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苗寨 “车向黔”自驾之旅之三

标签:
蚩尤西江千户苗寨苗家摆渡车停车场 |
分类: 旅游 |
按照预先计划,这次自驾之旅的第二站应该去玩黄果树,去看看那里的瀑布。这个计划是早就做好的,瀑布的奇妙幻境是令人神往的,它应该是本次自驾的首选目的地。这本来是毫无异议的。不过,第一天横跨浙赣湘黔的梦魇般亲身经历,还有网络上电视里不断传来的到处堵车,景点到此人满为患的消息,让我们犹豫起来。作为传统的著名景点,想必黄果树瀑布景区一定被挤得满满当当的。我们本来是出来享受假期的,如果到了路上到处被堵,到了景区的边缘进不去看不到美景,触摸不到山水的气息,那会是多么遗憾的事情。这样一想,我们就觉得还是应该适当地调整下行程,把黄果树瀑布景区留待以后,眼下先把后面的计划先提上来。这样,原本是归途中的西江苗寨就成为首选了。
这一决定,下得有些艰难,毕竟赶了那么远的路程了,毕竟原本就是冲着她而去的,现在只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终是憾事。可是话说回来,这只能说我们事先的估计不足,或者是世事无常,殊难逆料,我们想到了开始,却想不到结果。自驾游本身就有很多的制约因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好在它可以随时随地做出迅速的调整,这样的机动性体现了自驾之旅的灵动,每一刻都有新的契机存在,每一刻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变故,这种常变常新,何尝不是一种特有的乐趣呢?
好了,这算是给自己一个否定自己的理由,给自己一个逃离的借口。我们对自己说,西江千户苗寨,我们来了。
西江千户苗寨是近些年以来精心打造的独具民族风情的景点,虽然开发不算完,1982年她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但是知道的人并不多,属于待字闺中的模样。直到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这才渐渐掀起了盖头,声名远播。
西江苗族是有历史的。据考证,它的祖先是上古时期著名的蚩尤。距今5000多年以前,苗人的祖先九黎部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他们在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与炎帝、黄帝部落发生了剧烈的武力冲突,九黎部落落败,蚩尤被黄帝擒杀。此后,经过数千年的迁徙和转移,苗民的一部分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西江苗族就在这一支中。经过不断繁衍生息,西江苗寨发展成今天有住户1288户,人口近600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数字据2005年统计)的规模,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前面说了,其实自驾旅游也是一件充满着变数和遗憾的事情。来到这个充满异族风情的地方,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有惊喜,也有遗憾,不爽,甚至愤怒。
来到西江苗寨,想不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停车。还是那句话,想到过停车会比较紧张,想不到会紧张成这个样子。从距离西江苗寨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开始堵车,慢慢挪到西江苗寨的门口,大约花了我们3个小时。当下午4点多钟我们终于见到我们梦寐以求的西江苗寨时,想不到的是梦魇刚刚开始。熙熙攘攘的苗寨门前,独具特色的门脸自然让我们兴奋,可是接下来的消息给我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交警们告诉我们,门口的停车场已经满员,西大门的停车场还有位置,距离不远,只有3.7公里。当时我们的确没有太在意,这点距离对我们长途跋涉的人来说的确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个停车场是建在3.7公里之外的山上!重停车场到景区门口还要乘坐景区的摆渡车。
当时我们稀里糊涂地跟着前面的车子在交警的引导下,把车停到了山上的停车场。到了那里一看,我们也吓了一跳,说是停车场,其实是刚刚开山填平的一块空地,面积倒是够大,里面已经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来来往往的车辆扬起了不小的灰尘。我们顾不了那么多了,找了位置停好车赶紧排队等摆渡车。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半个小时之内一辆摆渡车都没有,等候的旅客开始骚动起来。最后又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等于等来了一个消息,说上山的道路被堵塞,摆渡车上不来了。这时候,我们才彻底死心,一边骂景区黑心光顾赚钱,不负责任,一边想办法将车子开到山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折腾了将近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停好车,进得景区里去。这个时候,先前已经进入景区的大小领导,都已经在景区内逛了好几圈了。
