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戏骨陈强走了

(2012-06-27 10:08:34)
标签:

陈强

《地道战》

《红色娘子军》

陈佩斯

《白毛女》

娱乐

分类: 娱乐

老戏骨陈强走了

 

说到中国新中国的电影,尤其是特殊时期,比如说红色经典电影,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说起来也让人有些纠结。那些电影中的艺术形象,堪称经典,令人没齿难忘的,不是那些被刻意塑造的主要角色,那些被称为英雄的正面人物,倒是那些长得歪瓜劣枣,既不高大,又不帅气,戏份又不大的,很多情况下还被有意识地压抑的角色,特别是一些反派形象,这些常被人们称为坏蛋的形象往往在银屏上大放异彩,也常驻观众的心头,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塑造了这些可憎可恨,挥之不去形象的演员也常常被观众铭记,而那些高大全的主角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淡忘,那些英雄们都随风飘逝。这些形象中,方华饰演的日本鬼子松井,刘江饰演《地道战》中的汤司令、饰演《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王孝忠饰演《地道战》的日本鬼子山田,王澍饰演《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官,陈述饰演《渡江侦察记》中的情报处长等等。

 

在这些反派角色的行列里,陈强所塑造的形象,演坏蛋演出了名,塑造了的几个坏蛋几乎是家喻户晓,这是难能可贵的。陈强活到了94岁,一生演出43部电影,塑造了不少银屏形象,其中,《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刻画得入木三分,已成经典。

 

说到这些坏蛋能够那么出名,这里有复杂的原因。当然,一方面是这些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底,能够调动各种手段,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夸张但不失真,强化但不生硬,丑化但不扭曲。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台词和动作又被作为经典展现了出来,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正面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缺陷和不足反衬了反派角色的成就。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在塑造正面人物的形象时,往往采取了高大全的原则,赋予了这些角色太多的政治说教任务,编导和审查者希望这样的形象是伟大英雄,可惜编导上,表演上禁区太多,限制太严,所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正面的人物逐渐成了呆板,空虚,僵化的代名词,不食人间烟火,不说人话,不做人事,没有正常的七情六欲,没有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既不伟大,又不可爱,更不可信。

 

陈强的晚年艺术成就在喜剧方面。他的不少喜剧形象也是脍炙人口。像《瞧着一家子》、二子系列中的《二子开店》等。这些形象也都往往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头百姓演绎的活灵活现,令人过目不忘。

 

说到喜剧,其实陈强老先生一辈子还有一个成就就是他的儿子陈佩斯。在中国的电影喜剧史上,表演史上,我想,陈佩斯是必须留一笔的。这自然首先要归功于陈佩斯自己的努力,但是,老爷子陈强给他的遗传,给他的天赋,在他成长道路上给予的扶持,也是陈佩斯获得今日名声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总在想,为什么人们记不住那些着力塑造的,貌似伟大,英俊潇洒的正面形象,反倒是对那些坏蛋念念不忘呢?我想无非是两条,一条是那些所谓的正面形象虽然高大全,但是很不真实,甚至有些虚假。另外一条就是那些坏蛋往往有比较典型的台词或者动作,这些近乎漫画般的手段强化了剧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和典型性格,观众在记住的是这样已经被抽象出来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当作概念化的符号了。这样的符号,易于记忆,易于善意的模仿再现,这样的人物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们谈论,终归深入人心。

 

陈强老爷子走了,这么好的坏蛋是走一个少一个了,怀念这样的坏蛋,怀念这样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家,怀念这样纯粹为表演艺术而生,为艺术奋斗一生的老戏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