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谁在贿赂诺奖的评委?

(2012-10-29 10:03:10)
标签:

马悦然

诺奖

山东省作家协会

诺贝尔文学奖

海晏河清

分类: 观察

到底谁在贿赂诺奖的评委?

自2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透露有“山东文化干部”向其邮寄书画贿选后,多位山东作家受到网友的质疑。26日,不堪重压的山东省作家协会公布了主席张炜与马悦然妻子陈文芬的五封邮件记录,要求马悦然立刻公布那个“山东文化干部”的姓名。

 

这则消息算是莫言获得诺奖之后的一个伴生的新闻。站在山东省省籍的作家的角度想想,这个担忧很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为了撇清责任,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样的要求也是必须的。当然,从旁观者来说,以冷静理智思考的角度说,这个新闻其实显露出非常值得思考的深层问题。

 

这样的事情反映了中国目前各种评奖所处的生态环境。我们不否认现在的确还有各种严肃认真的,公正公平的,透明合理的评奖。从提携新人,鼓励进步,提示方向的角度,通过科学的合理的程序,遴选出优秀,作为典范作为榜样。我们肯定有这样的评奖存在,是想说明,我们还存在有希望,只要主办者想做,我们依然可以做得好的。可惜的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又是那么的骨感的。我们愿意有这样的评奖存在,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那些林林总总,乱七八糟,下贱卑劣的评奖。只要参加评奖,我们大约都会遇上这样的尴尬甚至龌龊的事情。这样的评奖从开始设奖,到制定评奖标准,到选择评委,到评选过程,到确定奖级,到最后颁奖都是一个局,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它所有的步骤和精力,全部归结到赚钱,归结能够让特定的目标获奖。前者是一种金钱利益的驱动,后者稍微复杂一点,情况可能复杂点,为了得到想要的奖项,这些人有钱的掏钱,有权的拿权,有色的献身,他们都拿出了自己的本钱进行交换,所谓各取所需。这里,运转所有程序的关键,是对等交换原则。当然,有了这样的原则之后,所谓潜规则,所谓向评委行贿,就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便有人不想这样下贱,但是既然大家都这样做,你面临的结果只有两条路:要么同流合污,要么退出评选独善其身。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这就是目前我们各种评选活动的生态,不敢说全部,至少大部分是这样。

 

山东文化干部以书画向诺奖评委行贿正是这种生态的典型反映。它只不过把以往在国内做的事情搬到了国外,把一般评选时用的手段移植到诺奖那么大的奖项,行贿对象从国内评委改为国际评委而已。以前我们肯定也有过类似的行贿事件,只不过此前中国人没有获奖,没有人关注,然后国际评委没有披露而已。

 

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令我们心情沉重的是,不知道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在好转还是继续恶化。我们很想知道的是,如果是继续恶化什么时候能够止跌回升?如果是开始好转什么时候能够海晏河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恭喜李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