关于这个停车场问题,其实看来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大问题。随着自驾游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涌向景区,停车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本来景区完全可以新辟停车场以满足需要的,反正可以收取停车费用的。问题是这样的停车场需要巨大的场地,而且一旦建设成功,每年的利用率并不高,只有几个节假日才用得上,平时游客私家车少了,就浪费了。这对本来土地就非常紧缺的风景区来说,建与不建两难。建了利用率不高,不建关键时候不能解决停车问题,游客怨声载道,导致景区美誉度下降。在西江苗寨也遇上这样的问题。它采取的办法是在山顶修建停车场,既可以解决停车场地紧缺问题,又利用了闲置的土地。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当初的决策者忽略了这一段3.7公里的距离存在的隐患。一则游客不方便,二则一旦摆渡车堵塞发生故障,整个景区就有可能瘫痪。西江苗寨就遇上了这样的问题。据报道陕西华山景区造成了大麻烦甚至酿成刑事案件,也与摆渡车的运营模式有关。所以,要解决好景区的人员流动问题,解决好游客私家车的停放问题,还需要作严格科学的测试和设计,防止一些门外汉拍脑袋想当然,做出一些劳民伤财,最终损害景区自身利益的决策来。
按理说这些事情本不该咱们这些普通游客来研究的,我们顶多是发发牢骚而已。还是来说说对西江苗寨的观感吧。
说实话,从下午2点钟开始进入朗利村附近开始堵车,一直到下午6点多钟才算真正进入苗寨,短短的十几公里路程足足花了4个小时,中间还经历了上山停车的折腾,游兴自然大减,好在苗寨的景色还是的确有些特色,我们的情绪也慢慢地调整回来。因为我们进到景区已近傍晚,都快掌灯时分了,一些活动表演都过了点儿了,不过,这时候正是长席宴开始的时候,看着一场条案板上,摆满了具有苗家风味的菜肴,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上桌吃将起来,这倒是一道不错的风景。我们到时,正好遇上主家开始敬酒,几位苗家大嫂小媳妇一字排开,端着酒碗,唱着苗歌,款款地向客人们敬酒,歌声,笑声,一旁客人们起哄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煞是热闹。这些苗家大嫂小媳妇也都是有几分姿色,也很有经验,一张笑脸待客,一曲苗家山歌配酒,脸皮薄一点的客人早就招架不住了,那位长得斯斯文文的小伙子大概是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不一会儿就被苗家大嫂逮住连灌了好几碗酒。最后,小伙子红着脸讨饶,可苗家大嫂不干,继续灌他,说些让小伙子无法拒绝的好话,小伙子就又喝下去几碗。苗家大嫂乘胜追击,用筷子夹起一片白切肉愣往小伙子嘴里送,小伙子招架不住,只好又咽下去。此番几个来回,苗家大嫂的热情好客,动作熟练,帅哥客人的憨厚无助引得众人哄堂大笑。客人中还有一位老外帅哥,倒也很快适应现场的气氛,他很自然地喝下了苗家大嫂敬的酒,奉上的白切肉,一看这架势不对,很快就开溜了,免得被灌酒。
天色很快就暗了,错落有致,独具苗家特色的吊脚楼开始点亮星星灯光,夜晚的西江千户苗寨别有风味。我们又登上寨子最高处的观景台,俯瞰整个苗寨,夜空中,星星点点的灯光闪烁着,千户苗家成了散落在苗山上闪亮的明珠。
离开夜色朦胧的西江苗寨,我们返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住宿。在返城的路上,我们在想,这还是传说中的千户西江苗寨,还是我们向往的具有浓郁苗家风情的所在吗?这里很商业化了,街巷上林立的店铺,满是高声吆喝,酒吧里传出的歌声也不是苗家特有的曲调,本来,我们是想在此买点苗银纪念品的,可是,看着银光闪耀的物件,看着精明能干的店家,我们不敢买那些看着很耀眼的东西。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情形从什么时候开始,会不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我们只知道,任何一个景点,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保持原生态,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底蕴,几乎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击顿成齑粉。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减缓它的进度,尽可能地让原生态的东西生存的时间长一点,同时,做好各种记录,做好复制保存的工作,以便未来我们可以重温它们,了解它们,怀想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