对第一个问题,电视台会拿第二个问题来回答:尽管我们自己也不待见甚至厌恶这样的人,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人想看这样的人,想知道她们的一切,也就是说,我们做这样的节目还是会有收视率,这年头,办电视台不就是拼一个收视率呢?
就像理解干露露母女一样,我们也理解电视台的苦衷,理解他们在面对激励的媒体竞争面前不得已而为之的尴尬,但是,我们还是要问一句:难道这就是媒体突破底线,自甘堕落的全部理由吗?难道搏收视率就没有更好的途径和方式了吗?
的确,做干露露这样的节目,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吸引观众,博取收视率,在一定的时间段,一定的范围内,在某些事情上会收到一些效果,干露露会出名,电视台会出名,做这样的节目的主持人也会出名,但是,这个名不是好名声,用一句话时髦的话说这不是正能量。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名声不可能持久,就像一片云,一缕烟,一有风吹倏尔就飘散了,不留痕迹。要说持久,也是遗臭万年。
这里,有一个媒体生存环境的问题,有一个媒体定位自持的问题。大浪淘沙,不进则退,恶性竞争,只问结果,不管手段,只有随着被动地随波逐流,没有主动担当的引导感化,只有收视率唯一的考核,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只有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只有碎片化的零敲碎打,没有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的电视媒体,就一定会像只会追逐腐臭肮脏的苍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