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刘欢

标签:
娱乐刘欢中国节目审美取向 |
分类: 娱乐 |
日前,刘欢在媒体面前亲口承认,有意退出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录制,不但退出中国好声音,其他任何娱乐选秀节目他都不会参加。此话一出来,令人惋惜。不但刘欢的粉丝们遗憾,喜欢中国好声音的观众们也都恋恋不舍。的确,作为2012年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作为中国歌坛最负盛名的大哥大,假如刘欢去职离去,对节目本身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不敢说明年的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没了刘欢会一蹶不振,或者每况愈下,慢慢萎缩,但是至少会失去很多因为喜欢刘欢而收看节目的观众,节目本身那种因为刘欢参与而带来的正色正气也会黯淡很多。就目前中国乐坛而言,刘欢的导师地位真的无可替代。新一季中国好声音可以选择新人,可以做出新的特色,但是整体而言还是会降低一个量级的。
遗憾是遗憾的,但是,就刘欢而言,对他的身体来说,我们还是应该理解刘欢,体谅欢哥。我们说刘欢为节目增色,有他在,节目撑住了,立起来了,整个场面也就把控住了。以欢哥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刘欢又是学院派的底子,讲究正统和格局,就性格而言,刘欢还是属于那种沉稳型的,这种风格与选秀节目熙熙攘攘的氛围多少有些冲突的。在首季中国好声音中,我们看到了刘欢在极力地提升自己现场的情绪,通过调整各种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来跟上节目的节奏,来与节目应该有的气场吻合起来。作为一个功力深厚,经验丰富的歌唱家,刘欢做到了,这一方面让我们也见识到了刘欢的另一面貌,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节目有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格局。我们想说的是,欢哥有这样的能力和气质,同时,他也为之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就刘欢的身体而言,这样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特别是对一个曾经做过大手术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刘欢自己也说,每一次录制节目一场必须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身体有点吃不消了。
我们相信这是实情,刘欢不会是找借口。当然,仅就节目本身而言,也是有遗憾的。作为艺术家,刘欢以其学识和经验阅历帮助扶持了很多有才华的青年,作为节目的参与者,刘欢和另外三位导师在节目的前提,或者说在盲选阶段,真正做到了主导节目导向,真正体现了导师的意愿和观点,但是到了中后期,到了媒体介入、观众介入阶段,情况发生了变化,导师再也无法完全掌控局面,无法体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理念,在现场,四位导师被媒体和观众绑架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相信这也让导师们不爽。一向快人快语的那英按捺不住,现场爆发,用一些不理智的话责备媒体,差点儿酿成纠纷。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成是那因性格耿介,口无遮拦所致,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却是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审美取向与大众口味如何协调的矛盾。这个问题在前期盲选时不存在,到了中后期终于显露出来。那应控制不住,点燃了现场一把火,而刘欢等人未必没有看法,他们和媒体和观众之间未必没有矛盾,事实上像刘欢旗下的徐海星,杨坤旗下的关哲,还有吴莫愁,甚至最后夺冠的梁博,专家的眼光和大众的口味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但是,和那英不一样的是,刘欢、哈琳、杨坤都没有明显地流露出来,或者说我们没有感觉到。
这是件痛苦的事情,还有比艺术家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意愿,后者自己被别人绑架更加委屈的事情吗?如果一定所有,那就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还必须保持沉默,是最最憋屈的。如果,因为遭遇这样的尴尬痛苦选择放弃,选择退出,我想,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因为身体顶不住选择退出还是因为遭遇自己被绑架的遗憾而放弃,我们都应该理解刘欢,尊重他的选择。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如果真心实意想挽留欢哥,除了在节目录制上提高效率,降低导师们的工作量之外,还要在赛制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在顺应大众意愿和尊重艺术家的个性上找到最佳的契合点,这是必须的。就首季的中国好声音而言,媒体的现场投票环节,现场观众投票环节并不是最佳的选择。一来这样的方式是不是真的就能够反映民意,反映观众大众的审美取向尚待考察,赛后对这些环节诸多质疑便很说明问题。二来这样的环节缺乏独创性,我们似曾相识,了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